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書香
【摘 要】 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注重學生在學科學習中的學習自由,同時也開始嘗試將各種新穎進步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如“少教多學”等具體應用于學科教學。數學作為我國中小學學生的重點學習科目,學生課堂內外的學習方式都是相關教師群體所需要重點關注的。本文接下來就將從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出發,結合學科特點和“少教多學”來具體分析如何優化現有的學科教學,希望能以此讓學生具備更強的自學能力。
【關鍵詞】 初中數學? 少教多學? 教學探究
“少教多學”這一教育理念最先是由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所提出的,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把“可以多學多問”的應有權利交還給學生,同時教師通過精講、自學指導等方式促進學生多學。在以往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很多數學教師都是采取“滿堂灌”、“滿堂問”的教學形式,學生既沒有自主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也缺乏良好的學習體驗。對此初中數學教師應在“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基礎上進行教學反思,努力為學生打造自由和諧的數學課堂,最終令學生在階段性學習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一、指導學生研讀課本,踐行少教多學
教材一直是學生在校學習的重要學習資源,也是教師開展教學設計的主要教學依據。同時我國中小學數學教材都是相關編者經過精心撰寫反復修改才投入應用的,其中的數學學習價值不容小覷。在現代教育條件飛速發展的時代前提下,很多教師都會選擇自己準備一些教學內容,教材本身的重要性并沒有得到有效突出。
例如,教師在進行《一元一次不等式》這一課時教學時,可以根據少教多學的教育理念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教材對應內容研讀學習。首先教師為學生的課前預習給出兩個預習目標,第一個是“思考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元一次方程的數學形式差別”,第二個是“思考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異同”,要求學生利用教材預習并做好對應的批注尋找出答案。而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請一些學生來分享自己的教材預習心得,然后針對相關的預習問題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從教材目錄去對比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內容,緊接著帶領學生從目錄回歸到具體的教材內容,指導學生邊聽教師講解邊在教材中做好圈點注釋,努力指導學生把教材讀熟、讀舊。少教多學并非是讓教師減少個人教學內容,而是需要教師將更多的教學部分轉變成引導學生自學思考。對此初中數學教師就可以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研讀數學課本的角度出發,以此激發學生自學意識。
二、凸顯學生主體地位,踐行少教多學
少教多學這一教學理念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出發來設計相關教學內容。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并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自有個人的教學棒,學生的學習普遍處于被動局面。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的“多學”不僅僅是要多多學習知識,更是要在教師的合理指導下進行自學。
例如,教師在進行《軸對稱》這一課時教學時,該課時內容難度整體而言相對較低。首先教師先指導學生研讀教材中關于軸對稱的數學概念,然后進行針對性講解,在后續的課堂習題練習環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自學練習。教師先安排學生進行有序分組,然后請每組學生根據自己在課堂上的學習理解進行軸對稱圖形的設計。在小組討論交流的和諧氛圍下,即使有些學生一開始沒有掌握相關的知識點,也能在互幫互助中解決自己不少的疑問點。最后教師再請每組學生來展示自己小組所設計出的軸對稱圖案,并分享小組的學習心得,在這樣將學習自主權交還給學生的教學氛圍中,促進學生“多學”的教學目的自然也能較為順利的達成。自學對大部分學生而言并非易事,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應用少教多學理念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融入其中,以此為學生的自學訓練提供更多學習動力。
三、引導學生積極發問,踐行少教多學
與學生的“多學”相伴的往往是“多問”,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中,大多數時候提出問題的都是教師,教師的自我教學感覺替代了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很多時候教師一提出問題,整個課堂就處于“滿堂靜”的狀態。沒有學生主動發問的課算不上好課,對此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引導學生積極發問,以此有效實現少教多學。
例如,教師在進行《勾股定理》這一課時教學時,其中涉及到關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教學,兩者之間的逆向關系也是很多學生容易忽視的重點。在相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判斷邊長分別為a=8,b=17,c=15的三角形是否為直角三角形”這一題目為例來引導學生發問,部分學生會直接選擇套用“a2+b2=c2”的公式去驗證,但最后答案卻截然相反。此時教師再指導學生進行反思,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從三角形邊長長度判斷、勾股定理條件等方面進行提問交流,雖然學生沒有面向教師發問,但學生之間的發問已經能為后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發問奠定良好基礎。
總之,初中數學教師在應用“少教多學”理念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圍繞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需求出發,盡可能地在層層遞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提高個人自學意識,鼓勵學生嘗試進行主動的數學思考和提問,通過講好數學重難點、數學規律等去幫助學生深入體驗數學學習的魅力,最終促使學生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曾建平,蔡銘墀.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實施有效的助推策略[J].華夏教師,2020,000(003):52-53.
[2] 朱志超.少教多學,學案導學——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初中數學高效性教學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