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竹
摘? 要:數學是小學教學過程中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對于開發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智力以及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優化教學方式,完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此促進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存在的問題;? 解決對策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和理念都有著長足的發展,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作為教學目標,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師過于注重考試成績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我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上都是以考試成績作為教學目標,一切教學活動都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主體,因此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在傳統教學過中,教師的作用被擴大化,將教師作為了教學主體,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不求甚解,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缺乏多樣性的教學方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缺乏創新精神,對于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沒有過多的了解,新教材的宗旨也沒有得到完全的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完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部分教師還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完全跟著教師的節奏學習知識,大多數的課堂時間都是在不停的劃重點、記筆記,沒有充裕的時間進行自主思考。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教材的內容過于看重,忽略的學生的個性和興趣,課堂氣氛嚴肅,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的日后發展有著嚴重的制約作用。
(三)評價機制不健全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評價機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學生的評價,能夠讓學生對自己學習效果的提升有著明確的認知,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有著激勵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評價機制不健全,只是單純的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及創新實踐能力,更加無法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分析
(一)轉變教學觀念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應該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作為教學目標,不應該過于重視考試成績,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師生之間加強交流和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將教師當做朋友,能夠緩解學生的恐懼心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加大膽的提出問題,在回答問題的時也不會再緊張和害怕,能夠有效改善課堂原有的嚴肅氣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的愉悅,同時教師在面對學生時也應該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外在因素的影響對學生差別對待,否則容易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由于受到年齡原因的影響,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相比于傳統學習方式,學生對游戲更加感興趣,因此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將考試成績的問題拋之腦后,一切以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方法為主,給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讓學生藏所欲言,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信心,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日常學習活動當中。
(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根據課程內容的不同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能力,為學生日后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學習《秒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可以使用自主探究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問題進行課前預習,比如“時針、分針、秒針有什么區別?”“觀察鐘表有多少個大格、小格?”“秒針走一個小格是多長時間?”“秒針走一個大格是多長時間?”“秒針走一圈是多長時間?”等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一個小時等與多少分鐘,一分鐘等于多少秒,讓學生對時間有著基礎的了解之后在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同時讓學生將不懂的問題進行記錄,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提出來,由教師進行講解,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一課時,教師可以使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給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完成,比如“分別測量課桌、書本等實物的周長。”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分工測量,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測量一種實物,然后給出結果,讓學生之間進行互相探討和交流,總結周長的計算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將知識和實踐進行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學習效果。
(三)完善評價機制,體現學生的自我價值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應該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過程、學習方法、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等進行全方位的評價,而不是單純的只是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做出相應的評價。通過全方位的評價能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充分了解自己付出努力后得到的收獲,體現學生的自我價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程度。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不能知識單方面的注重學習過程或者是學習結果,應該兩者并重,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思維方式、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效果等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保證評價的全面性和真實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速度比較快,而有的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過程比較緩慢,教師評價過程中應該因人而異,不能以單純的效果進行評價,否則對付出更多努力的學生而言充滿了不公平性,非常容易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全方位的評價,不能單純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否則及其容易適得其反。
總結:
小學是學生的啟蒙階段,學習小學數學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為了日后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理念,靈活運用教學模式,完善評價機制,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自主的融入到學習活動中,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