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新剛
摘? ?要: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主題,關乎高等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完成,也關乎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我國先后召開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會議強調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這一精神更是將“課程思政”工作推向新的階段。在此背景下,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成為相關院校課程建設的重點,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打開全新局面。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現狀為切入點,針對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未來改進策略進行研討與分析,對相關從業人員起到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基礎會計? ?高等院校? ?課程思政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國高等院校的根本使命,我國會計從業人員大多出自高校畢業生,相關會計從業人員的會計行為關系到社會經濟活動的規范性與秩序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專業基礎知識教育的相互融合,能夠促進相關專業大學生的思想精神層面的提升,成長為德才兼備的新時期高素質青年。
基礎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基礎教學內容,教學和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多數從事財務、審計、出納等與經濟業務相關的工作,這一工作所帶有的敏感性,要求會計從業人員具備極高的道德素養,時刻把持職業道德操守與崗位責任態度。因此,在實施會計專業相關知識教學過程中,需要針對性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全面發揮“課程思政”帶來的促進與提升效用。
一、基礎會計教學現狀
(一)重視專業課程教育,忽視學生思想教育。
近些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一些院校將學生就業作為首要教學目標,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掌握哪些知識與技能,相關院校就設立對應的課程。這種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教學工作,讓基礎會計的教學工作逐漸走向誤區。當前很多學校極為看中學生的專業課程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學生對各類會計專業技能的熟練程度,忽視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基礎會計教學過程對于道德素養層面的教育融入相對較低。
(二)學生缺乏思想政治認識。
當前,我國高等院校所招收的學生多數以“00后”為主體,這一時期的學生正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不僅心理正處于發展階段,因社會經濟及各類社會文化的影響,在思維和學習目的層面也有著獨特的判斷。雖然在思想靈活性和想象力層面有了進步,但是缺少“傳統”,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網絡的普及,讓知識傳播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生可利用各類網絡手段獲取對應的知識,社會對于學生的需求,往往會在這一過程中被學生所感知,一些學生獲取知識的關注點比較功利,實際崗位需要什么就學習什么。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思想道德發展受到挑戰。
(三)教學方式不夠合理。
當前,一些會計類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與手段層面缺少必要的創新與融合,思想政治教育過程與會計基礎知識教學相互脫離,甚至部分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不重視學生在知識技能層面的應用及實際學習過程表現的道德素養。思想政治教育,過于重視理論知識。教師推行的教學方式不夠合理,學校在規劃課程內容時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與會計基礎知識教學的有效融合,這種在教學方式層面表現出的問題,使教學難以真正發揮思想引領作用。
二、基礎會計教學過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與改進策略
從社會發展和工作場景角度出發,基礎會計教學與思想政治教學的相互融合,不僅可讓學生看到會計專業所存在的本質與內涵,還可讓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敬業精神與崗位道德操守。如今,在基礎會計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時代賦予當前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基礎會計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融合,讓思想政治教育在會計本質中得以體現。
職業操作與道德素養是每一個會計工作人員的基本原則,更是每一個會計人員的發展基礎與靈魂。基礎會計教學對于會計信息質量提出極高的標準與要求,在此背景下,如果會計人員沒有嚴格遵守職業道德,那么實際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與重要性等特質將不復存在。另外,基礎會計知識體系所涵蓋的研發支出、借款費用資本化等內容,更是需要每一位會計人員時刻保持高水平職業道德與操守。會計專業的發展對于我國金融體系建設和社會經濟體系的完善過程影響巨大,企業稅收與國家財政收入更是與會計工作息息相關。因此,基礎會計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完美體現會計專業根本內涵的必然手段。
(二)基礎會計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融合,加深學生對新時期新思想的理解。
