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變變
摘 要:詩歌在我國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更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財產。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詩歌被人們廣泛關注。要想提高學生對詩歌的認知,就需要在小學時期讓學生受到詩歌的滋養。在此環境下,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地開展詩歌教學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同時,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詩歌教學
在小學語文實踐教學中,詩歌教學占據著重要地位。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核心素養的提出,培養學生的能力不斷受到重視。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心喜歡上詩歌,從而發揮出語文教學的最大效果,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促進學生未來更好的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推動力。小學時期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更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加以重視,對此教師可有效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小學語文詩歌教學[1]。比如,在《靜夜思》的學習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該首詩的朗誦,在優美的畫面中讓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如此得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與此同時,此種教學模式轉變了過去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學生的抵觸情緒,反而激發了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學習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二、改變教學觀念,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
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需要先對學生講授淺層次的知識,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發展中,在學習古詩詞時倘若教師講授的知識太深奧,會給小學生的理解增加難度。長此以往,小學生就對古詩詞的學習逐漸失去了興趣。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以基礎知識為出發點,確保小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詩詞的意義。比如,教師在講解《詠柳》時,需要提前將這首古詩的思想感情總結出來,并對這首詩的創作背景進行充分了解。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先為學生介紹這首詩的背景。這首詩的作者賀知章生于唐代,在春天來臨前,萬物復蘇,作者的身心被景物所觸動,就寫下了這首詩。教師通過此種方式為小學生講解這首詩,就可以讓學生對這首詩有大概的了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這首詩進行朗讀,并翻譯《詠柳》的內容。這樣,小學生就能夠對《詠柳》的內涵有一定的理解,從而能夠更好地掌握這
首詩。
三、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培養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讓學生通過預習去感受詩歌中蘊含的情感。由于詩歌語言優美和精簡,可以讓學生先去掌握重點字詞,通過查字典等方式,理解字詞的意義,進而掌握詩句的意思。語文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去探討詩歌的思想感情。在這個階段,學生的語文能力被有效地激發出來,這讓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語文學習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2]。比如,在學習《春曉》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展開學習,通過小組討論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在學習和探索中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詩歌理解能力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穩固的基礎,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任務。
四、創新古詩詞訓練方法,調動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動力
小學語文教師存在一個普遍的特點,即學生沒有完成古詩詞的背誦,就會讓學生抄寫古詩詞。教師意圖通過讓學生抄寫使其記憶加深,反復地抄寫,學生就會很容易記住。可事實卻不盡如人意,死板、枯燥的學習模式會讓學生對學習古詩詞失去興趣,長此以往,就會讓學生對古詩詞產生厭倦的情緒。所以,教師就需要積極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讓學生更加有效地投入學習。教師就必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3]。比如,在講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教師在課堂中,要求學生與同桌彼此間進行朗讀,并讓學生大聲地進行朗讀。如此,小學生就會非常認真地投入朗讀中。隨后教師再講解這篇古詩,在講解時,教師將作者對孟浩然的情感傳達給學生,在情感的傳達中,學生能夠真切地體會到這首詩中所蘊含的情感。在講解結束后,教師可以選出兩名學生,讓他們分角色朗讀,在朗讀這首詩的過程中投入情感。通過此種獨特的學習模式,增強學生的新鮮感,從而逐漸提升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詩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先改變教學觀念。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還需要不斷創新古詩詞的訓練方式,讓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進一步增強,從而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更加有效的
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潤梅.探究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下的古詩教學策略[J].速讀(中旬),2019(9):124.
[2]王仲卿.語文核心素養下的現代詩歌教學對策[J].語文課內外,2019(25):231.
[3]徐婷.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分析[J].讀天下(綜合),2019(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