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芳芳
摘 要:目前來看,高職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思政教育是高職教育的創新點,目前社會急需要專業強、德育素質出色的技能性人才,高職教育作為人才的重要輸出來源,有必要在當前環境強化思政教育,注重創新,以滿足當前學生發展、就業所需。因此,這里就圍繞著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思政教育創新做研究,并提出策略參考。
關鍵詞:就業;高職;思政教育;創新
1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思政教育內涵研究
目前環境,社會人才競爭壓力加劇,越來越多企業對人才的選擇既要注重能力,更要注重素質。而學生在學校,除了要學會做事,更要學會做人。而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政教育,將為學生提供全面性職業教育,除了技能專業知識,還包括了思想、品德、政治觀等內容,這樣為學生構建健康、科學、有責任、有品德、愛國、敬業的教育環境,學生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
2當前高職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研究
2.1大學生道德取向迷茫
市場經濟下,學生對價值的理解存在偏差,不少學生受到網絡、不良文化、價值觀念的影響,養成了利益主義思維、拜金主義思想、過度崇拜主義行為,這些并不利于當代大學生的發展,尤其是物欲橫流的社會,攀比、拜金問題嚴重,需要學生有良好的價值取向,而不是被眼前的快樂所蒙蔽。
2.2高效思政教育缺乏動感
對于思政教育而言,其中不乏存在一些抽象、難以理解的詞匯,但是卻貫穿整個教學前后,是整個教學的核心內容。如理想、信念、信仰都是一些抽象的詞匯,對于這些詞匯的理解不能緊靠字面解釋,而應該以具體的例子,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因素情境、生活中的案例,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通俗易懂化,這樣才能構建豐富的思政教育課堂,推動我國現代教育的發展,
2.3缺乏實踐
以就業為導向,對人才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但是就目前來看,高職思政教育依然是以理論教育為主,機械式的向學生傳輸與思政方面的知識,強制性的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忽略了實踐教育,使得學生不能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進而不利于的就業。
3、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思政創新意見
3.1.堅持愛國主義教育
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政教育,第一步就應該注重愛國主義教育,會愛國,才能在社會更好的發展。目前看看,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與文化,其中涉及了文學、藝術、歷史、宗教、經濟等方方面面,這既是我國祖先的智慧,也是民族發展的象征,學生不應該忘記這些傳統的民族文化,更應該積極發揚這些優秀的思想與理念,把握民族發展經濟,通過思政教育來傳遞這種文化精神,以推動學生發展。如孔孟思想、儒家待人精神、民族拼搏精神等,都可以成為文化教育的例子。如有的大學課堂就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主題,開展班級主題活動,教師在其中做好維護工作,而班級活動主題題材讓學生自己準備,教師做指導,以推進我國愛國主義教育,加快學生發展。
3.2.加強實踐教育。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思政教育中,要想提高思政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強化理論知識教育的同時,也必須加強實踐教育,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能力,形成良好的就業觀。如,在思政教育中,引入就業理念,鼓勵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在于企業生產技術工人交流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工人師傅的勤勞質樸,體會勞動光榮[3]。同時,在實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和壓力,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就業意識,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
3.3開展互聯網雙創教育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為教育提供了資源與條件,有利于推進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并并為融合重要的載體。比如在教育目標的設置上,思政教育要切實破解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所存在的思想問題,并以雙創教育為內容、為載體,豐富思政教育的教學內容。而對于雙創教育,這需要通過實踐來深化并鞏固學生在思政教育中所獲取的理論知識,使得其適應學生雙創教育發展,并成為其發展的技術支持。此外,在教學體系上,信息化教育平臺的建立,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與發展,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歷史收集問題、建立交流平臺,并對指導內容進行優化、創新,更好的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
3.4強化政治理論教育
新形勢,新任務。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政教育理念下,當前思政教育更要注重政治理論教育,明確社會形式,有著科學、正確的政治觀,為踏入社會奠定基礎。因此在高職教育中,應該強化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感,為學生樹立前沿的思想,努力把提升自我、創新自我、奉獻自我擺在學習的首要位置,提高學生對于社會的責任感,為國家發展提供重要中堅力量。高校應當將思政教育工作作為培養新一代青年的重要手段,在提高學生文化能力的同時,強化精神層面的教育。在整個思政教育中,融入愛國主義思想、中華傳統美德、杜絕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讓學生對自身學習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建立良好的人生價值觀,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結束語:在高職思政教育中,要結合就業指導思想,要引導學生學習,通過各種思政教育手段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思想觀、就業觀,同時在思政教育中加強學生的心理教育,增強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順利就業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宋雨露.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思政教學創新研究[J].才智,2020(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