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武
摘 要:學生樹立良好的合作意識,形成濃厚的合作精神,可以使自己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和高效。文章分析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探討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的策略,指出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合作興趣;將生活元素引入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關鍵詞:數學教學;合作能力;合作精神;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421;G62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8-0052-02
新時期,人們需要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既要學習一切必須要學習的知識,也要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促進自己綜合能力的提升。對于當前的學生而言,樹立良好的合作意識,形成濃厚的合作精神,可以讓他們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和高效,早日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是當前所有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高效教學的關鍵途徑。
一、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無論在任何領域中,合作一直都是一種衡量每個人是否具備重要素質的標準之一,它是指以兩人以上多人的共同目標而一起努力完成的行為,通常情況下人們的工作與學生的學習都需要以合作的方式來提高效率和質量。對于當前正處于小學階段且對社會實際和認知處于摸索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合作意識,通過合作來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從“合作”所具備的作用來看,它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從小就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開始意識到他人對自己的影響和幫助,不再認為自己才是一切事物的中心,進而徹底擺脫所謂的利己主義。另一方面,合作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從小就把目光放在自己以外的人身上,開始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在互幫互助的行為中實現共同的目標。當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合作意識時,他們就會從自己小小的世界中走出來,開始主動地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讓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在與他人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得到碰撞,增進彼此的情感交流,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體氛圍。對一些學困生而言,合作學習方式的出現讓他們得到了老師和其他同學的關注與重視,他們開始重拾信心,不再因為自己聽不懂、學不會而開始放棄學習,而是在眾多同學的幫助下,能夠及時解決不會的問題。因此,在當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合作”因素,能讓學生在不斷學習和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得到情感、態度、心理、素質等各方面的共同發展。
二、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的策略
1.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合作興趣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边@句話表明,學生的學習需要一定的興趣作為基礎,這種興趣的出現和存在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強大的動力,他們會主動發掘自己在學習中的潛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自覺探究一切自己感興趣的未知知識,并在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獲得結論后得到較強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反之,當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他們的學習就會過度依賴老師,需要在老師的不斷督促和引導下被動地完成學習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沒有主動性和自覺性,沒有興趣和樂趣為伴,久而久之,就會加深學生對學習的厭煩感,甚至出現厭學心理,這不利于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因此,數學教師需要通過教學情境的精心創設來吸引學生的學習目光,以此來使他們對合作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后面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以人教版小學數學“認識鐘表”一課為例,教師在新課導入環節可以一首樂曲《在鐘表店里》來開啟這節課的教學。在播放的過程中,教師要求所有的學生閉上眼睛靜靜聆聽,并向他們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在這首音樂中都聽到了什么聲音?”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進行回憶,進而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我在這首音樂中好像聽到了鐘表的聲音?!苯處煹玫綄W生的答案后迅速導入這節課:“同學們回答得非常正確,可是今天我們不是來學習音樂的,而是要學習鐘表,這就要求大家在這節課的學習中要全神貫注,正確認識鐘表。下面,我們就一同進入到‘滴滴答答的鐘表世界?!被蛘咴谝龑W生正確認識鐘表時,教師可以設計和制作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鐘表畫面,如用兔子形狀的鐘表來表示7:00,用老虎形狀的鐘表來表示12:00,用小貓形狀的鐘表來表示14:00,用狐貍形狀的鐘表來表示20:00……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Flash動畫,設計一段鐘表從早上6:00轉到晚上12:00的動畫。然后教師讓各小組討論:在上學和放假兩種不同的時間里,自己會在不同的時間點做些什么。當動畫轉到某個時間點時,教師就隨意點名各小組的不同成員進行回答。例如,當動畫轉到上午8:00時,學生可以回答自己在上學期間的8:00正在上語文課,在周六陪媽媽去集市買菜;當動畫轉到13:00時,學生可以回答周一到周五的這個時間在上學,周六周日在看書等。這樣的教學設計,會讓學生快速投入到這節課的學習中,充分激發他們想要探究新知識的興趣。而且在音樂和動畫的助力下,許多學生一開始就有的緊張情緒會瞬間放松下來,使自己的思維長期處于異常興奮的狀態。
2.將生活元素引入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知識與生活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同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知識作為一個獨特的元素往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會讓教師呈現的教學內容更加多元化,也更加容易被學生所接受。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又將學生的學習放在了生活這樣一個大的環境中,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的認識。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滲透生活元素,把數學學科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放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并在運用的過程中進一步檢驗知識,從而提高他們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人教版小學數學“認識時間”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播放一段學生上學的情境片段:小明從家到學校需要走路10分鐘,坐車20分鐘,總共花了30分鐘。教師要通過這個片段的設計與播放,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分和小時的關系。然后教師進一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自己生活中需要用到時間的事情有哪些。在激烈的討論和交流中,各小組會派出代表選擇一個答案進行回答。如生1:媽媽下班回到家后做飯需要50分鐘,生2:一集《熊出沒》的時間是34分鐘,生3:一節課的時間是45分鐘,生4:從我家到博物館需要花1個半小時……在這種引入生活案例的教學中,學生會更愿意表達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而且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愿意表現自己,并提出一些獨特的想法和答案,既活躍了氛圍,又提高了合作意識。
三、結語
總之,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就必須主動學習新的教學觀念和方法來改變以往傳統、落后的教學思維與方法。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情境的設計中考慮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和話語權,加強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為合作學習氛圍的營造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做好了這些,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和高效,進而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濤.趣味性課堂游戲讓小學數學教學更高效[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1).
[2]朱建彬.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J].小學生,2018(01).
[3]辛玉涵.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2).
[4]楊旭.小學數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