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泳龍 劉菁清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作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學科,得到了應有的重視,中小學合唱團也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發展態勢,并且在引領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立足于中小學合唱團,對其匯報演出的途徑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音樂教學;合唱團;匯報演出;綜合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951;G623.7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8-0138-02
學校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組建中小學合唱團,對提升中小學學生音樂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小學合唱團還是培養學生團隊意識、集體主義觀念的重要途徑。同時,這也給中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挑戰,教師只有全面加強中小學生合唱團的訓練,才能提升中小學生音樂合唱團匯報演出的質量。
一、選拔最佳的合唱人員
目前,多數中小學合唱團在人員選拔上基本都是通過學生自愿報名的方式進行的,這種選拔方式容易導致合唱團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無法滿足合唱團匯報演出的需要。為了保證合唱團的匯報演出順利進行,教師必須要重視合唱團人員的選拔。具體而言,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考察。
第一,音準。在對合唱團學生的音準進行考查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單音模唱,以將其最合適的音區選擇出來,并指導學生快速、準確地唱出音符,如果學生可以將所有的音符唱準,即可進入到下一個環節。第二,音色。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首簡單的旋律,無須帶歌詞,將旋律的長度控制在兩個小節之內,讓學生借助“啊”的形式進行演唱。這樣,既能對學生的音色進行考查,又能對學生的模唱能力進行檢測。如果學生聲音沙啞,則不建議進入到合唱團中。第三、綜合能力考查。如果多數學生都滿足以上兩點,教師還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考查,如是否懂樂器、是否可以識譜、是否具有參加合唱團的經歷等。只有這樣,才能選拔合格的合唱團人員,才能保障合唱團的質量,以更好地進行匯報演出。
二、選擇合適的合唱作品
在中小學合唱團匯報演出時,合唱作品的選擇尤為重要,決定匯報演出的質量。具體而言,在選擇合唱作品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唱作品。歌曲難度過大,會導致學生在排練的時候困難重重,甚至會產生反感情緒。因此,合唱團匯報演出時,教師可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選擇與其相符合的合唱作品,以確保學生積極參與到合唱訓練中。第二,應選擇一些勵志的、充滿正能量的合唱作品。選擇的合唱作品要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相適應,讓學生在合唱訓練的過程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第三,應選擇適合條件的合唱作品。合唱作品種類繁多,教師在進行選擇時,必須要考慮諸多因素,如是否需要領唱、有無團員可以擔任領唱等,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第四,應將通俗元素融入合唱作品。教師可對近幾年流行的歌曲進行編排,使其成為合唱作品。融入通俗元素,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合唱興趣,提升匯報演出質量。第五,應立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音樂教學不僅要注重音樂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立足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適合學生的音樂作品,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例如,《山童》《蟲兒飛》《青春舞曲》等,這些旋律優美、輕快活潑的音樂作品,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六,應考慮伴奏的形式。在選擇音樂作品時,教師要對音樂伴奏的水平進行考慮,選擇與其相適應的作品,以增強合唱的表現力。
三、合唱團基本訓練途徑
1.呼吸訓練
呼吸訓練是合唱團訓練的基礎,只有正確呼吸,才能進行有效的合唱,進而提升合唱團匯報演出的質量。具體而言,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呼吸訓練。第一,無音高訓練與音高訓練相結合。在具體訓練時,教師可讓學生采取挺拔的站姿,保持愉悅的心情,要像聞花香一樣,口鼻同時深吸一口氣,達到肺的底部之后保持住,并根據指揮的手勢將嘴唇裂開一道小縫,讓氣息均勻地、緩慢地呼出,并發出相應的聲音。第二,整體性呼吸訓練。在對學生進行整體性呼吸訓練時,教師應采用靈活的訓練方法,并結合趣味性較強的練聲曲,引導學生在呼吸訓練的同時,對合唱進行感受,激發學生合唱興趣。第三,循環性呼吸訓練。所謂的循環性呼吸就是在合唱的過程中,隊員在作品的不同地方輪流換氣。
2.聲音共鳴訓練
中小學合唱團匯報演出訓練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呼吸訓練,還要對學生進行聲音共鳴訓練。具體而言,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聲音共鳴訓練。第一,頭腔共鳴訓練。在具體訓練時,教師可引導學生以“打哈欠”“向遠處喊人”的方式進行訓練,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體會到聲音是通過人體的鼻咽腔靠前發出的,從而找到頭部聲音的位置。第二,母音轉化訓練。在對學生進行聲音訓練時,母音轉化訓練不容忽視,不僅要選擇正確的母音,還要在對聲音進行訓練時多練習“U”這一母音,進而形成一個“U”型的通道。第三,音色均衡統一訓練。在對學生進行呼吸、母音訓練時,要注重學生音色統一訓練。所謂的音色統一訓練就是讓每個隊員的音色都要向全體隊員形成的集體音色靠攏。
3.聲部協調訓練
在中小學合唱團訓練中,中部聲音、低部聲音遠遠沒有高聲部那么上口,音準和節奏的難點比較多,因此,教師必須要緊緊圍繞“先后、主次”的順序開展訓練。在統一音色之后,教師要對整個合唱團中各個聲部之間的協調能力進行訓練,最終使得合唱團各個聲部相互配合,提升合唱水平。以《卡農》練習為例,在對學生進行聲部協調訓練時,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第一,選擇簡短的4個小節的卡農曲,要求合唱團的所有學生都先將這一曲目演唱熟練。第二,在學生已經熟悉該曲目的基礎上,對音色進行調整,使其保持干凈。第三,在進行《卡農》練習的時候,學生應按照指揮的手勢,使音色停留在同一個音上。
4.氣息能力訓練
很多教師往往忽視學生的氣息能力訓練,這常常導致合唱團訓練效果不佳。任何一個音樂作品,不論是快還是慢,合唱團的學生都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氣息能力。可以說,在合唱團訓練中,團隊成員的氣息能力,直接決定合唱團的聲樂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要加強學生的氣息能力訓練,并貫穿于日常訓練中。具體而言,在對合唱團學生進行氣息能力訓練時,應從以下兩方面進行。第一,可借助“吹蠟燭”的方式,引導學生保持氣息均勻,8拍一個單位之后,快速進行換氣。第二,用鼻子快速出氣,1拍一次,速度逐漸加快,并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保持出氣均勻。
5.吐字和咬字訓練
在合唱團訓練中,為了提升合唱質量,真正實現曲目的傳情達意,演唱者必須要做到咬字清晰,使聽眾在傾聽的過程中,真正融入到歌曲的情感中。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在合唱團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加強學生的吐字和咬字訓練,有效解決學生在合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準,實現高水平的合唱。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全面加強中小學生音樂合唱團訓練,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能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中小學合唱團組建和訓練過程中,教師要選拔最佳的合唱人員,選擇最佳的合唱曲目,進行有效的合唱訓練,不斷提升合唱團合唱水平,以更好地進行匯報演出。
參考文獻:
[1]陳劍英,張曉星.淺談如何組建一支中小學合唱團[J].黃河之聲,2017(19).
[2]蔡雙駿.淺析合唱教學在中小學課堂中的運用與方法[J].北方音樂,2020(17).
[3]臧翔翔.關注合唱教學 提升學生綜合素養[J].基礎教育參考,2020(03).
[4]張素梅.小學多聲部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J].北方音樂,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