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英
摘 要:新時代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小學閱讀教學活動進行了全面優化。并以此為基礎,將新時代教育的核心素養與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活動充分融合,確保在全面提高學生閱讀學習效果的同時,實現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現代化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提升策略;教育新時代
一、創設閱讀教學情境,構建學習新環境
1.依照實際教學發展需求,科學創設閱讀教學情境
小學高年級學生想象力較豐富,在閱讀學習中可以發揮想象力以提高閱讀學習效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閱讀的文章,科學創設閱讀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優越的閱讀學習環境,促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斷增強。
2.激發閱讀想象力,全面提升閱讀學習效果
在整個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通過創設不同情境的方式,在全面依照學生個性化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借助閱讀表演、閱讀比賽、讀后感演說等活動,促使高年級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以此實現學生與閱讀學習情境之間的完美融合。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閱讀想象力,同時還能進一步推動學生閱讀表述能力的有效提升,從而實現情境閱讀教學法的有效利用。
二、延伸閱讀教學,拓展閱讀知識面
小學高年級學生正處于閱讀情感教育的黃金時期,整個學習與成長過程展現出“靈活與多變”的特點,無法依照教師的意愿進行“固定式”學習。因此,在日常閱讀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不能一味地進行閱讀知識內容的灌輸與傳遞,而是要依照高年級學生的實際閱讀學習需求,針對閱讀教學知識進行補充與完善。與此同時,除了課堂閱讀教學活動以外,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組織課外閱讀活動,全面改進學生的日常閱讀學習方式,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
例如,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綜合想象力的課外書籍。同時,還要科學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掌握更多的專業化閱讀知識,從而實現核心素養與閱讀學習過程的完美融合。由于小學高年級階段的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無法全面吸收與掌握教師在課堂中教授的知識,同時由于高年級學生學習壓力大,課堂中留給學生的閱讀時間非常寶貴。因此,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接受新知識的能力,積極組織課外閱讀活動是主要手段之一。而在這整個課外閱讀延伸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同時還應該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拓展閱讀學習過程中強化自主閱讀學習能力,以此形成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培養良好習慣,提高閱讀主動性
1.合理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形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
小學高年級學生與中低段學生相比,對閱讀學習方式的掌握程度與理解程度更高,同時高年級的學生正處于深入參與閱讀學習活動的階段。因此,在此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運用科學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自主閱讀的學習習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同時還能讓高年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逐漸突破傳統學習方式的限制,并從閱讀活動中找出問題的關鍵,最終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有效解決。如此一來,不僅能幫助學生樹立起閱讀學習的自信心,同時也能推動學生閱讀想象力的進一步發展,為實現小學閱讀教學的全面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2.以興趣為教學發展點,實現閱讀教學的趣味性轉變
對于任何階段的學生而言,“興趣”永遠是最好的教學引導教師。因此,可以在抓住學生閱讀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與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形成主動閱讀的良好習慣,從而實現閱讀素養的全面提升。
例如,小學高年級學生在經過初級閱讀訓練之后,對閱讀方式有了一定的認知與掌握,同時也對閱讀學習活動有了不同的看法。但是,由于該階段的學生正在步入“叛逆期”,很多時候并非“學不會”,而是“不想學”。因此,教師應該從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入手,為學生準備具有一定趣味性與教育意義的閱讀書籍,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并讓學生針對閱讀所遇到的問題反復琢磨與自我反思,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意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
四、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針對教育新時代我國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活動進行詳細分析與探討。并以此為基礎,對教學活動質量的有效提升策略展開綜合論述,期望能通過本文為我國小學高年段閱讀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芳.再談如何有效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J].才智,2019(28):31.
[2]盧兆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策略初探[J].中國農村教育,2019(12):51.
[3]曾紅梅.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和提升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8,5(40):383-384.
[4]吳淑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策略[J].才智,2016(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