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當前新課改深度改革中,中學教育倡導可以在學科教育教學中實現新的教育生態的構建。在這樣的教育生態中,學生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學生未來發展的關鍵能力和品質的培育成為實際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即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內容要求。對于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巧用演示實驗法,實現學生科學研究態度的培育,積極融入生活現象,確保物理學科觀念得以塑造,積極強化實踐探究活動,使得物理學習體驗得以不斷提升,由此進入更加理想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學格局。
關鍵詞:初中物理;核心素養;課堂教學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使得初中物理教育教學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在當前新高考改革中,物理課程成為關鍵學科之一,在自然科學體系中較為重要的學科。在當前教育改革契機下,全體基礎教育教師要圍繞著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積極實現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成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關注的話題。在當前核心素養時代下,為了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加以培養。初中物理核心素養主要包含物理觀念、科學的思維模式、實驗探究能力、科學嚴謹的研究態度以及責任意識這幾方面的具體內容。在初中物理教育實踐中,初中物理教師要重點關注教學活動的優化組織設計,并面向核心素養制定相應的教學改革方案,使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應用能與學生的物理學習需求相適應,能為學生系統探究物理知識提供重要的輔助。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各種教育教學策略,確保學生有著良好的物理觀念,有著科學的物理思維意識,有著參與實驗探究的積極性,有著科學的態度和責任,這些都將成為初中生物理學習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素養。文章結合初中物理教學經驗,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 巧用演示實驗,培育科學研究態度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在實際物理知識學習中,演示實驗就成為學生知識探究的基本途徑。在此過程中初中生貫徹物理現象,進行物理實驗操作,繼而能夠有更加科學的視角去審視物理學科,由此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觀察能力,實驗能力的鍛煉,更為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學生科學探究的態度會得到培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演示實驗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可以讓多個學生配合,甚至讓學生合作或者獨立完成課堂演示實驗。
例如,以凸透鏡成像規律知識點學習為例,在此環節可以以構建演示實驗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去觀察實際的現象,并且在現象中進行分析和歸結,繼而實現學生科學研究態度的培育,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開始意識到現象與本質之間的關系,是科學不斷探究的結果,要想深入了解對應現象,就需要進入這樣的科學探究的狀態。詳細來講述實際的演示實驗為:在光具座上依照實際順序安裝蠟燭、凸透鏡、光屏,其中要保證凸透鏡處于中間狀態(如圖1所示);接著點燃蠟燭,將三者不斷靠近,實現對應高度的調節,確保三者處于同樣高度上,也就是說凸透鏡與光屏保持平行;一開始蠟燭在比較遠的地方,然后慢慢移動,鼓勵學生去觀察實際移動中光屏出現的變化,并且嘗試對于這樣的變化原因進行歸結。此環節最好可以讓學生自己參與其中,實現蠟燭向透鏡的移動,實現光屏向透鏡的移動,然后看看在不同情況下實際的蠟燭像有怎樣的變化。
圖1 凸透鏡成像
在這樣的交互探討中,學生對于這部分物理知識的學習是自主性的,自主去歸結,自主去分析,自主去探究,并且知道一切物理知識或者概念的界定,都可以以實驗的方式來歸結,這樣就可以更加理性的態度去審視物理學科。當初中生對于物理學科形成正確認知之后,也就可以進入更加理想的物理學習格局,而這些對于物理核心素養的培育而言,都是有很大效用的。
二、 融入生活現象,塑造物理學科觀念
物理科學來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基于部分物理知識的抽象性,一些學生難以理解,這部分同學對物理學習產生了一些抵觸行為,因此越往后學習就越覺得難。其實,這部分學生沒有從生活與物理的關系去認識這個學科的特點,導致對物理學習產生畏懼。因此,教師在物理教育教學中正確看待物理學科與生活之間的關系,積極在物理課堂中融入生活現象,學生在這樣的交互中意識到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以物理科學來進行詮釋,這對于學生物理學科觀念的塑造而言,是很有價值的。
