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從小學階段就已經全面開啟了教學改革,在這場教學革命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此門課程主要的教學目的是提升小學生的法治觀念和正確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具體的實施環節會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本文通過闡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在當前的教育形式中,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
引言
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對社會的認識程度不是很完善,這個階段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沒有完全的形成,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在這個年齡段對學生進行品德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這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是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國家倡導素質教育的體系下,為實現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滲透,教師應該重新思考課程體系的建設,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核心理念,因材施教,從而讓小學生健康的正常。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社會上有很多新聞報道有關小學生出現安全問題的事件,這些讓人遺憾的事件很多都是因為小學生心理疾病導致的,像小學生自殘,跳樓,離家出走等。根據調查得出數據:我國10%-30%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問題,這些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引起了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學校和教師缺乏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對學生的關注更多的停留在學習成績上,幾乎沒有太多的精力放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上,有些學校在課程設置時確實在心理課上加大的課時的投入,但是在課堂上的教學效果卻是差強人意,甚至很多的心理課變成了學生們的自由活動課。另外專門設立的心理課會讓學生有抵觸的感覺,若是能將小學生的心理教育融入進其他課程,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心理教學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小學心理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在小學所有的課程中,心理教育開展的時間最晚,而且收重視程度最弱,在大多數的小學中,雖然開設心理教育課程,但是任教的老師一般都不是科班出身,對心理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巧掌握的都不是很好,所以在教學效果上也得不到應有的保證。另外心理活動室有專業的教具,這些教具的使用都是非常專業的,需要進行專門的學習。心理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還需要估計其他的學科,更加沒有辦法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特點不明顯
由于心理健康課程發展的時間不長,很多學校對此門學科的了解不是很多,所以與其他學科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區別。其他學科都能以成績的形式來展現教學成果,但是心理教育不能將教學成果量化,而且每一個小學生的自身情況和心理狀態都不一樣,所以教師很難掌握到班級里面所有同學的真實狀況,很多老師都以學生近期有沒有變化來進行評判,這明顯是不科學的,所以應該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融入其他學科中,讓每一個上課的老師都去觀察學生的情況,這樣化整為零的方法可以大大的減輕教師對學生心理問題分析的難度,對學生心理安全更有保障。
二、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一)強化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理念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肩負了更多的社會責任,進一步說就是需要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實現 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有些學校的教師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完全分開,強調了道德層面的內容卻弱化了心理健康內容,這明顯是不對的。在對兩門課程進行融合時首先教師應該明確道德與法治教育在心理將康培養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將積極的心態和樂觀的精神帶給學生,其次在講授的課程中應該強調提升自我認識的內容,賦予小學生自己應該有的性格特點,最后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環節中應該采用多種方式,不僅僅是死板的講授,可以利用一些多媒體的資源,讓知識變得更加的生動形象,也讓小學生們在輕松的氛圍中提升個人修養。
(二)優化課程體系,心理健康有效的導入
在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是需要有一定的安排和計劃的,針對性一定要強,所有的教學計劃和實施都應該圍繞在一個教學目的的框架內進行。例如,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第一節課為《我是小學生》,在這節課中教師需要從學校與家庭生活的區別開始講起,讓學生了解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讓學生了解學校的生活,當然對于小學生來說,剛剛走入學校的校門,一切都是陌生的,這種陌生感就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焦慮,這也是有些學生厭學的基本情緒,教師需要在課堂中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疏導,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小學生活。不管是哪一門學科,課程體系建設都是十分重要的,小學生的心智還不是很成熟,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進行心理健康的導入更加需要有針對性的設計。
(三)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打造體驗式的教學情境
小學生還是比較喜歡貪玩的年齡段,讓他們穩穩當當的坐在教室里面上課,聽枯燥的內容,教學效果肯定是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的,能夠提升他們上課聽課效果可以采用情境帶入的方式,讓他們置身其中,就像是玩游戲一樣,自然而然的就能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例如,在講授團結協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以游戲的形式完成既定的任務,任務的設定需要團隊內部所有人一起完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當游戲結束的時候,優勝的小組需要進行經驗的總結,落敗的小組也要總結一下經驗和教訓,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告訴大家在團隊中協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其實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兩者相融合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這將會影響他們未來的成長。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階段德育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所有的教師都應該以教學內容為基礎,積極的探索二者相結合的方法途徑。
參考文獻
[1]尤順紅,小學道德法治課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9(14):32-33.
[2]陳萍,淺析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A版 .2019(11):62-63.
作者簡介:
王芳,女,漢,1990年6月生,江蘇徐州人,碩士,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道德與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