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吾烈·哈依沙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提高學生參與意識應考慮到小學生的成長規律和認知特點,通過情景帶入、合作交流、問題引導等方面進行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課程學習中,提升小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小學課堂;參與意識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承擔著小學生德育的目標,對小學生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具有積極的影響,如何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實現小學生有效參與一直是教師面臨的實際問題,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引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1]。本文以《周末巧安排》為教學案例,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為后續課堂教學提供一定的思路與借鑒。
一、情境帶入,激發興趣
小學生對動態內容感興趣、對靜態內容缺乏認識,因此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情境的帶入,從小學生身邊常見的現象和內容入手,通過創設具體情境的方式快速激發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堂內容的興趣,實現有效參與的教育目標[2]。
課程的重點是幫助學生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學會合理利用周末。在導學階段教師可以先進行情境的帶入,如教師播放“小明的周六”和“小紅的周日”兩個視頻資料,在“小明的周六”中小明睡到了早上9點,起床不吃飯就開始玩游戲,一直到晚上,而“小紅的周日”中小紅早上7點起床,早飯以后寫作業,作業完成以后約同學一起游玩,晚上與父母一起閱讀。通過兩個視頻情境帶入的方式快速讓學生對周末安排有必要的認識,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討論一下:小明和小紅哪個周末安排得好,你的周末和小明相似還是和小紅相似呢?通過情境帶入的方式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事實上在播放視頻情境中,一些學生就已經對內容進行了討論,因此通過簡單的情境帶入就可以引導學生參與課堂。
二、合作交流,分析體驗
合作交流是提升小學生課堂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的有效方式。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對課程內容會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會在課堂上基于自身體驗產生一些問題和疑惑,這些內容都應作為合作交流的契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課堂內容參與,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3]。
播放“小明的周六”和“小紅的周日”兩個視頻以后,學生已經開始自發討論。基于學生的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身在觀看視頻過程中的理解和認識進行討論,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如小組討論中有的學生認為“小紅的周日”的時間安排比較好,但自己的時間安排卻和“小明”一樣沒有規律,在討論過程中學生融入了自己的時間安排和管理,在周末安排上很多學生基本沒有計劃,而有的學生則有一定的計劃,如有的學生家長安排了每周一次外出游玩的活動,已經去過游樂園、動物園等多個場所,這些時間安排都讓學生感到了新奇,激發了學生討論的積極性,讓學生對如何安排周末、如何安排時間有了更多的認識。
三、問題引導,把握方向
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外界干擾,在課堂學習中注意力時間保持有限,因此,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問題的引導,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把握學生學習的方向和內容,為學生繼續學習和注意力的保持提供必要保障。
學生在討論“小明的周六”和“小紅的周日”時也會出現無效討論,如有的小組開始討論手機游戲,有的小組互相打鬧。這些情況都說明學生在討論參與過程中容易出現方向上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學生討論時應設置一些問題進行引導,如:①你認為小明的周末安排好還是小紅的周末安排好,為什么?②想象一下,本周的周末時間如何安排呢?與小組一起討論一下如何安排本周的周末呢?每個小組成員都要制訂周末時間行程表并在組內進行討論,此外每個小組要推選2個人上臺講述自己的周末安排并解釋原因。通過兩個有指向性的問題,教師就可以把握住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方向,為課堂討論和參與提供必要的方向,避免學生在課堂上討論與課堂無關的話題。此外,實施問題引導還可以通過問題布置相關的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堂參與過程中圍繞某個問題完成具體任務,如以上問題中就要求學生在討論中制訂本周的時間安排,在安排的過程中讓學生對時間管理有了更多的認識,有效提升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參與意識需要抓住小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學習興趣,以學生可以接受、樂于接受的方式組織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始終保持較高的興趣,同時在參與過程中也要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通過互動幫助學生融入課堂中,實現教師引導下的有效參與。
參考文獻:
[1]劉仕春.情以修身,感以養德: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情感的策略[J].清風,2021(2):73.
[2]劉詩思.探析故事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策略[J].文理導航(上旬),2021(2):90,92.
[3]賽媛媛.繪出精彩 激活課堂: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繪本的融入策略[J].考試周刊,2021(9):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