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摘 要:伴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逐漸被列為教學重點。換言之,也就是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幾個方面的協調發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明確學習的主體。從學生角度出發,把體育教學工作做好,踐行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立足于初中體育教學現狀,對以生為本理念下的初中體育教學策略展開探討,旨在提高初中體育教學水平。
關鍵詞:以生為本;初中體育;教學策略
一、整合資源,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育始終圍繞學生,它既是出發點又是落腳點。從另一角度來看,學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教育的主體。然而,由于以往的體育課堂教學過于單一枯燥,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興致,懶散懈怠。部分體育教師缺乏責任心,沒有意識到學生的主體性,課堂教學效果一直不盡如人意。在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體育教師應重視自身素養的提升,對教學模式敢于創新,把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把現有的體育教學資源整合到一起,并對各種隱性的教學資源進行挖掘,優化學生體育學習的體驗,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盡量偏向生活化,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以最佳狀態展開體育學習。例如,在教學“快速跑”這一體育內容時,因為學生天性愛玩,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游戲教學法,讓學生切身感受體育的樂趣,強化參與感。首先,體育教師在剛上課時可以向學生簡單介紹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和具體要求,并讓學生先進行簡單的熱身運動和團體操。接著,教師可以隨機提問學生短跑和哪些因素息息相關。有些學生回答和跑步的速度有關;有些學生回答和跑步的狀態有關;有些學生回答和跑步所邁步伐的大小有關。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跑步練習。針對學生在跑步中出現的頭部后仰問題,利用固定風車的方式進行糾正,幫助學生養成端正頭部的正確跑步姿勢。
二、關注學生,根據學情展開教學
基于素質教育,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實時關注學生。在教學理念上,也應由原本的“知識為主”向“學生為主”轉變,充分刺激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滿足學生多方面的學習需求。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具體的學情,在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例如,在教學“立定跳遠”這一體育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目標進行制定。利用立定跳遠讓學生上下肢體的連貫性和協調性變得更好,強化學生的協調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教師向學生講解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并進行示范之后,則可讓學生進行自由練習。針對那些掌握不是很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一對一強化輔導,糾正其錯誤姿勢。此外,大部分的初中生對籃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喜歡,基于這一特性,教師可以向學生說明籃球和立定跳遠的聯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多個小組開展比賽活動,在娛樂的同時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知識。
三、實踐拓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
要想踐行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體育教師必須要多組織拓展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體育教師要對學生的一切表達行為和言語大力支持,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敢于表現,釋放自我。同時,對于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感和言行,教師要做到時時關注,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走向正確方向。比如,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對課外活動進行整體規劃,實時跟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在制訂課程計劃時,加入課間操、早操和課間活動等內容,豐富學生體育鍛煉的形式。根據具體的學生人數、天氣等變化設計人性化的體育活動。其次,對學生健康檔案進行構建。在了解全班學生的身體情況之后,制定合適的體育鍛煉方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最后,在班級評比中加入課外體育活動這項內容,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體操活動和各項體育競賽中。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效提升學生的社會意識。
四、角色定位,組織師生交流活動
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就是促進全體學生的綜合發展。所以,不管在什么場合下,體育教學都要考慮學生的感受,做到平等待生,尊重學生。并且,定期開展師生互動活動,對自身角色進行明確定位。例如,在教學“前滾翻”這一體育內容時,其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前滾翻的練習方法和動作要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進行示范教學,讓學生對前滾翻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并嘗試進行自主練習。在學生自主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來回巡視,觀察學生的練習情況。若是學生動作出現錯誤,教師可以及時糾正。最后,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總結前滾翻的動作要領,并編成口訣“一蹲、二撐、三低頭,前移蹬地滾成球”,便于學生掌握。如此一來,學生不但可以正確掌握體育技能,而且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潘子建.初中體育教學中以生為本的有效策略探究[J].好家長,2019(5):233.
[2]吳保太.談初中體育教學以生為本的有效策略[J].新一代(理論版),2019(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