例如,以運動的相對性知識點學習為例,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教師會將一些生活中的現象元素滲透到課堂中去,由此幫助學生去正確理解相對性的知識,確保物理學科的觀念可以有效鞏固。在本次課堂中教師選擇了一個晴朗的天空,使用手機拍攝路上自行車行走的視頻(圖2),拍攝時間持續了20分鐘,然后選擇以快進的方式來播放小視頻。
圖2 手機拍攝自行車行走
在小視頻中初中生可以發現:如果以路邊的小樹為參照物的話,路上的小孩騎的自行車就會不斷向左運動;如果以小孩為參照物的話,小孩自己騎的車又處于靜止的狀態。當然上述內容是觀察后的結果,在教師播放視頻之后,教師會圍繞對應的小視頻設定對應的問題:如果依照路邊的小樹為參照物的話,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如果以小孩為參照物的話,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兩個結論融合起來,是不是覺得很矛盾?為什么是又是靜止的又是運動的呢?在物理中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這樣的現象呢……此時學生也對于即將開展的物理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繼而教師順利過渡到實際的運動相對性的概念詮釋中去。
從這樣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實際物理教育教學中,初中生可以更快地進入物理學科知識理解的狀態,這對于物理思維鍛煉還是有價值的。教師用心地將物理知識同生活結合在一起,尤其是與學生熟知的環境生活銜接起來,設計好的課堂教學活動,讓那些對物理錯誤的認識的學生能重新建立起物理學習的新觀念,讓其深刻認識到物理與生活的聯系,激發今后的物理學習興趣。
三、 強化實踐探究,增強物理學習體驗
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育,更應該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堅持以人文本,實現民主教育氛圍的構建,確保在課堂上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交互和探討,調動初中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由此進入更加理想的物理學習體驗格局。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就需要改變以往灌輸式教育的模式,積極強化實踐探究活動,做好此版塊的優化設計,這也將為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奠定良好的基調。
例如,在密度知識學習的時候,教師就給學生布置了對應自主探究的密度試驗,要求學生準備兩個杯子,左邊杯子倒入半杯鹽水,右邊杯子倒入半杯淡水,接著鼓勵學生在左邊杯子中倒入鹽水,在右邊杯子倒入鹽水。需要注意的是,為了區別實際現象,第二次加入的水中需要融入紅色水,這樣可以更加明顯地看到實際的實驗現象。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會發現鹽水的密度比水大,水會浮在鹽水上面,因此形成斷層;鹽水密度大,會沉到杯子下方,這樣就形成了混合液體。
當然上述的結論是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思考的結果,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撰寫出對應的實驗報告,然后試著使用自己的語言來概述實際的原理,在此基礎上確保實際的知識點學習有著一定的提前量,繼而引導后續教育教學進入更加高質量的狀態。對于初中生而言,實際的物理知識學習是自己參與實踐實驗獲得的,實際的物理知識體驗感是比較強的。畢竟,那些教師傳授或者書本介紹的物理知識往往沒有自己試驗(體驗)獲得的更為深刻,這就是物理實驗能增強學生物理體驗帶來的重要經驗。
綜上所述,基于物理教學涉及理論知識學習、實驗觀察以及理科邏輯推理等所需的學習思維能力、問題分析能力都需要一定的要求。為此,初中物理教師肩上的教學任務也不輕,對具體物理教學過程也提出一定的要求。在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下的當前教育環境下,要實現初中物理教育教學行為的不斷優化,這對于初中物理教師而言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在此過程中,教師更多地需要思考核心素養的內涵,抓住其本質,結合實際學情來進行教育教學行為的調整,采取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學策略,由此確保實際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學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曉鳳.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3).
[2]孟帥,田寶成.初中物理教學中核心素養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2).
[3]寇宏偉.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初中語文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0(5).
[4]馬德勝.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甘肅教育,2020(1).
作者簡介:鄭芬芳,福建省武夷山市,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