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嬡 趙雅婷
摘要:《火—彩衣姑娘》是著名作曲家劉文金創作的現代二胡套曲《如來夢》中的第三首,這部二胡套曲以臺灣著名詩人愚溪先生的《袍修羅蘭》這部文學巨著為背景譜寫而成。《火——彩衣姑娘》不僅刻畫出具有深刻佛教禪意的彩衣姑娘的形象,同時以民族樂器二胡為根基,融入了具有印度風格的創作特色,將二胡的模仿能力表現得淋漓盡致。本文按照事物由淺入深的方法,透過《火——彩衣姑娘》所表現出的藝術形象,深層剖析其內在真實情感,從而尋找其創新的內在動力源泉。
關鍵詞:火——彩衣姑娘? 創作本體? 思想情感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09-0056-03
對于作品《火—彩衣姑娘》的分析大多都集中于對音樂本體的研究和對作品表象中的曲式結構和演奏技法等的深入分析,還有部分是對于演奏風格和情感表達的分析。但是在該作品的本體分析之下,對于深度探索現代二胡作品與文學著作相融合,深度挖掘現代二胡作品的模仿表象分析還較為缺乏。本文從樂曲溯源、本體分析、情感表達等三個方面對作品進行分析,并在這樣的分析之下深入剖析其在現代二胡學子中廣為流傳的原因所在,旨在進一步探究二胡現代音樂作品創作以及演奏的創新之路。
一、源的角度——作曲家及背景簡介
(一)作曲家簡介
劉文金先生,河北唐山人,我國當代著名指揮家,作曲家。他從小在河南安陽市長大,而河南又有豐富的音樂文化,如豫劇、花鼓、河南墜子等,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劉文金深受影響,其在音樂方面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進入中央音樂學院之后繼續學習,并研究和聲、曲式、配器等理論知識以及樂器演奏,這都為劉文金的創作之路做好了鋪墊,使他在今后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音樂創作理念。
雖然劉文金先生在音樂中涉足多個領域,但是與二胡創作有著更加深厚的情緣,《豫北敘事曲》和《三門峽暢想曲》是他最早的兩部二胡作品,也是二胡與鋼琴相結合的經典之作,隨后創作的《長城隨想》更是被譽為如“史詩一般”的作品,謳歌長城的壯麗偉大,將二胡與樂隊融合,再一次將民族樂器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劉文金先生在二胡的演奏中也有很高的造詣,他所創作的二胡樂曲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獨特的民族氣息,樂曲中所運用的演奏技法、技巧等巧妙的將二胡的演奏與表現能力最大化,為我國二胡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劉文金先生在我國又被稱為“自二胡鼻祖劉天華以來二胡創作的又一座里程碑”。
(二)背景簡介
音樂是人們情感的寄托,所以音樂也被賦予了鮮明的時代地域及個人情感的特色。自從進入浪漫主義音樂時期,情感豐富的貝多芬便率先將自己的生活及情感注入音樂中,接著便有了肖邦的憂傷、李斯特的激情、門德爾松的優雅、瓦格納的宏偉……當音樂的長河流到了我們熟悉的20世紀,音樂隨著社會的發展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當代著名指揮家和作曲家劉文金先生于2020年創作的二胡套曲《如來夢》成為近年來二胡演奏者們較為歡迎的演奏曲目之一。劉文金先生受到詩人愚溪先生《袍修羅蘭》的影響創作了這部套曲,運用其文中主要人物及其所代表的自然屬性創作的一部大型二胡套曲。而《火——彩衣姑娘》正是其中的第三首,運用跳動在生命中的火因子幻化成神來呈現豐富的意象。愚溪先生在創作之前就與劉文金先生多次見面,詳談了他寫這部作品的初衷與想法:想通過藝術化的手段,將佛教的思想理念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展現給廣大讀者。
