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勇
摘 要:近年來,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使得體育教學變得越來越重要,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五好學生,我國許多初中學校已經在為構建高效體育課堂而努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如何合理制定教學計劃,引導學生積極鍛煉,強身健體,提高學生素質,完成教學任務是目前各初中學校共同面對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體育;初中課堂;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6-01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6.085
當今社會對人們身體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學生提早為未來打好基礎。然而在素質化教學的大環境下,很多初中學生學習任務繁重,時間緊張。很少有時間投入體育鍛煉中。那么,如何開展高效率、高質量的體育教學成為目前各初中學校所要面對的一大難題。
一、夯實學生基礎體育知識
基礎知識是否扎實與學生日后體育課程學習能否順利進行有至關重要的聯系,將直接影響日后的課堂效果。初中體育教學課時短,時間緊任務重,體育教師要想順利且有效地開展體育活動,首先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熟練掌握基礎的體育知識。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充分落實初中體育教學標準,強調“健康第一”的教學思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追求學生身體素質與體育能力的雙重發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學校也要重點加強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雖然體育學科的主要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但與其他必修科目一樣都有很多的基礎技能要學習,熟能生巧,只有經常進行體育鍛煉才能夠更好地掌握體育知識。初中生都是活力滿滿的青少年,教師只有進行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體育學習可以劃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部分。首先,教師要重視課前的熱身運動,在上課之前帶領學生一起熱身,充分舒展筋骨,以確保體育教學活動可以順利開展;其次,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以教學任務為主要授課內容,輔之以必要的速度和耐力鍛煉;最后,教師要適當布置一些課后作業,為了保證每個學生都認真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運動時用視頻記錄下來,并在下節課上課之前統一上傳到體育科目的微信群或QQ群中。通過教師長期的監督鍛煉,學生就會養成日常鍛煉的習慣,自覺養成主動鍛煉的行為習慣,從而鍛煉出良好的身體素質。
二、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由于學校體育教學的局限性,大多數初中生將體育課程簡單理解成了鍛煉體能與耐力的運動訓練,事實上體育教學包括身體鍛煉和理論知識學習兩方面。體育理論知識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體育與社會的關聯;初中生行為與健康;學生健康行為培養;健身與身體素質的概念;身體素質的生理學基礎、練習方法及內容;體育運動中常見問題的處理;各基礎體育運動的科學性與運動方法及初中生心理素質問題。僅僅依靠室外體能運動教學并不能合格地完成體育教學活動,所以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應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從而培養文化素質與身體素質全都達標的新時代初中生。具體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內容。
(一)開展運動訓練之前幫助學生了解相關運動知識
很多體育運動都是有標準姿勢要求的,如果動作不標準有可能損傷學生的身體。所以在講解某種動作之前,體育老師必須先進行理論知識科普教學,講解示范標準動作及動作要求,嚴肅強調錯誤運動姿勢可能導致的后果,科普這種運動對提高身體素質的作用以及可以帶來的好處。
(二)重點講解初中生身體與心理素質的相關部分
由于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時間緊迫,學習任務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所以體育課程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緩解或放松。在進行體育理論教學時,教師要重點講解初中生心理素質的部分,通過視覺反差之類的小游戲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通過心理調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三)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近年來,初中體育教學課程發生了巨大變化,符合現代教育發展要求的體育教育新思想、新觀念正在逐步形成,并得到深入普及。“終身體育”“快樂體育”等觀念已經被人們廣泛接受。健康的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前提,因此體育教學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學思想。在理論教學部分,教師要重點講解與學生身體技能和身心健康有密切關聯的知識;在課外體能和運動技能訓練之前,教師要反復強調健康為先的要求,要求學生以自身能力為標準進行體育鍛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有助于構建健康高效且教學效果明顯的體育課堂,培養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全都達標的新時代青少年。
三、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強健的身體是進行體育學習的必備條件,很多體育運動對初中生的體能和耐力都有很大要求,良好的身體狀況可以保證學生始終處于健康的學習狀態,滿足學生體育課程中的體能需要。所以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應該合理利用體育課堂時間,在主要教學任務開展之前,利用四分之一的教學時間進行以下幾方面的鍛煉。
