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的推進,國內呈現大量新興產業,對職業高校培養的人才提出高要求。企業作為產教融合深化的重要引導者之一,企業講師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基于企業的市場營銷視角,論述目前國內產教融合的發展現狀,分析了產教融合背景下企業講師發展的困境,即企業產教融合的內部驅動力不強、專業學科建設不具有可持續性、企業講師隊伍結構分布失衡、脫離產教融合目標、考核與激勵制度不完善。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吸引產業龍頭企業發揮產教融合示范、加強產教融合型專業的建設、改善企業講師隊伍結構、完善考核與激勵制度的對策和建議,旨在為提高企業講師的專業化程度,深化產教融合,增加企業營銷能力提供借鑒作用。
【關鍵詞】產教融合;企業講師;培訓體系
引言
《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產教融合對社會經濟、新興人才培養、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強調政府、企業、高校和社會組織是產教融合的四大主力,其中企業發揮著主體性作用。企業講師作為企業派駐至高校的兼任教師,在深化產教融合過程中為產業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不僅創造了人才紅利,而且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對提高企業營銷能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國內產教融合發展的現狀分析
十九大報告中將“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職業發展的重大決策,推動了職業教育與企業的進一步融合,明確指出融合發展的思路、目標和內容,但在現實實踐中仍面臨諸多問題,如產業發展與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不平衡、不匹配,行業人才訴求與職業教育輸送專業人才的不對稱等問題依然存在,產教融合之路困境重重,尋找突破口是深化產教融合的關鍵。
2.產教融合背景下的企業講師發展存在的困境
面對現階段產教融合發展的困境,本文從企業講師發展的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企業講師在產教融合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明晰企業講師發展的障礙和困境。
2.1企業產教融合的內部驅動力不強
在現代市場營銷環境中,企業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對于企業所參與的項目都希望能夠快速產生經濟效益。派駐富有經驗的企業工程師作為講師到高職院校參與課程教學,深度參與產學研合作,在多數企業看來,本身必要性不大,而且也減少企業講師本可以創造的企業經濟價值,既浪費企業人員成本,也無助于企業的發展。因此,在這種背景下,校企合作缺乏長期保障與規劃,很難具有可持續發展性。
2.2專業學科建設不具有可持續性
雖然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專業學科設置都是以區域內的產業應用為導向進行專業建設,但由于企業的參與度不足、高校專職教師對本專業學生培養所服務的產業也缺乏深入的了解,整體的專業預見性不足、教育改革創新的能力有限,導致高職院校的專業學科建設很難真正按照產業發展趨勢進行,僅僅只能通過局部改良難以形成常態發展。同時,圍繞產教融合的一些具體目標而開展的校企合作、教學改革、實習實訓、科研成果、職工培訓等一系列活動,僅僅只是針對具體的教育內容,缺乏將產業、企業資源、高校等綜合考慮的整體化思維,無法從頂層規劃及具體落實上形成產教融合的系統化設計,專業學科建設不具有持續性。
2.3企業講師隊伍結構分布失衡
產教融合背景下,企業講師作為傳授和指導學生專業技術技能且加以實踐應用的關鍵性角色,在對接職業教育與企業用人需求中發揮重要作用。企業講師隊伍的專業素養在較大程度決定著產教融合的深度。目前,我國多數高職院校的企業講師以合作企業階段性派駐兼職為主,其雖然掌握一定的實踐化技能和生產管理經驗,但教學授課能力薄弱,符合“雙師型”資格人數較少,隊伍結構分布失衡問題較為嚴重。
3.產教融合背景下的企業講師發展的對策
3.1吸引產業龍頭企業發揮產教融合示范
現階段,產教融合背景下,企業將扮演著關鍵的指導作用。如何激發企業投入產教融合的興趣,既需要政府行政主管機構進一步出臺相關的政策,給予企業明確的扶持和獎勵指引,又需要發揮區域內產業龍頭企業的正面示范作用。其中,以發揮區域內產業龍頭企業的示范作用更為重要:產業龍頭企業往往具備較大的經營規模,對產業人員的用人需求較為穩定,抵御市場經營風險的能力較強,在區域乃至行業內具有較強的引領作用。加強該類企業與高校的產教融合,一方面能夠穩定地輸出較多有產業經驗的企業人員到高校兼任企業講師,提前有針對性地培養企業所需的各類人才,能夠在一定程度解決企業用人需求問題,降低企業招聘人員的綜合成本,有利于企業經營利潤的達成;另一方面,派駐的企業講師往往有較高的專業技術能力,只需對其教學授課能力進行提升,就能很好地發揮教師職能,對高校的教學工作進行有益地補充。一旦產業龍頭企業能夠發揮示范,就能促進產教融合的長效健康發展。
3.2加強產教融合型專業的建設
高職院校的專業學科建設應僅僅圍繞產業應用,注重并強調企業的深度參與。政府行政主管機構可以出臺一系列鼓勵措施調動企業資源的積極投入,高職院校的專業學科帶頭人也應該積極走向企業、深入到企業的科研應用一線,開展深入的校企合作,比如:高校教師到企業的進行頂崗實習,參與完整的企業科研項目,了解企業所需的專業技術及能力要求;同時,企業也應積極主動聘請高校教師到企業進行用人需求培養方案的聯合制定,將企業的員工素質模型、技術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務等融入到高校的專業建設中,并在此基礎上展開相應的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方式改革、實訓基地建設、科研成果轉化等工作,實現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型專業的持續性發展。
3.3大力改善企業講師隊伍結構
科學合理的講師隊伍結構是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保障。針對現階段多數企業講師隊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解決對策和優化策略如下:一是平衡企業講師專兼職結構。企業應成立專門的員工講師隊伍,合理控制企業兼職講師的比例,保證專職講師隊伍數量的充足,使得專兼職講師結構有所平衡;二是優化講師年齡結構。產教融合的背景要求企業講師要有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和新型的教學方法,所以需要調整原有講師年齡結構,注重引入專業性較強的青年專職講師,使得講師隊伍朝著“年輕化”方向發展;三是提升企業講師學歷結構。在企業招聘人員中,提高引進擬擔任企業講師的員工的學歷門檻,鼓勵在職的企業講師參加學歷進修培訓,以提高自身學歷水平。通過改善企業講師隊伍結構,以進一步提高講師隊伍的整體素養。
總而言之,產教融合背景下企業作為政府、高校和社會組織等深入融合的引導者,應積極發揮內在作用力。企業講師是詮釋和推進產教融合的關鍵角色,也是不可缺少的力量源泉。結合現階段企業講師發展的問題,發揮產業龍頭企業產教融合示范作用,加強產教融合型專業的建設,同時,大力改善講師隊伍結構,完善考核與激勵制度等,以此推動企業講師的職業發展,使得講師為企業和社會培養更多的所需人才,使得人才發揮主觀能力性以推動企業盈利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萬川,鄧光,顧云鵬.新時代高職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實踐路徑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8(2):42-46.
[2]潘陸益.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動力機制的構建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15(3):90-92.
作者簡介:胡燦峰(1985.12-),男,福建安溪人,本科,高級工程師(電子、計算機軟件),研究方向為技術經濟及管理。
恒鴻達科技有限公司? ? 福建福州? ? 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