《火—彩衣姑娘》的內容直接與佛禪相關,它描繪出的景象:一位身著彩色衣衫的美麗姑娘在終年黑暗和濃霧籠罩下的幽谷里,召喚來各種各樣銜著圣火的鳥兒,給幽谷帶來了光明,并且守護著幽谷和醉客。“火”是大自然的恩賜,可以給帶來光亮和溫暖,象征著生命和活力以及給生命的能源和動力,在這首具有印度佛學音樂內涵的作品中,我們可以聽到的是絢爛、炙熱和美的力量以及驅走黑暗帶來光亮、溫暖和熱情的力量;但與此同時,“火”也會給人們帶來危險和不安,更甚者也會帶來滅頂的災禍,是讓它變的美好,還是讓它變成災難,作曲家給我們出了一道選擇題。但是,筆者更相信的是作曲家在告訴我們:如果人們能夠心存美和善,胸中懷有如火一般不屈的意志,那么這種力量會指引我們戰勝困難,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那照亮睡蓮幽谷的神秘而美麗的彩衣姑娘和古老的佛教文化都似乎來自于遙遠的西南方,所以劉文金先生在這首樂曲的創作中融入了些許印度音樂的技巧和西域音樂文化的色彩,從而更進一步的表現出屬于東方真善美的音樂表象。
二、曲的角度——作品本體分析
(一)曲式結構
由于《火—彩衣姑娘》這首作品是典型的傳統與西洋相結合的音樂,既可以按照中國傳統的民間曲式結構劃分,又可以采用西方曲式結構進行分段。
在中國傳統音樂中,最為典型的曲式結構莫過于“散-慢-中-快-散”的結構,而這首音樂則是將段一與段二的順序進行了倒置,使得此曲在樂感上符合民樂審美,易于被大眾接受。
從西方曲式結構來看,這首作品又是典型的再現三部曲式結構,開始部分用八小結作為引子部分,第一部分運用行板作為作品的呈示部,內部結構則是一個二部曲式,運用遞進式的琶音和緊湊的節奏以及連續的打音充分表現音樂主題,描繪出彩衣姑娘輕快的舞步;中部是散板、中板和快板三個段,前半部分好似彩衣姑娘小心翼翼的接近心愛的醉客伏泥,后半部分的中板和快板則如同展現在宮廷一般的場景下姑娘在為心上人翩翩起舞的場景,舞姿時而靈動,時而熱烈;作品的再現部是散板段,此曲的尾聲運用了引子部分的素材變奏,從而再現主題,彩衣姑娘的舞蹈也接近尾聲,刻畫出她猶豫徘徊、跌宕起伏的心理,也表現出火苗逐漸熄滅,戛然而止。
樂曲的基本結構為:
引子部分:(1~8小節)(散板)
呈式部:第一部分(9~56小節)(行板)
中部:第二部分(57~91小節)(散板、中板、快板)
再現部:第三部分(92~97)(散板)
中西結合,使得樂曲不管從結構,還是聽覺中都舒適流暢,也使演奏者在演奏時易于理解作品情感。
(二)旋律節奏與演奏技法
印度音樂有許多不同的風格特征,最具特點的就是樂曲中運用獨特的裝飾音。在印度音樂中,從一個音符進行到下一個音符往往不是直線式的,而是加入大量裝飾音迂回進行,所以裝飾音是印度音樂的靈魂,這種裝飾音也常常作為印度音樂創作的基礎,其主要特點是在旋律中與主旋律緊密糾纏,見該曲1到4小節。
伴隨著顫音和漸強的力度處理,火苗在閃動的那種形象而逼真的狀態顯示出來,更加突出了印度音樂中的這一特點,切分節奏與附點節奏是印度音樂中又一重要的音樂組成部分,使得樂曲立刻有了印度音樂的風格。
印度音樂對于節奏的變化也有獨特的方式,該曲運用了印度傳統樂器西塔爾琴常用的節奏型,用二胡撥弦的技巧,見該曲70小節。
先從中弱力度開始逐漸用力,反復的撥奏同一個G音,從三個四分音符開始,到兩組八分音符,又到兩組三連音,最后三連音節奏銜接前十六后八的節奏型,使得聽者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感,豐富節奏型的使用讓這首樂曲充滿了異域風情,所以在演奏這一段時,要格外注意節奏的變化,做到每個音的時值完全標準,難點則在于對三連音時值的把握,需演奏者多加練習。與此同時,演奏者還需準確的撥奏出強弱力度的變化,這就需要演奏者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嚴格控制好手指觸弦的時間、力度,并且準確體會西塔爾琴的演奏風格,快速的調整和協調手指接觸琴弦時的感覺,更加突出此曲獨特的風格。除了三連音等節奏的使用外,樂曲還運用了幾組連續三十二分音符的樂句,見該曲105小節。
作為此曲的核心,“火”在樂曲中可謂被描畫的惟妙惟肖,通過這些三十二分音符,將火苗忽明忽暗、撲朔迷離的感覺表現得出神入化,演奏者需要投入更多的感悟與體會在這些音符中,只有這樣才能更加生動的展現出自己對“火”獨特的理解。在演奏這些連續密集的音符時,由于演奏者每個手指的靈活程度不同,在演奏過程中節奏不均勻,這更需要演奏者從技術層面多加練習。當然,即使節奏準確、感情到位,但是速度快、難度大,更要保證好音準,使每個音都要清晰、飽滿、具有顆粒性。在演奏時,演奏者要合理安排弓段與弓速,使得每組連弓中的音符都能清晰,而且每一弓結束后都不可隨意換氣,在換弓時要盡量做到無痕,使強弱力度的表達規范,否則就會影響樂句的連貫性和感情。