我國教育部門對素質教育思想道德的引導均有著極高的標準與具體指示,尤其是在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整個社會對于各類工作人員的敬業精神有了全面的標準。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工匠精神”,這一精神同樣存在眾多內涵,不僅要求社會中每一工作人員有敬業精神,更有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道德素養。基礎會計教學與工匠精神的全面融合,可以讓學生對不同知識內容有著更深入的了解,并形成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謹慎心態。會計工作過程中一旦某個環節出現疏漏,將對整個工作產生連鎖影響。因此,各類院校所推行的會計基礎教學工作,需要將新時期思想道德指標的具體精神與基礎會計知識教育過程融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思想政治的正確教育與引導。
(三)全面解讀新時期發展思想,針對時代需求針對性地制定更完善的基礎知識體系。
教育是引導學生認知世界并掌握各類技能的直接手段,教育工作能否讓學生真正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從教育過程與教育思想角度入手,全面解讀新時期的教育理念與發展思維,讓學生保持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正確認知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矛盾與合作,正確認知工作態度與個人發展之間的關系,正確認知社會發展要素與時代主題之間的有效關聯。例如,教學基礎會計課程內容的稅費問題時,針對環境保護稅的重要性及存在意義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稅費的基本知識,更要從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入手,讓學生看到各類環境污染帶來的影響與破壞,認識到稅費對企業產生的促進與推動作用,進而形成對知識的深層次感悟,并正確理解政府在環境保護與治理層面的態度。另外,在一些與民生及民眾生活相關的稅費標準問題層面,教師可從具體生活入手,解讀不同類別稅費在多次調整過程中產生的正面效應,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國家為人民生活與經濟發展所做出的努力,激發愛國情懷與專業責任意識。
(四)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提高教師的道德素養。
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及對新時期全新教學思維的解讀能力直接決定實際教學工作最終效果。因此,基礎會計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需要從教師角度入手,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重視教師精神層面的有效培養與引導。同時,各類專業院校要從自身做起,轉變舊的教學思維,創新教學體制,設立更具針對性的專題小組,為基礎會計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政府教育部門要注重與會計類專業院系及會計行業科研人員合作,為教師的培養提供良好的發展機制,加快基礎會計課程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進度。同時,創新發展各類教學手段,讓每一位教師認知存在的價值,轉變教學思想與手段,帶動學生,最終讓整個教學過程均保持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絕對認可。
(五)提高課程思政的有效性,發揮育人價值,實現知識與思想之間的完美對接。
按照舊的教學思維,基礎會計是會計專業的基礎知識教學內容,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層面的教學過程,兩者之間不存在相互關聯。但是,隨著教育思想的不斷完善與優化,精神思想與基礎知識之間逐漸開始交融,這種發展態勢對教育工作而言既是挑戰,又是一次全面的發展機遇。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會計基礎教學與思想政治教學的融合,并注重全新教學手段的融合,可以讓學生實現知識與思想層面的完美對接,利用思想精神強化對知識的記憶,利用基礎知識提高對思想精神的認同,兩者之間相互促進,可以有力推動基礎會計教學工作的和諧發展。
綜上所述,基礎會計教學過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時期新背景下學生發展需求與時代發展需求的必然結果,更是確保學生精神思想健康成長,保持正確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的根本。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6.
[2]李錫成.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經濟師,2019(11):177-178.
[3]朱龍苑.電子游戲設計思想在會計基礎教學中的運用[A].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秘書處.中國職協2017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一二等獎)[C].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秘書處,2018:10.
[4]郎永建.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思想教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35):34.
[5]王鍇.終身教育思想與“基礎會計”教學[J].四川會計,2001(11):55-57.
[6]魏新.“課程思政”在中職會計專業中的實踐與反思[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9,21(12):84-87+92.
[7]張其慧.文化育人視域下高職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以《基礎會計》課程為例[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4):32-36.
[8]田松梅.基于深化校企合作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J].文教資料,2019(31):191-192.
[9]何湘虹.互聯網時代高職學生管理會計學科能力素質培養的探討[J].文教資料,2017(03):105-106.
課題:晉中學院教學改革創新項目
項目名稱:文化育人視域下《基礎會計》課程思政教學研究與改革
項目編號:Jg20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