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蕓
【摘? ?要】現代教育管理模式日新月異,為了適應新高考選課走班的需要,高中學校的德育工作也要隨之而變化。學校在堅持立德樹人,促進科學選才的辦學理念下,讓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要讓他們學會敬畏生命,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這就需要開發形式多樣的德育課程,以及培養更專業的班主任和教師團隊。
【關鍵詞】新高考;生涯規劃;課程開發;教師培訓
引言
當代高中生成長于一個大變革的環境之下,社會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社會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多樣化發展的趨勢更加突出,知識的獲取方式也發生了很多變化。一方面他們沒有舊觀念,舊框架的束縛,對新文化有更多的認同;另一方面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少困惑,讓他們感覺涉足社會變得困難。這不僅反映了社會的變化之大,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們所處的學習環境并不足以幫助他們順利的完成社會化的過程。
與傳統的學校德育模式相比較,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生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的德育工作也要隨之而變化,要積極尋找應對的策略,這對學校的德育部門來說既是新的挑戰,同時也是需要積極思考的問題。筆者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談談關于新高考背景下德育工作的一些思考。
1.開展生涯規劃研究,助力新高考
1.1開展學生生涯規劃指導的背景和前提
《新高考方案》具有四個特點:一是強化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和多元錄取機制,有助于遏制應試教育,堅持立德樹人,促進科學選才;二是賦予了學生按照興趣特長自主選擇的權力,同時也提出了高校在錄取時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要求;三是既立足基礎學科,也重視學生自主選擇能力、興趣特長發展及綜合素養提升,以此促進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四是考生志愿由“專業+學?!苯M成,錄取不分批次,實行專業平行投檔。
新高考助力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國家規定的考試科目變成學生部分自選,不再追求僵化的公平。通過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優勢學科參與競爭,實現高考從“看分不看人”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的轉變。所以,學生在高中階段就要開始思考和選擇“我究竟適合做什么?我該報考什么專業?”。
而新高考改革中的選考、選科和選課,對于剛剛初中畢業進入高中學習的學生來說又是一個全新而陌生的問題,所以必須要有導師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在這個背景下,如何順勢而為指導學生從興趣、愛好、特長、潛能等方面選擇專業,為學生做好生涯規劃的指導,以便學生能夠更為準確地填報高考志愿,就成了每個高中學校都不得不面對和重視的問題。
1.2筆者對具體實施辦法的建議
實行導師制,把劃分的行政大班按學科再分為由若干學生組成的小班,行政班的班級管理模式由班主任負責制向導師制過渡,實行大班教學、小班教育。由導師指導學生思想行為素質和學業發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擇業觀、人生觀、價值觀,師生之間結合成“師生發展共同體”,這樣可以更及時有效的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
在學生管理中,導師既管育人又管教學,除了要完成必修課的教學任務,還要導學習、導人生,具體的職責可以設計為以下幾點:
① 由于新高考講究立德樹人,將德育放在首位,所以導師要定期找學生進行交談, 按照學校確立的德育目標進行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② 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指導學習方法,對學生的學業成績進行科學的深層次的分析和跟蹤。
③ 對學生進行初級的心理輔導,尤其針對每次考試,進行考前輔導和考后疏導。
④ 為學生開設生涯規劃講座,定期邀請各行各業的家長或是已畢業的學生來分享他們的經驗,讓學生對各種不同的專業或職業都有所了解,并確定自己最喜歡的專業。然后幫助學生分析并確定高考的選考科目,通過這些形式來實現對學生的學業指導和生涯規劃指導,做學生生涯規劃的領路人。
⑤ 及時發現學生的特長,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設計學生成長報告冊,記錄并保存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好作品。同時對學生開展學年成長的自評互評考核,用于填寫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新高考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要求更高,并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錄取的參考依據之一。
⑥ 定期與任課老師、家長取得聯系,成為聯系學生、任課老師、家長的橋梁,有助于家校形成合力,實現共同育人。綜上所述,這么多工作僅靠傳統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是無法完成的,畢竟那只是一人之力。如果由傳統的班主任負責制向導師制過渡,通過每個導師只帶幾名學生的方式,工作就會做得更細致全面。
2.開發校本德育課程,創建有學校特色的德育品牌
2.1實施德育課程開發的背景和前提
高中生的心理疲勞是一個漸進的,積累的過程。現在的高中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遇到了許多的苦惱:比如家庭不正確的教育方式給孩子造成了心理的壓力;比如來自情感上的困惑,早戀的情況在校園經常發生,但是在遇到情感困惑的時候卻不能得到幫助;比如來自高考的壓力;又比如學生處在封閉的校園中學到的知識,到了社會后才發現落差很大,與社會嚴重脫節等等一些困擾都導致了學生的心理疲勞。長期的心理疲憊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身體健康,面對新時期高中生出現的這些特點和問題,我們的德育工作中也要與時俱進,針對出現的一些問題而采取相應的措施。
2.2筆者結合本校實際,分享德育工作的幾點具體實施辦法
建立全新的德育課程體系,比如我校設置了道德講堂、心理講堂、社會課堂、生命課堂等形式多樣的德育課程。
在心理講堂中,我校設置了自我意識、學習輔導、人際交往、生活適應、職業生涯共5大主題,16個小課題。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確定目標,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生命課堂中,我校開展了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黑板報、《尊重生命》主題班會、法制報告會、生命急救演練、消防知識講座、應急疏散演練等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動。在今年的校運動會上,我校一名學生感冒后參加八百米賽跑,導致呼吸心跳驟停,在等待救護車到達的這段時間里,校醫就是運用平時演練的方法立即對該名同學實施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氣囊給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展開生死博弈與時間賽跑,最終從死神手上奪回了孩子的性命。中南醫院急救科的醫生這樣評價道:“重癥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種十分兇險的疾病,為第一時間給孩子進行心肺復蘇的校醫和老師點贊。呼吸心跳停止4分鐘即可發生不可逆的腦損害,若1分鐘內實施高質量的心肺復蘇對患者的預后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病人最終能夠康復而沒有留下任何后遺癥,簡直就是創造了奇跡。所以進行急救培訓與演練很有必要,畢竟黃金4分鐘不只是一個數字,錯過了就是生命的消逝!”。
