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探花

【摘要】《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解決問題”的培養應滲透在數學教學中去。因此,數學教師應當結合先進的教學思想,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錘煉學生的思維,進而激發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本文針對小學生在學習數學中的現狀,提出情境創設、數形結合、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四個方面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激發能力
解決問題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在日常教學中,數學教師要多發展小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科學掌握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達到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效果。
一、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現狀
傳統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認為自己是主角,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思路上都是教師自己包辦,學生缺少鍛煉思維能力的機會,很難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興趣。為了提高學生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需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科學及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必要的。
我國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本褪钦f當教師的人要引導學生,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一輩子,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教學中我們應該更注重授予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通過關鍵詞,數形結合,小組合作等方法去思考和探究。
二、提升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教學方法
在過去的教學中,學生要解答的問題一般都是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直接提供給學生的,學生不會主動給教師提問題,即使解決這些問題時學生也只是找答案,不動腦想想為什么要解決這個問題,數學思想、情感、堅強的意志這些隱性因素不能有效地在學習中得到培養。所以,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方法、思想上的全面發展,有較強的問題意識,首先要創新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深入問題中。
(一)創設有效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
從心理學上角度說,興趣可以使大腦處于良好的學習狀態,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力,使人思維活躍,忘記疲勞,能以活躍的心態去學習。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的時候,應精心設計多樣性的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可以結合生活情境,用故事創設情境,用課件創設情境等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比如,在教《混合運算》時,我們可以采用《小熊購物》的故事情境。讓學生自己浸入故事里幫需要購物的小熊胖胖及壯壯解決數學問題,提高課堂的學習氣氛學生就會更有興趣,為整節課打下了良好的鋪墊,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
(二)數形結合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
在小學數學中,大多數學生形象思維較高,抽象思維較弱,很多時候在已經細心讀過許多遍的題目,仍不理解題目意思,沒有解題的思路,若能夠善于利用直觀的圖形,使學生數和形結合一起思考,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關鍵。例如,在解決圓的面積公式問題時,如果學生會用心審題、找關鍵詞弄清題意,能夠做到主動將圓分成若干個扇形,拼成的圖形接近于平行四邊形,近似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于半徑(r),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即 =πr?,從而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S=πr?。顯然圖形分析、數形結合,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給學生充足的空間,錘煉思維品質
數學知識的巧妙,就在于其擁有奇妙的規律性。一道數學題可能有多種解題方法,數學教師要意識到這一問題。在日常訓練中,每當學生遇到難題,教師不要著急說出答案,讓學生自主思考,鼓勵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利用不同的解題方法尋找答案。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運白菜”知識點時,筆者在沒有給學生公布正確列算式之前,可以利用多媒體,設計問題:運走兩車后還剩多少棵白菜?組織學生自主尋找解決方案。一些學生會有意識地列出總白菜數分步減兩輛車運走的數量,即連減算式850-256-280。也有一些學生先算兩車一共運走的數量,然后再用總數量來減兩輛車一共運走的數量,列出算式850-(256+280)。很明顯兩種列式都是對的,但不同的學生觀察的角度不同,整個過程都伴隨著學生思維的撞擊,是錘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好時機。學生的數學邏輯得到了培養,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多思考解決問題,為以后解決問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選擇有效操作方式,學會合作討論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些難度較大的數學題,僅靠學生自己的力量是很難快速得到答案的?!稊祵W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第一學段側重于讓學生經歷合作與交流的活動,并在交流過程中體會到合作的益處,使交流成為他們所認同的一種解決問題的合理方式。學生首先要會合作,會交流。因此,數學教師應該適當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發揮集思廣益,取長避短的教學優勢,以團體的形式進行探究活動。按照學生學習狀況、思維特點將其分成若干小組,教師給學生出任務,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通過討論來解決問題。教師只是引導者,一起和學生推出答案。
三、結語
總而言之,激發學生數學問題解決的能力是一項需要堅持、用心的工作,教學時,要有目的、有計劃、循序漸進地激發學生數學問題解決的能力,結合時代特性,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入手,創新教學方法,把解決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發展融為一體,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喜歡數學。通過時間的積累與學習,筆者相信學生一定能提高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柳菊興.數學課程標準教師讀本[S].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馬復.義務教育教科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