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雯
【摘 要】 在高中階段的課程教育過程中,體育課程是雖然是一門必不可少的課程,但是在實際的高中體育課程教育中其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和重視。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體育課程教育逐漸呈現出了一種多樣化和專業化的趨勢。高中的體育教育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應該對其進行高度的重視,如何能夠在課堂中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是每一名高中體育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 高中體育? 高效? 課堂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改革,課堂教學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斷的更新和完善。然而,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一些根深蒂固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依然大行其道,其與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模式格格不入。想要更好地順應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應該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創新教育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在能力方面的培養,促使學生能夠成為新時代下的全面人才。
一、正確轉變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素質
思想是行動的指引,高中體育教師首先要轉變思想,要對學校體育的責任和義務有擔當,要站在通過體育來培養人、塑造人的高度來認識體育教學的意義和價值,要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使命出發,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其次,體育教師必須不斷探索,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促進體育課程和教學的改革,不斷學習、實踐,在體育教學中充分體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最后,還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結合實際把學校體育改革推向深入,培養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
二、改變傳統體育教學氛圍,消除學生抵觸情緒
傳統體育教學形式單一,一般都是用固定的教學模式來開展不同運動項目的體育教學,教學手段的創新能力和活力都比較差,學生對于這樣的沉悶的教學氛圍感到無趣,也會隨之對體育項目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既不愿意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去,又容易對這些項目敷衍了事。因此,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感受體育運動的魅力變得十分重要,這也是創新高中體育教學手段的有效方式。比如,在進行障礙跑的體育教學時,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速度、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可以將游戲“喊數抱團”運用到教學開始前,學生圍成圓圈順時針慢跑,當聽到教師指令時,立馬與鄰近的同學按老師所喊數目抱團,沒能抱團的同學表演節目。從這個過程中看出,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性,真正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三、實行開放教學,充分展現學生個性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展開的。因此,教師要轉變一把抓的教學方式,采取開放式教學,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性格特點,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身體潛能。所以,教師在對每個學生進行考核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例如,在對學生測立定跳遠的時候,在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要根據學生身體素質與課堂表現,適當調整考核目標。就男生而言,2.0米為最低標準,針對班級里體育水平較高的則定為2.4米,一般的為2.2米,體重較大或者本身體育素質較差的則定為2.0米。又或者讓學生根據自身水平自報學習目標,這樣也有利于改善過于強調統一性的弊端,真正發揮出每個學生的特長,展現他們的個性。在足球教學過程中,有些足球愛好者本身就具備一定的足球基礎,在足球課上可以讓學生自己設定顛球、射門等目標,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了輕松的體育教學活動,又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體育素質的不足,從而培養學生的終生體育意識。
四、積極開展體育競賽,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我國現階段的高中體育教學環節,學生群體在體育活動當中普遍存在缺乏競爭力的情況,這一問題情況極大地降低了體育教學活動的質量,致使學生在體育活動氛圍低迷的情況產生諸多負面情況,嚴重影響學生開展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通過開展體育競賽的方式,使學生在體育競賽活動當中充分培養自身的競爭能力,為學生今后的體育鍛煉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使學生群體在良好競爭的環境中實現快速發展與進步。院校管理人員及教學工作者應積極開展體育競賽活動,使學生在參與競賽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自身的競爭能力。針對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院校管理人員及教學工作者應正確引導學生群體在友好競爭的環境氛圍中進行學習,制定不同的體育項目,如:乒乓球、籃球、足球、賽跑等,通過各種各樣的體育競賽進一步提高學生群體的競爭意識,為學生營造優質化的、友好互助的學習環境,以此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水平,幫助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進行綜合素質的提升與鍛煉。
總之,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正逐步邁入到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要想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及手段,根據高中生所具有的身心發展特征及對體育興趣的愛好,真正地探索出一條能夠適應班級中每個學生的教學策略,能夠真正地讓學生的體育潛能及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得到提高與激發,進而通過體育課堂的訓練鍛煉出良好的身體素質,以應對繁重的高考升學壓力及文化課的學習負擔。
參考文獻
[1] 龍月.高中體育高效課堂教學法的實踐與探討[J].教育科學:全文版, 2012(1).
[2] 高德.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科研, 2012(1).
[3] 寅金.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 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