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禮
【摘要】:“研學后教”是推進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改革的全新嘗試。自課程改革以來,研學后教理念下的研學課堂在全面展開,提升了教學質量及學生核心素養。本文在簡單闡述研學后教理論基礎上重點對研學后教理念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分析以更好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
【關鍵詞】:研學后教;小學;古詩詞鑒賞;鑒賞能力培養
【引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引導學生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熱愛古詩詞,提高思想文化修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教師在研究學情、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整理出“研學案”,學生據此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從而達成教學目標,充分體現了“研學后教”的效能。堅持番禺區“上品教化”理念,落實《廣州市番區升級“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指導意見》,實現“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改革的優化升級,突出語文學科教學的價值導向功能、課堂教學技術手段的輔助優勢以及學生發展語文核心素養的學科培養。打造“研學后教一融·樂”課堂,通過“三融”打造“六樂”課堂教學樣態。
1.研學后教理論概述
研學后教教學模式具有超前性,從時間上考慮,學在教之前,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課內研學與課外研學兩個方面:獨立性。教學過程中,教很重要,但學業不能忽視,教學本就是“教”+“學”;異步性。從教學的結果考慮,時間的安排,進度的掌控,深度的把握都要做到因人而異,這樣才能體現出學生同步進步與個性完美的有機結合。
2.研學后教視域下小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培養策略
2.1研學理念優化及應用
研學后教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預習更好地了解將要學習的知識點,并對其展開閱讀,簡要地理解古詩詞當中所要講的故事以及作者在古詩詞當中所寄托的情感,從而在課堂學習當中表現出更好的學習效果。
首先,教師需要針對古詩詞教學目標為學生設計教學內容,做好課程規劃。其次,教師要以古詩詞的特點為基礎,選擇最為合適的教學方法,要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夠最大化地提升。同時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預習工作進行督促,防止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出現過強的隨意性。
2.2 巧設情境,小組合作,做好課前預習
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親身的主動參與,自主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情景至關重要。
情境創設后,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使學生能夠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在新課程開始之前對古詩詞內容進行預習,使學生能夠對古詩詞理解上的問題進行有效總結,從而在課堂教學當中更好地對其進行針對性學習。教師也可以更好地針對學生的實際問題展開詳細的講解。這樣學生便可以對古詩詞當中所蘊含的知識點進行更為有效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對教學重點內容進行明確和細化,對講解的古詩詞進行更好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對教材當中的內容展開合作討論,分析其中的難點內容。
3.后教下古詩詞鑒賞能力培養策略
3.1 分組講解拓展,增強底蘊
研學后教的有效應用不僅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時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也有很高的要求。教師可以嘗試利用古詩詞當中的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使學生在真實情境當中更好地對古詩詞當中所要表達的情緒和意境進行體會,更好地理解古詩詞的主旨內容。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個人能力將會逐漸成長。
古詩詞意境優美,精致典雅,對培養小學生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提高審美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小學語文課程中只精選了其中極小的一部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浸潤,我認為古詩詞教學中有必要適度拓展學習空間,這不僅體現了“大語文”的思想,也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新課標》也要求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恰到好處的拓展能讓語文課堂更開放,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在教學中,品析漁境時,我引用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和李白的《答山中俗人》兩首詩文來進一步造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如詩如畫的桃源仙境當中,進一步理解張志和樂而忘返的心境。
3.2 營造詩詞意境,感悟深情
朱光潛先生言,詩要“見出一種境界來。”這“見”,便是詩的意象,通過“象”,我們才能抵達詩之三昧。古詩詞的教學一定要把“象”造出來,狀難言之物要歷歷如在目前。
3.3 強化誦讀美讀,吟誦深情
在詩歌鑒賞中,傳統上有“七分詩三分讀”的講法,通過多次的朗讀、吟誦才能更深層次地感知文本所表達的意境,與作者達到情感共鳴。朗讀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相輔相成,在重章復沓的朗讀中,學生對情感理解就水到渠成。曾國藩:“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古詩詞的朗讀教學,應該遵循“讀準字音、讀出韻律、讀到美感”層層遞進的原則,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品味詞獨有的韻律之美,入情入境。對古詩的所有感悟,最后都化作發自肺腑的誦讀,那是一種心靈的共鳴、情感的共振。這樣,古詩詞教學才充滿生命活力。
【結語】
總之,語文詩歌教學中研學后教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在豐富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知識層面上做出突出貢獻,更能在優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研學”與“后教”是一個統一連貫的過程,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程的準備,在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研學”后,不斷促進學生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的提升,進而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后教”的方式下足功夫,鼓勵學生多進行研學,從根本上提升語文詩歌教學質量,進而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方面下足功夫。
【參考文獻】
[1] 王楠.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選編研究[J]. 考試周刊,2020(84):43-44.
[2] 洪紅. 部編教材理念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 課改論壇,2021(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