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民
摘 要:情境教學法是根據課本知識,結合多媒體等多種手段,為學生創造良好學習感知環境的教學方法。高中生物學科因其范圍廣、復雜度高的特點,僅僅依靠文字說明是不足以實施高質量教學的,因此引入情境教學法顯得至關重要。尤其針對知識體系龐大的高中生物,此舉更加必不可少。本文從開展情境教學的優勢、需遵守的原則以及滲透策略進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僅供參考。
關鍵詞:情境教學;高中生物;課堂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6-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6.042
由于高中生物學科本身復雜度較高,學生單純靠課本認識該學科則有一定困難。借助其他手段,使用情境教學法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此問題。本文從情境教學法在高中生物課堂中實施的優勢和需遵守的原則入手展開論述。
一、在高中生物課堂中,開展情境教學的優勢
(一)有利于學生更加全面理解生物知識
情境教學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桎梏,全方位立體地為學生展現生物學科的美妙之處。在以往的傳統教學過程中,教科書幾乎是唯一可供學生認識生物學的材料,但生物是靈活多變的學科,一味紙上談兵,效果十分有限。結合多媒體教學,通過圖片、視頻、音樂等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對自然事物的進一步了解。
(二)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學生正處于好奇心非常強的階段,容易被新鮮有趣的事物吸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和能夠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的教學方式可以極大地幫助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促使學生轉變學習思維和學習心態,由學習的被動者轉變為學習的主動者。這樣才能創造出有氣氛有創造力的課堂,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發揮課堂的最大效益。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
情境教學的一大特點是讓學生在教師提供的良好情境之中自主發現、自主探究、自主學習。通過這一過程,學生能夠掌握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能力。并且隨著能力的不斷應用,情境教學的優勢將不斷擴大,并可能成為伴隨學生一生的重要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情境教學環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將情境教學法應用于高中生物課堂所需要遵守的原則
(一)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只有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課堂內容,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才能獲得高效的教學成果。如果教師只憑自己的經驗和感覺教學,不顧及學生的接受度和理解力的話,再生動的情境教學環節也會變得枯燥無味。所以,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課堂活動,一定要從學生角度出發看問題、想問題,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情境教學。
(二)具體分析,靈活多變的原則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應該根據其內容特點選擇合適的情境教學方式,而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種教學手段。這不僅與情境教學的初衷相悖,長此以往還會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下降,失去情境教學法的獨特優勢。教師應結合各個單元的教學目的,有的放矢地選擇恰當的內容,結合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營造恰到好處的情境。
(三)結合生活,寓教于樂的原則
生物學不是高不可攀的空中樓閣,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不結合日常生活講解知識點的話,學生對生物的認識就流于表面,難以達到較為充分的認識水平,甚至還會起到錯誤引導的反作用。脫離生活,脫離實際進行教學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注定不會成功。只有充分結合實際,用事實說話才能順利開展情境教學課堂。
三、情境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滲透策略
(一)創設趣味性問題互動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生物課程相比于以往的初中階段的生物課程在難度、深度、廣度和應用度上都上了一個臺階。總體而言,課程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具有一定的難度。如果一味采取“專制型”的教師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來授課,難免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方面遇到一些障礙和困難,無法激活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到生物學科學習的枯燥,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影響教學目標的實施。研究表明,興趣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高效掌握所學知識、勞逸結合開展課外活動、貫徹新課改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都具有良好的作用。通過分析了解目前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現狀,我們認為許多教師普遍缺乏引導學生培養學習興趣的意識和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借鑒國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教學經驗和理念,根據學生高中階段應知應會的生物知識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良好情境式教學問題,來逐漸使學生激發自身對于生物學的學習興趣,達到不僅在課堂中甚至在課堂外也能主動探索生物學科的知識,“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情境教學模式是一種區別于傳統生物學習的全新體系,是激發學生生物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它的存在是為了承載科學思想,創設情境生物邏輯,打破學生在探索生物世界奧妙中可能存在的阻礙。針對高中生物課堂系統的特點,教師要積極采用情景模式開展教學活動,擺脫高中生物教育中教師與學生單項箭頭的單調性,建立一個學生與教師互動型空間教學模式,讓學生自己從中摸索,教師成為學生進入生物世界的領路人,打破學生和高中生物學習之間無形存在的圍墻,最大限度地降低學生對高中生物知識學習的抵觸,同時更易于讓學生接受。
