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忠義
【摘 要】科學素養下農村初中物理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進一步發生轉變,改變以往教學方法和模式,所有教學工作的開展都要充分體現出科學素養,通過物理教學對學生科學素養進行培養,促使學生擁有更高的科學素養,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科學素養;物理;中學教學;農村教育
科學素養已經被列為我國公民應當必備的素質之一,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工作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農村地區相對于城市地區來說,公民具有科學素養的占比較低,要想改善這一情況只能夠通過教育來實現。物理作為與人們生活十分貼近的學科,利用物理教學滲透科學素養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因此本文就針對科學素養下農村初中物理教學工作的開展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其他教師提供一定參考,實現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一、科學素養的概述
科學素養是近些年才被教育界工作者所重視的能力培養,根據國際對科學素養的定義,一共可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學生在科學知識上的了解情況;二是學生在進行科學研究時是否了解具體的研究過程和所使用的方法;三是學生對科技在當下社會發展過程中以及個人所產生的影響了解情況。根據上述三方面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培養也就有了新的要求,為教學工作的開展也提出了新的發展方向,不僅要對基礎知識和內容進行講解,而且還要培育學生的科學素養,促使學生多方面發展。
通過物理教學對學生科學素養進行培養,主要是以實驗與觀察為基礎,通過在應用意識、價值觀等方面對物理核心素養進行培養。根據現階段物理教學來看,應當對學生理性思維、批判質疑等方面進行培養,但是要想獲得理想的科學素養培養效果,教師不僅要在思想上給予充分重視,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以滿足教學工作的要求,而且要對農村資源加以利用,從而實現生活化教學。
二、農村初中物理教育科學素養培養遇到的難題
(一)農村初中物理教育科學素養培養現狀
在農村地區開展科學教育工作時,常常因為該地區存在封建思想,信息閉塞,再加上教育水平相對較為落后,成為了科學教育的重大阻礙。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在農村地區具有科學素養的人數占比僅為1.51%,由此能夠看出農村居民科學素養整體情況并不樂觀,而且與城市相比較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媒體和教育是農村居民獲得信息最為重要的渠道,但是因為農村地區教育水平相對較為落后,而且科普活動的開展也非常少,更沒有有關于科普的場地和基礎設施,如此則導致農村依然存在非常多的求神算命的現象,致使迷信思想要高于科學普及,這也使得科學教育工作的開展存在非常大的難度。
(二)農村初中物理教育科學素養培養難題
為能夠改善這一現象,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工作開始逐漸對學生科學素養進行培養,但是在開展過程中面臨著很多難題,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是教學資源存在不足,這也是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所面臨最為嚴峻的問題,再加上能夠提升其科學素養的途徑也很少,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只能夠依賴于課堂教學;二是和城市初中生相比較,農村地區學生比較缺少課外對課內學習進行補充的途徑。在農村地區,不僅科普場所十分短缺,而且在科學場館、圖書館等方面的建設也極為落后,在絕大多數地區沒有構建農村圖書館,難以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更多的體驗,也無法開展相應的實踐探究活動,無法通過課外提高自身科學素養。
三、科學素養下農村初中物理教學工作的開展方法
(一)提升教師素養滿足教學要求
在開展物理教學工作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導者,應當充分發揮其自身的榜樣作用。在教育資源上,農村學校相對于城市學校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也是造成其自身科學素養較低的重要原因,而且教師普遍存在教學理念落后的情況。這種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很多教師并非相關專業院校畢業,再加上后續缺少培訓以及其他外界原因,物理教學的開展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相關知識點和概念,在該教學模式下難以滲透科學素養,更無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要通過有效措施提升教師自身素養。物理教學也是非常嚴謹的過程,而且很多教學工作的開展都是以實驗為主,如果在實驗時出現任何問題都會影響到最終所得出的實驗結果。因此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和技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做出正確的示范,讓學生對世界有更加深入的探索。例如,當對“物體的運動”相關內容進行實驗時,教師需要控制好力的大小與方向,如果無法有效控制力,那么將會導致物體偏離軌道。而學生在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時便常常會出現該情況,從而造成實驗與既定結果存在一定偏差。在該時候,教師需要對每一名學生的實驗進行仔細觀察,并對存在操作問題的學生進行指導,以此來對實驗中所出現的各種現象進行分析,找出出現實驗失誤的原因,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在相關規律與概念上的認識。如果當教師自身素養未達到教學要求,那么也就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其也就無法形成科學素養。
(二)物理教學生活化