三、情的角度——思想情感分析
(一)從題材中說創新
《火——彩衣姑娘》用無伴奏音樂形式,追求了獨奏樂器自身聲音的純美以及“和”“靜”“空”的傳統審美,將我國藝術創作中相對小眾的宗教題材與傳統思想相結合。縱觀全曲,每一個段落、每一個樂句之間所表達的情感和用到的演奏技法都是各具特色的,音樂顯得層次分明、一目了然。四個樂段中固定的節奏型貫穿于全曲,引子與結尾的遙相呼應和鮮明的旋律節奏無不顛覆和超越了中國傳統音樂的作曲方式和審美方式。劉文金先生通過這樣一種全新的創作手法豐富了中國二胡音樂的寫作方式,為二胡音樂的創作開辟了另一條更為寬闊的道路,再一次給二胡音樂創作注入活力。
因為不同的演奏者對于善和美的理解不同,也擁有不盡相同的內心體悟,所以通過音樂傳達出來的感覺也就有所不同了,這恰恰更加賦予演奏者個性的發揮,對于演奏者在進行二度創作時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演奏這首音樂時,要勤于探索,不斷總結,每次演奏都應該加深對音樂本身以及所闡釋道理的認知與感悟,從而避免長時間練習所帶來的疲勞感,防止出現聽覺的僵化現象,并且要善于靈活運用不同的演奏技巧,使音樂更加細膩完整,只有這樣才能將印度音樂元素更加生動的融入到二胡當中。在這個車水馬龍的社會中,欣賞這部作品無疑是對心靈的凈化,得到了社會和民眾的認可。
(二)從形式上訴創新
正如上文論述的曲式結構,劉文金先生將中國傳統音樂與西方音樂結構相結合,而且還加入了印度音樂的元素,這種創作手法是二胡音樂創作乃至傳統音樂創作中史無前例的。早在劉天華時代二胡創作已經開始探索如何與西方音樂相結合,從二胡的定弦到練習的方式,再到創作西方曲式結構的作品;作品形式上也從最開始寫實敘事的單一獨奏進一步成為使用大型協奏曲樂隊伴奏的組曲,進而發展到華麗炫技的狂想曲,二胡創作領域逐漸拓寬,《如來夢》的問世,更是運用無伴奏套曲的形式,將二胡帶到一個全新領域。
這首作品既可以用西方再現三部曲式進行分析,也同樣可以用中國傳統曲式結構來分析,是中西音樂相結合的完美呈現。在音樂風格上融入了濃烈的印度音樂風格,在這部作品中劉文金先生運用了以往樂曲中很少出現的增二度和減三度音程,給樂曲賦予了新的強烈的印度色彩,聽眾聆聽音樂時,仿佛置身于情境之中,身處遙遠的西域。而在印度音樂要素中,節拍也占有舉重輕重的位置,所以演奏者更要注重拍子的板眼長短及強弱。從一系列劉文金先生所創作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發現,每首作品都加入了極其豐富的音樂元素,演奏技法的花樣更是層出不窮,這正是作者在欣賞、創作音樂時不斷總結、不斷嘗試所獲得的結果,充分的讓外國音樂寫作方法的長處注入到中國民族音樂文化之中,再一次豐富了民族音樂創作的形式與技法。
運用這樣的創作手法,使樂曲不但具有民族音樂的氣息,也讓二胡音樂創作探索出新的道路,為傳統音樂的創作提供了新方向。
四、結語
將外國音樂創作手法融入到我們民族音樂當中,這種杰出的貢獻歸根結底都是劉文金先生畢生在自己音樂創作中的體會和感悟。通過對《火—彩衣姑娘》這首樂曲的分析,我們不僅看到了作品中表達佛教“真、善、美”思想的音樂元素和具有印度特色的演奏技法、領略了非常抽象的生命元素—“火”,還看到了劉文金先生大膽的將西方音樂結構思維與中國傳統曲式結構思維相融合的新思路。
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的,雖然會一波三折,但是,只要敞開心扉、敢于接納,今后音樂創作依然會在多元化、大眾化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尊重音樂創作規律,敢于探索,并時刻懷有對音樂的熱愛和激情,才能創作出更加接地氣,更加優秀,更加有藝術生命力的二胡作品,才會將民族音樂推向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周麗娜.空谷幽蘭意深遠 彩衣浴火翩翩來——二胡曲《火——彩衣姑娘》賞析[J].藝術研究,2015(01):76-77.
[2]何皎.如是醉客千年夢 唯有彩衣引伏泥 二胡獨奏曲《火——彩衣姑娘》的作曲技術解析與舞臺演奏審美體驗[J].音樂創作,2017(10):99-100.
[3]張婷婷.論劉文金二胡作品《火—彩衣姑娘》的藝術特色及演奏[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