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松珠
【摘要】由于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農村的環境也跟著改變,農村大部分年輕一代的家長不再像老一輩那樣以種地為生,農村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越來越趨向城市化,他們沒有太多的機會親臨大自然或者用心觀察生活,學生們的寫作素材受限,作文能寫得很好的也不多,大都寫得平淡無奇。筆者基于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從觀察生活、以演促寫、指導讀課外書、以說促寫、寫周記、寫生活片段等方面探索提高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教學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策略探析
作文就是運用語文知識的元素,精心組織語言文字,進行遣詞造句,達到表達個人思想情感的目的,是由字到詞到句到篇的發展過程。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素質訓練、檢查的主要陣地。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的高低,是一個人能否較好地運用語文知識及其語文素質的綜合體現。在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下,提高農村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值得探索,就此筆者談談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一、作文源于現實生活
當前,不少學生在寫作中生搬硬套,空話連篇,想一句,寫一句,如同擠牙膏,甚至干脆抄范文。針對這些現狀,筆者注重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日常生活,讓學生學習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廣闊》這首現代詩,反復朗誦,學習作者用心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從而把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巴金的《海上日出》,他為什么能寫出如此美麗的景觀?“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點明了這是他經過多次的接觸、多次的認真細致地觀察日出,才寫得如此引人入勝。大作家都如此,對剛入門的小學生就更應著眼于現實生活了,讓生活成為學生寫作的源泉。但是,小學生對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一般是一過而忘,要寫作文時又想不起來了,對事情的細節就更沒有印象了。在輔導學生寫《家鄉的一處景物》時,筆者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條件,在保障學生們安全的前提下,帶著他們來到與學校只有一墻之隔的荔枝園,讓他們近距離接觸平時熟悉卻又陌生的果樹,仔細觀察荔枝花,與蜜蜂對話,傾聽園中的鳥語蟲鳴,輕撫小河流水,飽覽果園風光,真真切切地感受農村處處皆美景,滿滿都是情,讓學生們親臨其境,面對面交流各自的想法。不負所望,學生們帶著余興未盡寫下的作文飽含真情實感。
二、以演促寫
農村小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又沒有注意去積累,致使學生拿到作文題目時無從著手去寫。這主要原因是:一是無可寫的內容,二是無從寫起。在指導學生寫作前,一個以演促寫的教學就尤為重要。如,輔導學生寫《發生在身邊的一件事》時,筆者先讓學生收集身邊的事例,讓他們了解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然后讓學生們精心準備。課堂上,學生們投入地表演著整件事情。筆者適時引導他們當時的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心理活動細節的表演。最后,引導表演學生說說表演事件當時的情況,內心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這樣做?做完此事后的心情怎么樣?這樣的表演,不僅讓表演的學生能更真實地感受事情的形象生動性,又能讓其他學生從中細心觀察,留意表演者的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最后,讓學生們描述表演過程,回味精彩,暢談想法。學生們在玩中說,說后寫,樂在其中。這在無形中告訴學生,要把習作寫真實、寫詳細,就必需注意動作、心理、語言等描寫。這樣,給了學生直觀感覺,解決了學生取材難的問題,避免了作文無內容、少素材的實情,降低了作文的難度,作文的質量就會大大提高。
三、多讀課外書,積累寫作素材
農村小學生,社會接觸非常有限,眼界窄,寫作素材有限。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還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如,《第二課堂》《國學精粹》等,要求學生摘抄一些好詞好句,寫一寫讀后的感想,不要求多,只要把心理話寫下來就行。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破萬卷”是說讀的書得要多,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所以,多閱讀課外書,豐富課外知識,對寫好作文尤為重要。
四、以說促寫,下筆成文
說話訓練與讀寫訓練具有密切關系,它不僅能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有效提高和思維的健康發展,還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但是,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卻普遍存在著重讀寫,輕聽說,聽說與讀寫兩分離的情況。這幾年,筆者經常去聽經驗豐富的教師的作文指導課。給筆者最深的感受是:幾乎所有的教師在作文指導時都是先引導學生圍繞作文內容進行說話訓練,有的甚至是演的訓練。說話訓練結束后,然后再讓學生分析條理,最后把說的內容組織成篇。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利用語文大課堂,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把所見所聞所想盡情地說出來,說好它。在作文過程中,也應該注重說話訓練,培養口頭作文能力,以說促寫,這樣定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五、多寫周記、寫生活片段
小學生寫作文時,經常是苦苦思索寫作素材,不知從何下筆,或者是想一句寫一句,最終還是難以成篇。這并不是學生身邊沒有可以寫的人或事,而是學生平時沒有注意對身邊發生的事加以積累。我們針對這種情況,要求學生每周最少寫一篇周記或日記,讓學生多練筆,多記日記。長此以往,積累多了,寫起作文來自然水到渠成。此外,在平時的課文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精彩片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表達方法,進行仿寫片段。如,筆者在教學老舍的《貓》這篇精彩文章時,要求學生仿照老舍寫貓古怪性格的方法,寫一種自己身邊的小動物,表達自己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不要求成篇,只要求真情實感。從學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這種效果非常明顯。茅盾也說過:“身邊應當時時刻刻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稿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只有練筆,才能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大大提高寫作水平,從而減輕學生寫作文的難度。
總之,作文的指導方法形式多樣,教者應多鉆研、多探討,善于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掌握必要的作文技巧,寫出好文章。
參考文獻:
[1]趙俊福.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思考與探究[J].教育學文摘,2019(319).
[2]劉全木.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教育評論,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