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珍 黎學軍
摘? ?要: 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獲得關于綜合性藝術院校碩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的感知,發現存有一些不足:本科與碩士的思政課內容重復率高、藝術專業課與思政課結合度低、碩士生上課的抬頭率較低。解決這些問題總的思路是:走出一條“藝術資源融入思政課”的道路,達到提高碩士生抬頭率、接受度的目的。
關鍵詞: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 ?藝術院校? ?碩士研究生
茲以綜合性藝術院校碩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下稱“思政課”)教學改革為研究對象,首先了解現狀,然后分析不足,最后給出對策。
一、現狀
為了更客觀地考察當代藝術院校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的現狀,我們采用發放調查問卷的方法獲得資料。對廣西藝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云南藝術學院等院校的2019級藝術類碩士研究生發放電子問卷(用智能手機傳送App),回收有效卷之后將數據一一錄入并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根據統計運算結果較直觀地分析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的教學狀況、存在問題及原因,提出具有一般意義的藝術院校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對策與思考。以完善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模式為根本,充分考慮藝術類專業辦學特點,分析當前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的薄弱之處,思考在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中如何提高效度,以全面提高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教育教學培養質量。
我國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方案自1963年到2010年,歷經了四種方案的變遷,從四次方案的變動來看,課程名稱和內容應時而動、有取有舍。歷年對研究生思政課程設置的這些調整,從教學方式方面而言,操作性和時政針對性更強;從教學內容方面而言,課程設置越來越貼近國內研究生教育現實現狀,逐年加強對研究生思維方式的培養,尤其值得注意的傾向是體現外向性拓展的新思路。普遍性的規律當然適用于個別專門性院校,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必然服從于“全國一盤棋”的教學方略。
但我們不能否認,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模式具有一些特色。經過調查分析后,我們總結出以下四個特色:
首先,選擇課程方面“三選二”。國內七所綜合性藝術院校的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普遍只選擇教育部規定的研究生思政課三門課程中的兩門,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文理科必修)和“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文科必選),“自然辯證法概論”(理工科必選)通常不選。也有個別院校曾經選修過“自然辯證法概論”但后來又放棄了,比如廣西藝術學院曾在2013學年—2015學年度給本校藝術類碩士研究生開過該門課程,后來由于一些客觀原因選擇了放棄。
其次,課堂教學環節通常是教師“單主體”的授課模式。藝術學院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在編教學班的時候通常采取不同院系的學生“拼班”式組合成一個教學大班(通常100人左右的規模,有時候也大于100人,視教室座位數而定)的模式,涉及平衡不同專業教學特點的問題。每個藝術專業的專業要求大不相同,比如舞蹈系的研究生,通常是中午和晚飯后練習舞蹈動作,上思政課前才匆忙趕來,學生的精神狀態一般。如果此時采用學生講思政課的方式要求這部分學生輪流上講臺,那么對舞蹈系研究生來說要求過高。音樂學院研究生也有類似的情況,專業訓練時間多安排在午休和晚飯時間段。為了保證教學進度,不否認可能是為了圖省事,一些藝術院校的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一般采取思政課教師從頭到尾主講的“單主體”方式,很難避免“滿堂灌”。
再次,思政課教學內容與藝術專業課內容結合度偏低。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很講究政治與藝術的結合度,理論源頭可以追溯到1942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自此文藝與政治緊密相關。這一點與綜合性本科院校或專門性工科院校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模式不大一樣,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是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更偏向于感性思維,缺乏邏輯性,如果不將藝術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中,那么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更容易對思政課內容產生疏離感;其次是藝術專業課程蘊含極豐富的德育元素,這一點是理工科專業教材難以比擬的。這兩點在目前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中還沒有得到很好的回應。
最后,考評方式單一且陳舊。目前國內七所綜合性藝術院校通常采取“期末考試+平時成績”兩大塊組成。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的考評方式,期末考試一般采取開卷考的形式,期考分數占總成績比例50%—60%;平時成績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課堂考勤點名,這是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一個特色,每次上課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花幾分鐘時間點名,曠課者扣3分、遲到者扣1分;另一部分是課堂回答問題獲得的獎勵性分數。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是40%—50%。期評分數由這兩大塊相加所得,沒有很好地與藝術類碩士研究生在平時專業課學習中的表現相結合。
以上四個特點是綜合性藝術院校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中普遍具有的,探索一條更適合藝術院校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的教學改革之路,是藝術院校思政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新時代“難”題。
二、必須改變的三個環節
根據調查數據所得提出對策。習近平同志強調過:“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不斷改善課堂教學狀況,防止形式化、表面化,等等。”①就總體原則而言,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須扎根現實、與時俱進,在現階段及今后相對漫長的一段時間內,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心目標,堅持教學理念和內容與時俱進、堅持教學形式的多種多樣、堅持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堅持教學環境形成整體合力、堅持教學群體形成整體合力的基本原則。
原則上,我們認為要做好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改革至少要做好三件事,或者說三個環節:課堂教學雙主體模式、藝術課專業內容與思政課教學內容的更高度融合、考評環節,只有做好這三個環節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藝術院校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效度。
