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嶸嶸
摘 要: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傾向于使用灌輸式與說教式的方式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時也忽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這樣的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性與生動性,所以學生對于教師不夠配合,很容易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而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優化發展,當前小學語文教師越來越意識到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尋求學生與自己的合作,同時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合作也很重要,需要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組合作教學;小學語文;合作共贏
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語文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主要是因為在采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小組合作來營造更加活躍與生動的教學氛圍,學生之間通過合作達成共贏。雖然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但是盲目運用還是會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在運用這種教學模式時還是要講究一定的分組方式與運用方式。
一、當前小組合作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形式化比較嚴重,目的不明,缺乏問題的引導
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時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了解并不夠深刻,大多只是走一個形式,缺乏問題與明確運用目標的指導,導致運用效果并不明顯[1]。
2.教師的控場能力相對較弱
教師在用小組合作模式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必然會給學生一定的自由討論空間與時間,然而很多學生不太習慣這種學習模式,同時小學生本身就缺乏一定的自律能力,因此在討論的時候,很多學生開始討論與學習沒有關系的事情。教師的控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能夠真正投入討論中,有些教師在學生討論的時候,自己就去做別的事情,忽視對學生討論的引導,導致小組合作模式的優勢發揮不出來。
3.分組不科學
當前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分組的時候多是讓前后桌的學生組成小組,分組不夠科學,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忽視不同性格與能力的學生之間的組合,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只有少數人參與到討論中,無法獲得能力的提高。
二、小組合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優化
1.優化分組方式
為了更好地保證教學效果,教師在進行分組的時候,需要對分組方式進行優化,不能過于隨機,參考不同學生的能力與性格,讓每個小組內都有能力強的人和能力弱的人。還要注意給小組成員明確分工,這樣教師在布置任務的時候就可以結合學生能力與問題的難度有針對性地進行任務分配,這樣小組內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任務,就不會出現部分學生渾水摸魚的情況。
2.豐富小組合作模式的運用方式
當前很多教師只是讓學生在課中進行合作,而忽視了課前合作與課后合作的重要性,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豐富小組合作模式的運用方式,發揮課前、課中、課后合作的三重作用[2]。
比如,教師在教學《七色花》一課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模式來進行課前預習,分別給每個小組成員分配課前預習任務,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前預習任務,如果有個別學生沒有完成任務,就會影響整個小組的學習效果,學生會迫于壓力更好地完成預習工作,從而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不預習的情況。教師在課上應用小組合作模式時,要注意多和學生溝通,同時控制好課堂紀律,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表現,不斷對學生進行引導。課上教學完成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課后任務,讓學生之間彼此監督,同時也發揮學生之間相互指導的作用。比如,教師在這一課的教學中留的是寫作的課后任務,就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彼此修改自己的文章。
3.以問題為引導開展小組教學
為了更好地保證小組合作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明確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目標,通過合理的目標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比如,教師在教學《可貴的沉默》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就“沉默的可貴之處在哪里”這一問題進行討論。
綜上所述,當前小學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意義,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問題,為了更好地保證應用效果,教師必須對應用方式進行改進。首先,教師需要優化學生分組方式;其次,教師要對應用形式進行拓展與豐富;最后,教師還應該注意小組合作教學中合適任務的設定與問題的提出。
參考文獻:
[1]龔莉.自主參與 合作交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應用的新思考[J].才智,2014(2).
[2]沈曉明.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調控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