(一)耐力鍛煉
耐力指人體的抗疲勞能力。耐力訓練可以有效增強心肺功能,提高肺活量和攝氧量,促進全身新陳代謝,增強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在進行正式運動之前,教師可以安排10到15分鐘的跳繩運動或長跑,二者都是鍛煉耐力和心肺功能的最佳選擇。尤其是跳繩運動,具有復雜的動作要領,對于提高學生身體的協調性也有很大的作用。
(二)柔韌性鍛煉
柔韌性是指運動過程中人體關鍵可活動的幅度和范圍。一個人的柔韌性越強,所取得的訓練效果就越好。專家研究發現,使人體關節組織處于緊張狀態是鍛煉人體柔韌性的最佳方法,保持某種屈伸或反向拉伸的姿勢12秒左右并重復若干次是鍛煉人體柔韌性的最佳方法,且此種方法更加安全有效。所以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大幅度運動之前或之后,可以適當做一些坐位體前屈或反向身體拉伸之類的柔韌性練習,從而幫助學生消除疲勞,促進體能恢復。
(三)力量鍛煉
力量鍛煉就是肌肉的鍛煉,是強健身體、塑造形體的最佳方法之一。長期進行力量鍛煉有助于改變人體的生態結構及生理機能。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校的體育器材安排學生進行力量訓練,注意鍛煉學生的背部、胸部、上肢及下腹部,綜合鍛煉學生的全身力量。
(四)速度鍛煉
速度訓練對提高人體中樞神經反應能力,強化人體靈活性、敏捷性以及鍛煉力量和爆發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初中生的神經靈敏度更高,大腦皮層興奮性更強,反應也更加迅速,是培養速度能力的最佳時期。原地垂直跳和短程變速跑等方式,對學生的臀部肌肉及腿部肌肉有很強的鍛煉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身體靈活性。總之,教師要注重多方面開展體能鍛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便更加順利地開展體育教學活動。
四、創新體育教學方法
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保證學生深刻理解體育知識,順利完成體育教學目的。隨著體育教學任務的不斷更新換代,過去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全新的體育教學活動目標,因此,目前各地初中學校的當務之急是在體育新課改背景下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采用更加新穎高效的教學方式,以適應新時期體育教學活動的要求。隨著我國網絡社會的不斷發展完善,基于科學技術進步而產生的新興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已經在我國大、中、小學校中得到廣泛普及,逐漸成為輔助教學的有效手段。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可以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將體育課程更加具體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對于各種球類運動、健美操和武術等技能要求極高的體育項目,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視頻的方式幫助初中生掌握其基本動作要領和技術特點。此外,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配合性強的運動項目開展小組教學,以每一小組作為基本單位,開展多人配合的體育學習模式,突出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體育學習活動中。尤其是各種球類運動,對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配合要求更高。開展小組教學模式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默契程度,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快速掌握動作要領,從而加速體育項目的學習進程,有效提高體育教學開展的作用,構建高效的初中體育學習課堂。
五、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濃厚的探究興趣是長時間投入學習之中的動力,教師要想構建高效高質量的初中體育課堂,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熱情是十分有必要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好奇心與求知能力是與生俱來的,然而一些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卻產生了厭煩態度,這說明教師的授課方式對這些學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因此,體育教師需要采取一些新穎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初中生學習體育的熱情。初中階段的學生擁有一腔熱血,他們對各種比賽活動充滿激情。他們以成功為樂,將教師的表揚視為莫大的榮譽。因此體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偶爾舉辦一些比賽活動,以此來刺激學生的勝負欲。為了贏得比賽,學生往往會對體育運動學習投入百分百的熱情。教師還可以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表揚與鼓勵給學生帶來的正向作用是無法想象的。教師的鼓勵與贊賞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根本動力,是學生走向成功的起點。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運動情況,對于力量較弱的學生,要及時給予鼓勵,保證學生對體育學習的信心;對于取得良好成績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以使其保持對體育學習的熱情。
六、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課程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了構建高效的體育課堂,初中體育教師首先要確保學生擁有合格的身體素質并對體育學習充滿熱情,其次要順應時代變化積極采用新穎活潑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志行.淺談初中體育高效課堂的構建[J].田徑,2020(1).
[2]閆敏.構建初中體育高效課堂的有效措施[J].中國農村教育,2019(18).
[3]洪擁護.構建高效的初中體育課堂合作學習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