“雙主體”模式。試行教師與學生“雙主體”教學模式,堅持讓藝術類碩士研究生上臺講思政課。廣西藝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在2019年都舉辦了“大學生講思政課”比賽,其中也有藝術類碩士研究生代表隊參賽,比賽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在這樣的比賽中,學生就像一面鏡子,讓思政課教師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看到藝術學子們需要什么樣的思政課教學模式。這樣的以學生為授課主體的模式,可以逐步推廣到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日常教學中,根據不同藝術專業的特性靈活安排。
藝術課專業內容與思政課教學內容更高度、更巧妙地融合。就目前狀況而言,找純理論類的思政課教師講課,藝術類碩士研究生的抬頭率不算太高;找不是這一領域的藝術專業教師講,未必能講得出規范的思政課的內容和理論。例如,由藝術家講自己的藝術人生,講1977年恢復高考給自己人生帶來的變化、自己成長的歷程伴隨著祖國的強大,等等;不否認,這樣的講法蘊藏豐富的德育元素,感染力很強、抬頭率也很高,但這種講法與教育部要求的規范的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要求相去甚遠。為有效改變現狀,必須考慮如何將藝術專業課更巧妙地與思政課教學內容相融合,使二者融合度更高,提高藝術類碩士研究生的接受度。本校藝術類碩士研究生“課程思政”的開發目前已在研究生處的帶領下邁出了一小步,思政課教師可以以輔助編修藝術專業課教材的方式融入這個進程中,本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已開始了這樣的創新式嘗試。
專兼結合、靈活的考評方式。逐步改變過去“期末考試+平時成績”的傳統打分方式,探索一種在堅持課堂教學的前提下更靈活、更貼近藝術類碩士研究生專業課學習狀況的思政課考評方式。比如,藝術類碩士研究生人手一冊發放《實踐教學手冊》,讓藝術類碩士研究生在外出采風或平時專業訓練時,將藝術體會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從中透顯出“思政味”的心得或論文或素描或音樂創作,思政課教師應給予高度評價并提高平時成績獎勵。此外,適當降低期末考試分數占比,加大平時成績的占比,鼓勵藝術類碩士研究生重視平時的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與實踐。
三、三個對策
根據調研獲得的數據和根據經驗總結出四個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的特點,可以從教學主體轉換、教學形式與藝術專業課更高度結合、考評環節更貼近藝術類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實際,可有三個思路。
教學改革的思路之一:翻轉課堂。改變思政課教師“單主體”授課模式,改變“滿堂灌”的模式,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嘗試營造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教學氛圍。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是本科思政課教學的繼續,在教學內容重復率較高的情況下,例如碩士研究生思政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很多內容,尤其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本科教材重復率較高的情況下,如何有效提高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效度就成為一個待解決的問題。從國內綜合性藝術院校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現狀來看,基本都在探索的路上,還沒有哪一所院校能拿出一整套具有較高可操作性的方案。我們可以從藝術類碩士研究生的視角考慮:他們需要什么樣的思政課?他們對思政課教材哪一部分內容敏感度更高?他們對思政課教師的教學模式有什么期待?這些問題可以通過調研、聽藝術類碩士研究生講思政課等途徑得到部分解答。
教學改革思路之二:藝術思政。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完善課程體系,解決好各類課程和思政課相互配合的問題,鼓勵教學名師到思政課堂上講課,解決好推動教職員工和思政課教師相輔相成的問題……發揮融入式、嵌入式、滲入式的立德樹人協同效應。”①進行藝術思政改革,藝術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成果必須及時轉化為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的“及時戰斗力”。例如,廣西藝術學院校長鄭軍里在2019學年—2020學年上學期給本校影視與傳媒學院的藝術專業本科生與藝術類碩士研究生講“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時候,沒有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而是將自己的藝術人生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輝煌70多年成就的宏大歷史背景中娓娓道出,不僅令人耳目一新,還極大地提高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的抬頭率。我們可以考慮提高藝術家講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的頻率,專業思政課教師課后進行適當的引導,僅僅是德育元素是不夠的,還需要專業思政課教師引導到規范的課本內容上,以此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高度融合。我們應該看到,目前藝術院校的“課程思政”建設還沒有取得更大的成果,需要研究生處、教務處會同馬克思主義學院一起謀劃好此事。
教學改革思路之三:專兼結合、靈活的考評方式。思政課教師應該努力將藝術專業碩士研究生全部學習表現都展現在期末成績中,包括學生的專業學習表現,需要有研究生處的指導,是教育部要求的“大思政”格局的題中之義。我們考慮將廣西藝術學院本科生使用的《實踐教學手冊》擴展到藝術類碩士研究生階段,讓藝術類碩士研究生們在藝術采風過程中完成,在藝術專業探索中思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知識點。考試形式上可以考慮引進一些先進科技作為輔助,比如用智能手機考試,據我們所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桂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等院校都已進入智能手機考試系統。我們不應該拒絕時代的潮流,而應該主動順應適應時代的潮流,落實習近平同志所說的“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運用新媒體技術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的講話精神②。目前本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已和廣西區內一家數據庫公司進行了接洽,現場觀看了他們的智能手機考試系統,能否實現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考試環節的智能化,目前還在斟酌當中。
四、結語
結合新時代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的特點,在實證調研的基礎上探索一些具有針對性與操作性的對策體系。這個對策的尋找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的檢驗,不可能一蹴而就,學校研究生管理部門要有允許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師不斷試錯的耐心,也需要藝術院校各個藝術專業二級學院積極配合。
“教學改革”包含課程不斷自我更新的意思,所以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改革沒有所謂的“終點站”一說。就階段性目標實現而言,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政課教學改革需要國家、學校及思政課教師有計劃、有步驟地采取實際行動,只有鍥而不舍才有可能實現階段性的目標。
注釋:
①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
②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廣西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課題“藝術類碩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研究”(JGY2020135)階段性成果。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計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