何學娟
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有著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教師也進行著各種各樣的嘗試來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那么在教師采用的諸多教學方式中,“嘗試教學法”以其獨特的教學模式發展起來。“嘗試教學法”打破了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方法。其側重點是學生主動地嘗試著學習新的知識。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文章主要從“嘗試教學法”的概念、“嘗試教學法”的意義以及“嘗試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巧妙使用三個方面來展開論述。
關鍵詞:嘗試教學法;小學語文;應用探析
一、 引言
嘗試教學法最早是由邱老師提出來的教學模式,并且主要應用于數學的教學,經過幾年的不斷探索與發展逐漸應用于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在進行嘗試性學習的過程中,從知識與能力方面獲得提升與進步。學生也可以及時認識到自己的疑惑點,同時對整個章節的學習有了更好地掌握。經過多年來的實踐,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是非常有效果的,教師要深刻了解“嘗試教學法”,并認識到其存在的重要意義,在進行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嘗試教學法”,讓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最大值。
二、 嘗試教學法的概念
嘗試教學法不同于以往所了解的“填鴨式教學”,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顧名思義,嘗試的意思是以前尚未接觸過,剛剛試探著摸索著開始。而嘗試教學法也就是讓學生嘗試著去學習新課。首先,其主要教學過程主要是先由教師提出一些與本課程有關的問題,之后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自己去學習教師將要講授的課程,接下來便是教師對課程進行講解,然后由教師在學生對問題有所了解的情況下,再次提出更有深度的問題;其次,讓學生進行思考,教師再對學生理解中有偏差的地方進行點撥;最后,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最后由教師對課程進行總結。這也是嘗試教學法的主要流程,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地思考有關于要學的文章,教師是起了一個簡單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解決一些較難理解的點,大部分的學習由學生掌握。這也是嘗試教學法的核心的目的所在。那么嘗試教學法在教師的教學中究竟發揮了多大作用呢?
三、 嘗試教學法的作用
(一)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以往所接觸的課堂均為教師占據主導地位的課堂,學生的學習僅僅是刻板地根據教師的思路來學習,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師的硬性灌輸。這樣的學習無疑會大大打壓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熱愛程度會降低,課堂上只是教師一個人進行展示的舞臺。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并沒有任何參與感。然而在教師將課堂的重心放在學生上時,會產生不一樣的學習效果。在嘗試教學法下的課堂上,學生可以大膽地去思考關于一個問題的各種答案,學生在獲得教師的認可后也會有非常強烈的榮譽感。學生會由被動變成主動,積極參與進課堂的學習交流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有所提升,并在參與課堂中拉進與教師的距離,使學習的激情得以激發。
(二)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能力的培養需要時間的不斷積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小學階段就注重起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顯然是十分有必要的。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處于喜歡天馬行空的想象的時期,這也是思考能力逐漸被培養起來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最要注意的事情便是保護和發展學生這種愛思考的行為,而不是將其殘酷地扼殺。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中,教師不斷地無條件地給予學生精神食糧,學生在長期的接受中,會逐漸對教師產生依賴性,并不會主動地思考一些問題。而嘗試教學法會首先給學生提出問題,硬性要求學生去思考。
學生在沒有教師的幫助后,會學著自己去學習,自己主動地思考問題,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思考問題的方式會漸漸得到培養,思考能力會漸漸提升。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無疑有著很大的幫助。
(三)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學習方面的自信一方面來源于自身對自己的肯定,另一方面來源于教師對學生及時地鼓勵。小學生正處于建立自信的階段,而教師對他們的鼓勵便是對他們行為的認可。比如在《學弈》這篇文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進行嘗試性學習,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或者嘗試性學習時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一些問題。之后便要針對這些問題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首先,教師要指出并稱贊學生對于這篇文言文理解正確的地方,之后,教師要根據不正確的地方進行委婉的指出。這樣的做法和教學方式既不會讓學生因為教師的贊揚而過度自信,也不會讓學生因為教師的指正而喪失信心,可以讓學生更加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問題。在改正錯誤后,學生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對學習和生活。
四、 嘗試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提前為嘗試教學法做好鋪墊
教師在課堂中進行講課是一環緊扣一環進行教學,每一個環節的設置都要有一定的意義,
一個環節與另一個環節的過渡都要做到足夠平緩,足夠順暢。運用嘗試教學法進行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在講課之前要采用一定的教學技巧為下一步嘗試教學法的實行做好充分準備。比如,教師可以采用激奇法,即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在課文中尋找答案。教師主要可以用“為什么”這樣的疑問詞來引發學生的思考。
比如,教師在講《可貴的沉默》這一課文時,首先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問題,比如老師在問什么問題的時候學生沉默了?剛開始教師問了什么問題學生熱鬧起來呢?教師給孩子們提的建議是什么呢?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己去文章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最后教師再予以指正,并進行接下來的學習。在帶著問題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學生也會有所好奇,會帶著一種期待去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非常享受的。學生的好奇心會有效地得到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會逐漸增加,教師進行教學時的課堂效率也會提升。嘗試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是直接套用教學步驟,更要與實際相結合,適當地增加或者減少一些步驟。最后的目的均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