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海琴
【摘 要】小學生的思維還處于發展階段,對教材中的內容不能很好的領會,教師可以借助多樣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深入情境,真實的感受數學知識在情境中的變化,發現學習知識的樂趣,從而能夠主動的進行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
【關鍵詞】情境教學;高效;數學課堂
素質教育注重的是學生能力的提高以及個性的發展,傳統的單一模式教學已不再適應現代素質教育的發展。教師必須要潛心研究教材,準確的了解和把握自己的學生狀況,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找出適合學生真實情況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能夠促進個性能力發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內,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使教學課堂充實而豐滿,這樣既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又會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借助現代媒體,創設模擬情境
小學生的思維水平有限,正處于由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大多數情況下憑借他們稚嫩的思維很難在大腦中想象出那些復雜的情境,很難理解題目中的含義。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將學生需要的情境模擬出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在情境模擬過程中,借助現代媒體技術是最有效的措施。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情境以三維動畫、聲音、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現出來,直觀的將學生難以想象的畫面呈現給他們,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方向與位置》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模擬游樂場場景:周末8個小同學相約去游樂場玩,他們約好在游樂場的大門口集合,可是獨自從家里出來后,他們才發現不知道往哪個方向走才能去游樂場,你可以幫幫忙嗎?這時多媒體上不停的閃爍顯示著這些學生的具體位置,學生積極的發表看法,說出了這8個同學的方位。閃爍的亮光(代表一個同學)開始向游樂場移動,同學們不停地指揮他應該往左或是往右前進,終于到達了游樂場門口。這時多媒體上游樂場的布局圖開始放大,顯現出不同的游樂項目的具體位置。學生站在游樂場的大門口,開始點擊不同游樂項目,并說出這些項目的具體方位,如點擊正東方,旋轉木馬就開始轉動,點擊東南方向則出現激流勇進的場景。教師再結合角度測量、比例公式等數據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學生很快就能清楚的將游樂場中的項目方位表達出來。
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將學生感興趣的畫面以動態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真切體驗在情境中運用知識的快樂,強化了學生對原有知識經驗的理解,獲得了真實的經驗。
二、借助教學實物,創設實體情境
知識都是人們從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所以與現實生活有著很大的關系。教師可借助知識原有的生活場景或實物,為學生創設實體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將一些數學道具模型帶入課堂進行展示,學生會因為出現了新奇的事物而興奮,帶動學生思維進入活躍狀態,通過學生對實物進行觀察、模仿,學生會很快的融入到教學課堂當中,集中思維進行思索、判斷,尋找問題的突破口,解決相關數學問題,構建實效性課堂。
例如:在“兩步計算應用題”學習之后,教師可在教室布置一個簡易的文具店,并標上:圓珠筆每袋5支10元,鋼筆2支20元,橡皮3塊9元。教師引導學生提問:小明帶了15元錢,想買8支圓珠筆,同學們幫小明算一下他帶的錢夠嗎?你能幫小明算一算他能買多少支圓珠筆嗎?如果小明想買更多的文具,你能幫他設計一下,如何利用手中的錢買到更多的文具嗎?學生身處實際環境當中,真切的感知了教學實物,做一個小小會計家的夢想讓他們積極的投入到問題的思考當中,按著教師講解的步驟開始計算:5支圓珠筆要10元,那一支筆的價格就是10÷5=2(元),8支筆就需要:2×8=16(元),16>15,所以小明想買8支筆是不夠的,而如果是7支的話2×7=14(元),14<15,所以小明可以買7支圓珠筆……按著教師的問題逐漸思索下去,學生很快就為小明設計出了一個很好的購買方案。
在真實的現實情境中,學生會很快調動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深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啟發學生從數學角度去分析生活中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知識應用的意識。
三、借助生動故事,創設興趣情境
小學生都是活潑、好動的,喜歡做游戲、聽故事,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可以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將所學數學知識融合在故事當中,為學生創設喜聞樂見的故事情境,讓數學課堂不再是學生懼怕的枯燥、乏味,變成生動活潑的數學課堂,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無限的延伸,將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到最高點,而教師要因勢利導,順勢引思,將學生的思維推向高潮,激起學生強烈的欲望進行知識探究,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最小公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神話故事吸引學生探究:在浩瀚的大海邊有一個美麗的小漁村,村里邊生活著一老一少兩位漁夫。這一天是公歷5月1日,兩人走到了一起,商量著各自給自己定一條規矩。老漁夫先說:我老了,天天打魚太累,從今天開始我要連續打3天魚休息1天。年輕漁夫說: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我也不能天天打魚了,但我要連續5天打魚再休息1天。老村長聽了很高興,說道:那在你們兩人休息的時候,咱們三人一起吃美味可口的“魚宴”吧。可是,三人都不知道在哪一天能夠同時休息。同學們,你們能幫助他們選一下最近的休息日子嗎?同學們被這美麗的故事吸引住了,紛紛拿出提前準備好的日歷,開始在上邊不斷的勾畫,幫助他們尋找吃“魚宴”的日子。
美麗的故事像磁石一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習興趣瞬間激發出來,積極的投入到知識的探索中,大腦也隨之快速的運動起來,使課堂學習氣氛高漲,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四、借助動手操作,創設實踐情境
小學生的孩子心性讓他們總是不安于默默的靜坐下來專心的聽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創設實踐情境,借助學生的手進行動態活動,進行演變知識形成的過程,帶他們去探究未知的知識世界,通過學生的親自測量、觀察、探究,挖掘知識的本來屬性,鍛煉學生探究的能力。這要比教師單純的知識講解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內容,而且對內容的記憶會比較深刻,不容易被學生遺忘,還能讓學生找到學好知識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各項綜合素質。
例如:在《圓的認識》一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圓的探究,利用學生手中的學習工具,自主的在本子上畫出喜歡的圓形物體,看誰的方法會更加巧妙。學生在好勝心理的作用下,投入了極高的熱情,展開思維開始思考,出現了各種不同的畫圓思路。有的同學利用圓規畫出了圓;有的同學找來了水瓶,用鉛筆沿著杯子的底部邊緣畫出了一個圓;有的同學用圖釘固定了繩子的一端,然后用手拽著繩子的另一端,圍著圖釘旋轉,同樣畫出了圓;其中有一位同學想到了用繩子和鉛筆來畫圓,由于自己不能更好的進行操作,就找來旁邊的同學一起接力完成,甚至在筆轉不動的時候就開始轉動本子,讓本子旋轉畫出了一個大圓。各種各樣新奇的方法都出現在課堂上。
由案例可知,教學實踐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有效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挖掘出學生無限的潛能,使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有效地提高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之,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可以降低所學知識的難度,讓學生能夠輕松的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拓寬學生的認知范圍,豐富了教學形式,提高了教學效果,建構了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黨治田.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4):228-229.
[2]郭圳中.以學生為中心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