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園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作文教學,小學生作文標準要達到可以用恰當的文字描述所經歷的事物。但是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對作文教學沒有興趣,感到枯燥無味,使教學效率低下,因此,教師應注重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與能力。基于此,首先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興趣與能力的意義,然后從三個方面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興趣與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綜合素質教育;小學語文;寫作興趣
語文課堂多數是重知識、輕感受,教師依舊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重點,并不在乎學生是否能全部接受,而且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無法自主消化教師傳授的知識,因此,對語文課堂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教師所布置的寫作任務也只是敷衍完成。學生的寫作能力依舊沒有提高,還造成教學效率低下。因此,教師應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新課程的教育標準,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綜合學習能力,使語文課堂變得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興趣與能力的意義
語文教學在小學階段是極為重要的,因為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而小學階段是語文的啟蒙階段,影響著學生是否擁有良好的語文基礎,只有奠定良好的語文基礎,才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小學的語文教育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1]。寫作是語文課堂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寫作可以用文字表達情感,而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因此寫作與閱讀兩者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應只注重學生的閱讀教學,還應重視學生的寫作教學,將兩者融合,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提高小學生的綜合學習素質。
二、培養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興趣與能力的策略分析
因為小學生的文字組織能力較弱,所以在寫作中經常會出現詞句不優美、結構框架不完整、邏輯不完善、敘事不夠生動、內容枯燥乏味以及流水賬等問題,對寫作能力的培養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并不強大,因此學生在遭遇寫作困難時,往往會選擇放棄,對寫作喪失興趣,甚至會產生厭惡心理。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與能力,使學生可以主動學習寫作,沒有抗拒心理,提高教學效率。以下就具體分析如何培養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寫作興趣與能力。
1.培養學生主動積累學習素材
寫作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很多的寫作素材,學生根據自身的文字組織能力對寫作素材進行刪減或者改變句式等加工,然后融入自己的作文中,因此寫作素材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積累的素材越多,寫作時的靈感也就越多。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積累寫作素材,比如,教師可以讓每位學生準備一個素材積累本,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優秀的素材或者是優美詞句都可以摘抄到積累本中。教育部推薦中小學課外閱讀的書目《三毛流浪記》《窗邊的小豆豆》《魯濱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昆蟲記》等,都是教育部挑選出適合中小學生的讀物,這些文學著作文筆優美,思想也具有教育意義,能夠給小學生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并且可以拓展學生的寫作視野。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在課外讀物中積累寫作素材,為寫作能力打下基礎[2]。
2.結合語文課本提升寫作能力
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是精心挑選出的適合小學生學習能力的文章。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課文,領悟其中的思想內容,然后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寫作手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課文就是小學生最好的寫作范文,教師可以在課堂讓學生仿寫課文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比如,在講解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秋天》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學會作者的寫作手法與文章結構,然后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生活談對秋天的感受,對比自己眼中的秋天與作者筆下的秋天有何不同,并且仿照課文中的寫作手法,寫出自身對秋天的感悟,充分利用課文素材,挖掘學生的寫作能力。
3.抓緊課后的寫作訓練
因為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課堂之上的寫作訓練也是有限的,教師應抓緊學生的課下時間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與興趣。可以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物記錄到日記本中,記錄了生活中的有趣事件,還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讓閱讀與寫作成為學生的日常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素質。
三、結語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教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啟蒙學生的語文教學。在語文課堂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與能力,為學生之后的語文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蒯雯雯.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31):25.
[2]劉麗華.淺析如何在小學中段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J].學生·家長·社會(上),2019(4X):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