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芳



摘 要: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是學業評價的主要目的,評價應以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為依據,體現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近年來,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小學數學命題的創新已是大勢所趨。文章擬從重視過程目標,再到學習歷程;關注實際生活,體現應用價值;注重數據分析,發展思維能力;適度開放命題,培養創新意識;凸顯數學思想,積淀數學素養這幾個方面簡述小學數學的命題設計的創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創新命題
目前,學生的學業檢測還是作為衡量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時,學業檢測也是指引教師教學的一個重要風向標。如果合理進行試題命制,將有利于全面考查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能夠及時反饋教師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一步步深入,特別是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必然促使教育工作者要創新命題。命題要重視過程目標,再現學習歷程;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提升學生的應用意識、創新意識以及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大力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等核心素養。文章是筆者結合課題研究中的一些思考,談談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命題的創新。
一、 重視過程目標,再現學習歷程
《(2011版)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評價不僅僅是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重視學習的過程。在以往的學業評價中,教育者總是比較重視學生知識的掌握和結論的形成,并沒有把學習的過程考慮到評價中,現在在核心素養和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數學試題的命制要更多地去重視學習數學的形成過程。
比如,關于圓柱的體積計算之前的題目:一個圓柱的高是10cm,底面半徑是3cm,求這個圓柱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這樣的題目,只有簡單的無趣的數字,而沒有很好地考查圓柱體積的體積轉化推理過程,學生解題只是簡單地機械地運用公式計算而已。
那么,進行創新后的試題題型為:
把一個高是10cm的圓柱按右圖切開,拼成近似的長方體,表面積增加60cm,拼成的長方體的長是( )cm,圓柱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
將創新后的題型和之前的題型相比較,之前的題型是讓學生進行簡單機械地記憶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直接運用公式機械地去套用,考查側重的僅僅是學生的模仿與記憶的能力。創新后的題型要求學生不僅是會記憶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還要真正經歷并理解學習的過程,將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這樣的命題才能適應新課程的落實以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 關注實際生活,體現應用價值
數學是一門源于人們生活的學科,但是數學又高于人們的生活,最后數學也要回歸生活應用于生活。《(2011版)數學課程標準》也強調了數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而且明確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數學不是枯燥的知識,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日常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和作用,感受數學學習的魅力所在。作為教育工作者,在命題的收集素材的時候可以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或者是他們的生活現象中去尋找,又或者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數學問題從而進行命題。這樣,不僅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數學在身邊,在解答試題時也能感到數學就在身邊。
例如,新華都超市有同樣的醬油分別有三種不同的包裝,請你算一算哪一種包裝最優惠?寫出你思考的過程。
A. 普通袋裝500mL 標價7.5元;
B. 瓶裝800mL 標價9元;
C. 罐裝1L 標價10元。
學生對于超市這樣的生活情境非常熟悉,同時這道題的方法不限定,只要能比較出結果就可以。題目加入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得命題變得更有生活的趣味,也讓學生在答題時候更加感興趣。通過解決這樣的題目,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作用,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真正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再如,學生在學習了各計量單位后可以設計下面的填空題:
在下面的橫線上選擇你認為合適的單位或數或詞語。
三年級的李明同學身高為142 (m dm cm),體重是35 (t kg g),他每天坐爸爸的車從家到學校要用20 (時、分、秒),小汽車的速度是每小時70 (km m dm),他的家到學校大約有 (140 25)千米。如果學校8:00開始上課,李明同學7:40從家出發,他 (一定、可能、不可能)會遲到,說說你的理由是 。
這樣的題目把三年級相關的幾個知識(長度、質量、時間、可能性)等很好地整合在一起,非常好的檢查了學生對這些計量單位的理解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及它們的應用。且此題是圍繞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實際進行命題的,也是學生經常遇到的,學生在答題時會感受到數學的有用價值,從而對數學產生一種親切的感覺,充分落實和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精神。
三、 注重數據分析,發展思維能力
處在一個信息發展的時代中,在這樣一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里,數據分析能力顯得十分重要,培養學生對各種數據進行分析的能力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數學能力。在數學學科領域中,對數據進行數學的分析觀念是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綜合能力,《(2011版)數學課程標準》也把數據分析觀念作為十大核心詞之一,同樣的數據給不同的學生進行數學分析會有不同的結果,數據分析能力強的孩子得到的結論會更多,會從中得到更多的啟發。
例如,可可的媽媽周末開車出游,在開車的過程中,汽車的前面突然出現了一條大狗,可可的媽媽立即踩剎車,幸好沒有撞到大狗,但可可的媽媽是還是有受驚了,于是她只好放棄出行改道回家了。
下面的圖簡略地記錄了可可的媽媽開車期間汽車的速度。
(1)可可的媽媽開車途中,汽車的速度最快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