(二)提出帶有質疑性質的問題,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問題意識的形成和培養對于科學研究至關重要,同樣,哪怕是高中課堂學科教學,缺乏問題意識也將容易導致迷信權威、“唯書唯上”、不能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從而阻礙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形成,導致課堂教學氣氛低沉和學生不能形成批判性思維,影響十分負面。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提出一些帶有明顯漏洞的沒有固定答案的發散性問題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通過互動交流、討論交換意見等方式來提高學習生物知識的效率。
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重要的引路人,其創設的教學情境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生物學各項概念的理解和學習思維的形成。教師在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時,要注重情境創設的準確性,始終把自己定位在教育者的角度上。教師要試著轉換方式用一種更便于高中生理解生物教學的教學模式來講解,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來提高自身的理解思維能力。此外,高中生物教師在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同時,也要注重將抽象的生物概念口語化、通俗化,以便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高中生物概念理解的情境教學中要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做到科學合理,這樣有利于學生真正地掌握所學知識,并且可以很好地運用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教師也要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自主進行生物概念學習的能力,這有助于學生清晰地梳理抽象繁雜的生物概念,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利用創新性問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境教學法往往以問題情境為主,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在開展問題情境教學的過程中,主動思考探索一些需要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才能回答的題目,以提高學生整體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避免出現僵化的教學模式和學生“死記硬背”的生物學科學習方式。教師需要主動地創作一些有多種答題思路的生物試題,并依照課堂大綱和教材自我創作一些綜合性、開放性的題目。這些題目往往能使知識點前后照應、相互連貫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也更便于學生集思廣益和自我創新,想出與眾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科學答案。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情境教學的方式要結合生物學科的知識特性和學科特點,有針對地突出重難點,不能過分關注不重要的知識點。如果關注度比較分散,就會使學生誤解學習知識點的重要性,影響課堂教學效果,而且會沖擊新課改模式下生物課堂的既有成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酶的特性”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生活中我們平時咀嚼饅頭的時候,為什么會感到口中發甜呢?這是否和我們今天所學的只是有所聯系呢?”學生會針對該問題自覺或不自覺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們可能預習教材,也可能會在課堂中翻閱教材尋找答案,也或者會結合自身的生活常識給出答案。無論如何,教師都要鼓勵學生大膽主動地說出自己的答案。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加深對酶這種生物物質的認識。
(四)通過生物科學史知識的講授,來創設具有思維情境的生物課堂
生物學科作為一門科學知識體系的發展歷程以生物科學孕育、產生和發展演變的歷史為表現形式,體現了生物科學在近代各自然學科科學化以來的趨勢。教師可以通過介紹生物科學技術史上的偉大的發明、發現和科學家的故事等方式,來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積極思維和鉆研精神。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積極的素材為課堂教學和愛國主義下的生物學科教育服務。
例如,人教版小學課文有一篇“一定要爭氣”的文章,這篇課文描述的是著名科學家童第周的故事。故事講述了童第周進入寧波效實中學,成為三年級插班生,他的成績是全班倒數第一,但是童第周卻是一個爭氣的學生,他刻苦努力,晚上甚至在路燈下用功讀書,之后他的成績成為全班第一。生物教師就可以采取借鑒的方式,在學習到高中生物必修1“細胞的分化”這一節時,英國科學家克隆的生物克隆羊多利往往會使學生贊嘆外國科學技術的發達,但是,通過教授童第周的事例,學生也會覺得本國的科學家在國際地位上也是足夠優秀的,我們中國也有“克隆技術之父”,所以學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會油然而生,主動參與學習,使得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楊麗秀,郝玉玲.淺析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如何實現“情境驅動”[J].中學生物教學,2019(4).
[2]李林.問題情境教學模式在高中教學中的應用——以高中生物教學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9(21).
[3]王乃洋.核心素養培育下“情境教學”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科學應用[J].文理導航(中旬),2019(11).
[4]陳梅桂.淺談情境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