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讀寫結合是一種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閱讀來促進寫作的有效教學策略。通過深入研讀語篇,探究其主題內容、深層含義、文體特征、篇章結構以及語言特征等,引導學生多元解讀閱讀文本,再通過讓學生仿寫輸出語篇,從而實現以讀促寫的有效結合。本文以一堂讀寫結合課為例,探索高中英語教師如何通過深入解讀閱讀文本,從而構建有效的以讀促寫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實踐;反思
【作者簡介】黃玉紅,廣東省汕尾市新城中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教育技術中心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應用融合創新專項課題,課題立項號:19JX06122。
一、引言
2021年,廣東省高考英語改革落地實施,考試形式和考試結構均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書面表達在原來應用文的基礎上新增讀后續寫,兩篇作文滿分為40分。由此可見,此次改革對考生的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許多一線教師盡管在寫作教學方面進行過諸多嘗試,但對提升高中生的英語寫作水平收效甚微。因此,急需尋找能有效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并能激發其學習興趣的方法。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聽、讀、看是理解性技能,說和寫是表達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高中英語教師仍只注重語言的形式,如重視對文章語言知識的講解和簡單的詞、句等的訓練,而忽略了對文本結構和語言特點的深入研讀,未能平衡語言形式、意義和使用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導致許多高中生對英語寫作失去興趣。而讀寫結合是一種在課堂上讓學生先閱讀后仿寫或續寫的教學策略。本文所提及的“讀”是指教師組織學生深入閱讀文本,把握主題意義,挖掘價值取向;“寫”是指學生模仿文本的結構、語言特征等進行寫作,學生通過閱讀來促進寫作,通過寫作來掌握閱讀。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Module 6 Unit 3 “A healthy life”為例,嘗試讀寫整合,探索以讀促寫教學模式。
二、 案例實踐
1. 教學內容分析及教學思路。本單元的主題語境是人與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本節課的語篇類型為應用文,是一份介紹了艾滋病病毒(HIV)和艾滋病(AIDS)。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對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做了簡要介紹,第二部分是關于如何保護自己免受艾滋病病毒侵害的一些建議,最后是人們對艾滋病的一些錯誤觀點。文章以紅色大寫字母并用問句的形式作為標題,體現了艾滋病對人類構成了生命威脅,不僅希望讀者能夠增強對艾滋病的防護意識,而且希望通過閱讀本文培養學生對艾滋病病人的關愛、幫助,同時要求學生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學的生活態度,真正了解生命的意義等價值取向。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為筆者所在學校高二(7)班的40名學生。該班除了一位學生英語成績比較突出外,大部分學生英語能力普遍處于中等偏下水平,有些學生的英語學習甚至為零基礎,但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依舊很高。從整體看,該班學生能用英語提取文本中的基本信息,并能簡單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寫作時往往詞匯量不夠,不能清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得體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本節課的教學思路:首先讓學生觀看一個有關新冠病毒的短視頻,通過創設情境,激活學生背景知識引出主題并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通過閱讀一份有關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手抄報,仿做一份有關新冠狀病毒的英文手抄報,并在完成創作后,教師利用投影儀展示學生作品進行點評。利用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實現從語言的輸入到輸出的目標。
2. 教學過程。
Step1. 導入——引出主題。
讓學生觀看一個小視頻,結束后問學生從視頻中可以學到什么。由于是當今社會最熱門的話題,學生們紛紛發言:“By watching the video, we can learn some knowledge about how to protect ourselves from the Covid-19.”老師這時趁機對學生說:“Now if you are asked to make a poster about the Covid-19, can you doing it?”學生的回答不一。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創設情境,激活背景知識并引出主題,形成閱讀期待。
接下來,教師組織學生對語篇的主題、內容、文本結構、語言特點、作者觀點等進行深入解讀。
Step2. 閱讀——語言輸入。
Activity1: Skim for the main idea of the poster.由于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筆者以挖空的形式來降低難度;同時提醒他們在尋找文章主旨時應關注文章第一段、各段的主題句以及文章最后一段。(This poster is about what __________ is; how it is _______ and some ways for you to ________ _________; it also lists some _______ ideas that people have.)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閱讀,培養學生通過略讀找到主旨大意的能力;實現了讓學生回答語篇的主題和內容是什么,即What的問題。
Activity2: Skim for the structure of the poster about HIV/AIDS.學生在尋找篇章結構時,教師提醒他們應該注意剛剛所得到的文章大意。
【設計意圖】在原來閱讀的基礎上,再一次進行略讀,讓學生了解作者為了恰當表達主題意義選擇了怎樣的語篇結構,即How的問題。
Activity3. Analyze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poster.首先學生討論以下五個問題:
1.What is the title and what does it mean?
2. Why is the title a question? 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e title?
3. Why are some words in red, some words are in blue in the poster?
4. Why are some words in red capitalized?
5. How many “if sentences” are there in the passage? What does the author use these “if sentences”for?
Activity4.Summarize the ways to make a poster.通過前面五個問題的討論,解讀作者的情感態度,分析語言特征。
【設計意圖】從多角度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回答來對手抄報的語言特點進行總結,同時深入挖掘作者的意圖、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即Why的問題。
Step3. 寫作——語言輸出。
Right now the corona-virus is sweeping the world, causing people in great danger. In order to help people know more about how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corona-virus, lets try to make a poster about the corona-virus, so what can you borrow from the passage you have just read?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and make an outline of the poster.
Title: COVID-19: ARE YOU AT RISK?
Structure: Part1: Some gener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vid-19.Part2: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the Covid-19.Part3: Some wrong ideas about the Covid-19.
Language features: 1.a large heading; 2.imperative sentences; 3. “if”sentences; 4. colorful words or capitalized letters...
【設計意圖】前期的深入研讀為后面的仿寫作了充分的鋪墊,讓學生對手抄報的結構框架和語言特點有了全面的認識,教師再把與新冠病毒相關的詞匯及句型呈現在屏幕上,這時學生就具備了制作這樣一份手抄報的知識和能力,學生想要創作的興趣便被激發起來。
Step4. 作品評價。
學生完成創作后,教師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自評與互評活動,也可以是教師和學生互評。使用投影儀呈現部分學生的作品,由師生共同對學生創作的手抄報作出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自評、生生、師生互評,突出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 教學反思
筆者在設計教案時分別對該文本和授課班級進行了分析,設計了一種從閱讀輸入到寫作輸出的教學模式。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各種閱讀活動,并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等方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對主題意義進行探究,掌握文本結構,整合英文手抄報的語言知識和技能,開展對語言、意義和文化內涵的探究,豐富學生的人生閱歷和思維方式,搭建寫作輸出的學習平臺,從而實現了本節課的寫作目標。本節課是筆者嘗試利用教材的閱讀文本來促進學生寫作的教學實踐。在這節讀寫結合的綜合技能課中,40分鐘要完成深入研讀文本和仿寫作文這兩大任務,同時還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和點評,時間有限,因而不能展示太多的學生作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還需進一步合理安排好時間,打造出更加有效的讀寫結合課堂模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史潤珍.英語“以讀促寫”教學實踐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21):73-74.
[3]郭強.高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模式的時間探究與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3):35-39.
[4]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J].英語教師,2015(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