讓教學實現生活化主要是先確定教學目標,再根據學生和教學工作的具體情況,選擇和學生生活相接近的教學內容與形式,這樣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將教學進行生活化處理,能夠讓課堂教學工作和學生生活變得更近,讓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在農村生活的學生,其擁有非常多的實踐機會,而且在日常生活當中也會接觸到更多的物理現象,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讓生活化教學充分發揮其本身所具有的優勢。當教師對農村生活變得十分熟悉后,那么便能夠靈活應用物理教學的理論和方法,并將其和生活兩者有效對接在一起。生活教學方法可以在物理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創造生活情景;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可以選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實驗的開展應當盡量以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等等。
(三)始終利用科學態度解答問題
教學工作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當學生將知識進行內化處理,并用來解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也是一種科學素養的體現。根據相關文件中的要求,目標在2020年讓我國公民中超過10%要具備科學素養,要想達到該目標是極為困難,根據在2015年所統計的數據,該比例僅有6.20%。所以,要想促使全面科學素養得到提升,在農村地區進行科學素養是格外重要的。初中物理是基礎義務教育階段進行知識普及最為重要的科目之一,通過物理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效提升初中在科技教育上的水平,并為廣大農村中學生提供更多參加科普活動的機會。雖然,在農村地區是我國傳統文化保留相對較為完整的地區,但是也充斥著各種封建迷信,學生在對各類自然現象進行解答時常常會存在很多疑惑。因此,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當中要讓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中的封建迷信提出質疑,并使用物理知識解答封建迷信,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尊重客觀事實,并養成實事求是的良好科學態度。針對于物理學在公式、概念等方面的內容會隨著進入社會而逐漸被淡忘,但是在學習過程中所養成的遇到問題采用科學手段進行解答的習慣卻不會被遺忘。
(四)重視學法指導
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常常會出現雖然在課堂上聽講狀態十分認真,而且也極其遵守課堂紀律,然而所獲得的效果卻達不到理想的狀態。學生之所以會出現此種情況,主要還是因為學生沒有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更難以掌握教師在講課時的要領。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重視重點和難點內容給予學法指導,對于部分相對簡單的知識要少講少練,著重講解重點難點問題,加強對學生死角問題的解決,并掌握不同物理知識相互之間所存在的聯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圍繞著“問題—實驗—分析—解決”這一思路進行講解,并以學生自身所掌握的客觀規律進行,需要注意的是要引導學生能夠掌握學習知識和對問題進行處理的相關方法。在教學開始時,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做好筆記,當每一章節講解結束后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總結。當經過較短的時間訓練以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制作出相關的表格,讓學生進行填寫,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復習和總結知識,而且還能夠構建一個更為完善的知識網絡。另外,部分初中生在解題上存在非常不好的習慣,導致其在處理問題時能力非常差,而這也需要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指導,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也是變相培養其自身的科學素養。例如,當對電學相關知識進行解答時,學生常常不分析電路圖而直接套用公式,如此則導致結果常常出現錯誤。教師在面對這一情況時,需要提醒學生在面對任何電學相關問題時一定要先對電路圖進行分析,之后再采取方法解答問題。
(五)拓展學生學習途徑
要想讓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培養,還需要拓展農村地區學生學習途徑,讓學生能夠通過各種途徑完成學習,實現科學素養的培養。農村地區需要加強科普的宣傳和科普場所的建設,學校可以利用現有條件定期開展科普展覽,讓學生通過科普展覽了解物理知識以及世界上經典的物理實驗案例,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物理知識,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自身學科素養。另外,鄉村政府和學校共同加強圖書館的建設,為廣大學生提供獲取知識的場所,拓展學生學習途徑,通過圖書館實現物理教育,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養成物理科學素養。
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想將科學素養滲透其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并不是在短時間就能夠實現的,需要教師通過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并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質,促使教學工作能夠得到更好的開展。總體來說,科學素養下農村初中物理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進一步發生轉變,改變以往教學方法和模式,所有教學工作的開展都要充分體現出科學素養,也是通過物理教學對學生科學素養進行培養,促使學生擁有更高的科學素養,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馮林泉.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思考及應對策略[J].新課程(下),2013(10):72.
[2]黃靈茗.優化作業設計 提高作業效能——新課標下農村初中物理作業多樣化設計案例分析[J].中學物理,2016
(10):82-83.
[3]林秉順.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學生科學素養培育[J].時代教育,2013(0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