筆者作為年級主任是當時最早到達現場并參與搶救的教師之一,目睹了驚心動魄的全過程?,F在想來不禁感慨,誰也不曾想到,生命課堂中的一次課程,竟然真正的挽救了一個生命,也挽救了一個家庭,可見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在社會課堂中同學們走進社區,與社區聯動,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比如通過為社區做義務勞動、過安全環保的春節等等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建立全新的德育課程理念,積極探索校本德育課程的組織形式、活動內容、管理特點、考核評價、支撐條件等,是我們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通過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校本課程體系,不僅可以提升學校的辦學思想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德育風格,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領悟、固化、內化這些內容,直至實現最終的思想轉化。
3.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開展德育活動
新高考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要求更高,并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錄取的參考依據之一。所以充分調動家長和社會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既是新高考的需要,也是學生全面多元、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3.1搭建平臺請進來——家長介紹職業、學生規劃人生,實現學生個性發展
邀請醫生、警察、律師、銷售、企業管理、工程師、教師等來自不同行業的家長走進校園,結合其親身工作經歷,為學生講述不同職業的具體工作職責、職業屬性、職業狀態及職業的價值與意義,讓學生對各類職業有更為詳盡與真切的了解。使學生認識到不管什么職業都有它應遵循的共同原則:學會培養自己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加強對所學知識的整合應用能力、學會與他人有效的溝通能力以及不斷擴大自己的眼界,并在學校的學習中發現發展自己的長處和優勢,盡早的建立職業理想。
3.2開闊視野走出去——學校社區聯動,實現多元化全面育人教育
活動分為走進大學、走進社區、走近軍營、走近工廠、走近福利院、走近鄉村、走近博物館、走近圖書館、走近社會、走近大自然等十多個系列“走近”主題,這些活動能使學生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社會和民情,通過鍛煉來增強自身的交往能力。這些活動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學生的見識,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社會實踐的能力和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上述這些德育活動的開展不僅能使學生了解不同的社會職業,不再封閉在象牙塔中,而且對他們了解社會分工,尊重他人勞動,增強社會責任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深受學生及家長的好評。有家長在活動后這樣評價:精彩而豐富的活動內容,無論孩子還是家長,都收獲滿滿。
4.新高考背景下從事德育工作的教師需要專業化的培訓
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刻變化、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在新高考已拉開序幕的前提下,選課走班勢在必行,德育工作中不斷涌現出新問題、新情況,這就給當下的德育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
在這個背景下,更多教師的職責正悄然發生變化,這種變化表現在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書,還要承擔育人的需要。我們要改變教師只做課程執行者的老觀念,要做好做學生導師的準備,既導學習又導人生。而作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應該具備怎樣的專業素養才能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發展需求,適應有效開展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求,是新高考背景下應著手解決的關鍵問題。為老師們提供適當的專業化培訓,應該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之一。比如職業生涯規劃培訓、班主任基本工作技能培訓、教育法律法規類培訓、職業道德類培訓以及德育管理方法類培訓等等。
新高考時代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高了,如果還僅僅滿足于以前掌握的那點知識,那遲早要落伍,要被時代所淘汰。通過學習能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教師觀,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樹立正確的學生觀,這樣才能勝任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工作,成為受家長尊重、學生愛戴的好教師。
5.新高考背景下從事德育工作的教師需要轉變觀念
現在的高中生個性張揚,解放自我,喜歡被當作特殊的個體重視,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這些特征都在當代的高中生群體中日益顯著。一方面他們思維活躍,喜歡嘗試、探究新事物,對一些過時的,陳舊的事物敢于大膽批評,提出自己的見解,帶著一種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的進步,高中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加之與社會的廣泛接觸,對事物的看法和見解已經不是單純的填鴨式,信息的暢通性和溝通的無限性使得他們對事物持有懷疑的態度,模仿的成分逐漸減少,創新的成分逐漸增加。在這個前提下,現在的高中生具有了探究性、批判性和獨創性這些卓越的品質。
因此德育工作切忌用一個固定的標準來衡量所有的學生,因為只有個體差異的存在才會有創新,學生的探究性、批判性和獨創性來之不易,需要我們去保護。這些給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在德育工作中要逐步轉變觀念,積極的去面對并尊重學生的這種個體差異,利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和管理方法,積極的去引導學生并努力激發學生的潛能,讓他們敢于去嘗試、去創新,從而幫助學生實現自身的價值。
本文主要針對新高考背景下德育工作的特點和出現的一些新問題分享了一些筆者具體的做法,同時也提出了一些筆者的思考和建議。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那么積極思考和探索社會化、多元化的德育模式,開發行之有效的校本德育課程和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我們永遠在路上。
參考文獻
[1]朱永新主編. 中國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錄.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2]陳文成.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心理疲勞現狀與起誘因的調查研究.《浙江教育科學》2010年02期
[3]張新生.新時期高中生的特點走出家庭教育的怪圈.都市家教·上,2010
[4] [美]海穆.吉諾特著. 師生溝通技巧.廣州市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3
[5]胡偉國. 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2013.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湖北省水果湖高級中學? ? 湖北武漢? ? 43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