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梅 韓柏 盧立娜 鄔晗 何金軍 任余艷 韓易良
摘要:在國家大力提倡發展種植生態經濟林的同時,根據社會需求,經濟林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我區生態建設產業化思路順應當下,依據本土條件,調整結構模式,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促進當地林業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鄂爾多斯沙區;生態經濟林;產業化;現狀
1 生態經濟林的特點
生態經濟林是現在林業建設中最廣泛的經濟林區,是國家和政府大力推廣種植的樹種之一,它不僅能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調整當地的農業產業結構,又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發展經濟林對于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宏觀上看,生態經濟林可以防沙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和大氣污染,凈化空氣,又可以綠化美化環境;從微觀上看,生態經濟林種類繁多,可以滿足各類人群的需求,從生活必需品到工業原料等。
2 生態經濟林產業化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產業的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將失去物質支撐而難以持續。而產業化是指某種產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以實現效益為目標,依靠專業服務和質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生態經濟林產業,一般來說就是在發展森林生態學的基礎上,既保持林分環境的生態平衡,維護大自然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又能滿足人們的社會需求,藥材、果品、飲料、調料、食用油、工業原料等。
3 生態經濟林產業化現狀
3.1 經濟林產業的經營比較分散
鄂爾多斯市人口稀少,土地遼闊,大部分農牧民分散居住,戶與戶之間相隔甚遠,由于這種不勾通、不聯系的居住方式,至使農牧民在經營過程中,思想滯后,經營方式比較單一。而這種分散經營方式不僅會影響經濟林產業向前發展,還會導致經濟林在生產成本增加,對經濟林產品銷售和整個經濟林產業市場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3.2 結構趨于單一
對于偏遠的農牧民來說,“靠天吃飯、結構單一”是多年不變的結構格局。因歷史和現實原因,鄂爾多斯地區單一產業結構無法改變。從理論上看,對于某一方面的過度強調,是造成單一結構原因之一。
4 生態經濟林產業化發展策略
4.1? 發揮鄉土樹種優勢
對于生態環境不容樂觀的地區,人們要依據當地有利的地質條件選擇適應該地區實際情況的生態經濟林樹種,這樣不僅能夠推動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還能夠促進當地林業經濟的發展。即優先選用鄉土樹種,更具有持續發展的可能性。所以,要長時間促進這個產業的良性循環,走特色化產業發展道路,在迎合市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時,結合城市實際最新工作理念,進行創新,使經濟林產業穩固增收。同時大面積種植鄉土樹種使經濟關系多元化,并且生態和經濟得以協調發展,林副產品產業化、市場化、商業化得以開發利用。農牧民經濟收益也十分可觀,如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王玉琢2018年采訪《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搭起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橋梁的報道——在達拉特旗“三湖·農莊”紅棗采摘園。總經理李懷民介紹說:“2018年計劃種植紅棗樹520畝,套種紅樹莓180畝,在達拉特旗打造成上萬畝紅棗園,帶動1000農牧民增收。從這些可喜的數據中,真正的實現了習總書記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維持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精細平衡,從根本上讓經濟效益充分發揮出來,延伸林業產業化鏈條,使經濟林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錢袋子。”
4.2 多種配置
對于不同條件要營造不同生態功能的生態經濟林,鄂爾多斯地區根據沙地立地類型的劃分,適地適樹,將這些經濟林樹種,與沙區資源開發、市場經濟相結合。通過市場調節,對樹種種植結構進行合理的多種配置,實現穩產、高效、優質的經營理念。針對當地經濟林樹種的發展現狀,優先發展蒙棗、文冠果、歐李、山杏、枸杞、沙棘等鄉土樹種。鄂爾多斯沙區經濟林的布局:烏審旗、達拉特旗以蒙棗生產為主,分散種植或建園種植,它是重要的果品及飲料制作原料,可以純林栽植,也可以兼農配置。即在林下飼養家禽,這樣家禽的糞便即可以壯大經濟林的生長,林畜結合后小果及敗果自然脫落又可以充分利用;鄂托克后旗、鄂托克前旗以枸杞、文冠果生產為主,枸杞分散種植,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各種質地土壤上均能生長,沙生土壤宜成活,藥用價值較高。文冠果建園種植居多,也可以混栽小喬木,這種立體復合經營混栽模式可以改善沙區林地的生態條件,并且還具有很好的景觀價值,它的葉、莖、果都具有較高的工業價值及食用價值,可以兼作藥材樹種,俗稱“長壽果”;準格爾旗以山杏、沙棘生產為主,沙棘果實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營養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在食品、醫藥等許多領域可以廣泛應用,被稱為“維生素之寶”。山杏在房舍后或較遠的山梁地、平沙地都可以營造,以天然分布為主,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較高。尤其近年,政府大力倡導經濟林開發,內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作為全國重點鄉鎮企業,也是自治區農牧業產業的重點龍頭企業,生產的“高原露”天然杏仁露暢銷海內外。各種栽植模式下的生態經濟林的保持水土能力是不一致的,合理的生態經濟林配置可有效改善土壤條件和小氣候。
4.3 加大政府監管力度,發揮領導職能
一是要加大政府對現有經濟林統籌資金保質增產的投入,做好監管工作。對紅棗、沙棘等生產加工企業實行重點扶持的政策,鼓勵一些當地重點企業,利用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大力營造和經營經濟林;市級政府應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讓國內外的知名企業投資進駐,讓經濟林產品更加優質高效。二是要加大對新品種培育、新產品研發和新市場開拓等技術資金的投入,如鈣果歐李,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積極與林業專業技術人員交流,邀請知名專家到當地進行有關科技知識講座,聽取專家的建議,現地培訓,手把手指導,根據實際情況,了解當地的生態環境,規劃經濟林發展方案,保證經濟林建設的順利進行。實現優質的技術服務與指導,進一步擴大經濟林的生產規模。加強技術人才的培養,完善林業科技隊伍,完善優勢產品的流通綠色通道,鼓勵農牧民運用科研成果推動經濟發展,加快優良品種的開發。
作者簡介:韓梅(1968-),女,副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