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霞
關鍵詞:文旅融合;公共圖書館;發展現狀;發展路徑
摘 要: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文旅融合發展實踐形式以圖書館研學旅游、民宿圖書館和圖書館文創產品為主,存在缺乏政策和法律保障、品牌項目不足、文創產品競爭力較弱的問題。文章基于這些問題,提出了加強政府引導、完善機制建設、積極發展合作伙伴及開展文旅融合創新服務的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5-0026-03
2018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正式設立。隨后,我國相繼出臺了《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實施方案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辦法》和《文化部國家旅游局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政策,在方向、領域和落實等方面對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進行了明確的說明和指導[1]。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提高國家文化的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總任務;為了促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要做到“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同時也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2]。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服務內容和服務范圍與其他類型的圖書館相比更加廣泛。《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都對公共圖書館提出了體系化的建設要求。在文旅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成為我國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主陣地。
1 文旅融合發展的意義
1.1 促進公共圖書館的轉型升級
公共圖書館作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社會文化建設的重任。但是,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情況并不樂觀,普遍存在運營能力較差、市場化程度較低等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公共圖書館過度依賴財政補貼、發展觀念落后及缺乏創新動力。文旅融合發展能夠促進公共圖書館的轉型升級,為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提質增效。文旅融合發展能夠增強公共圖書館文化傳播活動的趣味性,提升讀者在閱讀活動中的獲得感,繼而吸引更多讀者走進圖書館,提高公共圖書館的公共參與水平[3]。
1.2 推動旅游產業的發展
公共圖書館具有保存文化資料的功能,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公共圖書館的古籍文獻、家譜、老照片等極具歷史價值的文獻資料記錄了各地的傳說典故和風土人情,記載著我國的社會發展歷程和民族文化傳統。目前,我國多地的旅游業形式趨同問題嚴重,旅游場所售賣的紀念品千篇一律,古城、古鎮建設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問題,難以呈現所在地的文化特色。文旅融合發展不僅能給旅游景區的建設提供特色文化資源支持,還能為游客提供豐富的文化服務,為旅游產業注入文化內涵,推動旅游產業的發展。
2 公共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發展的現狀
2.1 公共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發展的實踐
王世偉指出,圖書館與旅游產業中的游、娛、購三大要素都有著重要的聯系[4]。近年來,隨著我國文旅融合的深入發展,公共圖書館創新了文旅融合發展的服務模式,如建設民宿圖書館、推廣文創產品、開展研學旅行服務及會展旅游活動等。
2.1.1 研學旅游服務。公共圖書館的研學旅游服務是集旅游體驗與研究性學習于一體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文化旅游活動。研學旅游實現了旅游行業與教育行業的融合,滿足了讀者學習、交流和旅游的需求。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開展研學旅游服務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2011年,國家圖書館組織開展了展覽、講座及參觀等研學旅游活動,并推出了包括“閱讀之旅”在內的多個研學旅游項目,掀起了公共圖書館研學旅游的熱潮。2018年,湖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為了使讀者感受到湖北省圖書館濃厚的讀書氛圍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展了“游學記”系列活動。同年,湖南圖書館組織大量志愿者,走進平安村孝文化廣場、愛蓮堂、西嶺書院、十里沙江和油茶谷等場所,實地探訪當地的地域文化,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游學系列活動。2019年,威海市圖書館以“春天與閱讀相伴”為主題,開展了國畫公益課、參觀圖書館及分享閱讀等研學旅游活動[5]。
2.1.2 民宿圖書館。民宿是人們旅游途中的中轉站,其與公共圖書館的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公共圖書館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夠幫助民宿營造特色文化氛圍、提升格調、拓寬服務渠道、增強競爭力。同時,公共圖書館可將民宿作為推廣平臺,定期為民宿配送書籍并提供相應的圖書管理服務,借此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實現合作共贏。例如,蓮都區圖書館在民宿書屋開展的網絡新媒體服務,將館藏資源送進景區,促進了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創新了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發展的模式。
2.1.3 圖書館文創產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與旅游業的發展相得益彰、相互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能夠為旅游業增添發展活力,旅游業的發展也能夠為文化創意產業創造機遇。我國文化服務機構已將研發文創產品視為自身發展的新契機,很多公共圖書館都研發了特色文創產品。國家圖書館是最早開展文創產品開發的公共圖書館,各地省市級公共圖書館緊隨其后,紛紛設立了專門的文創機構,積極開展文創產品的開發工作。例如,2019年8月,湖南圖書館文創商店正式試營業,顧客可以掃描商品旁的二維碼了解其蘊含的文化故事,切身感受源遠流長的湖湘文化。公共圖書館開發文創產品,能夠將館藏文化資源轉化為新的文化資產,提高館藏資源的利用率,充分發揮自身文化價值。
2.1.4 會展旅游活動。近年來,在國家圖書館的帶動下,我國公共圖書館開展了一系列學術交流活動,并在此過程中創新開展了會展旅游活動。例如,上海圖書館于2018年10月舉辦了第九屆上海國際圖書館論壇,來自二十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兩百多名代表以及國際圖聯主席參與了此次圖書館論壇會展旅游活動,該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彰顯了公共圖書館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成效,還帶動了上海地區旅游業的發展,為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 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發展的難點
2.2.1 缺乏政策和法律保障。雖然我國有關部門已出臺了一些支持和引導公共圖書館開展文旅融合工作的政策和法律,但這些政策和法律僅從宏觀層面加以指導,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及評價標準,導致公共圖書館在文旅融合發展中的定位不明確。另外,我國公共圖書館屬于公益性事業單位,但多數文旅融合項目屬于經營活動,如文創產品的開發和銷售等,缺乏相關的政策和法律保障。
2.2.2 品牌項目較少。旅游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創新型業務,起步較晚,目前僅有部分公共圖書館小規模地開展相關服務,缺乏可供借鑒的實踐案例。因此,公共圖書館在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存在規模小、競爭力弱及品牌項目較少等問題。
2.2.3 文創產品的競爭力較弱。目前,公共圖書館開發的文創產品普遍存在市場競爭力較弱、銷售困難的問題,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產品缺乏創意。創意是文創產品的靈魂,但當前市場上流行的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的同質化問題極其嚴重,部分公共圖書館甚至僅將其名稱、標志等元素印在普通物品上,就作為文創產品出售,極度缺乏創意設計,降低了文創產品對讀者的吸引力[6]。二是缺乏市場需求分析。很多公共圖書館在開發文創產品前沒有進行廣泛的市場調研,導致其文創產品與市場需求脫節,市場流通價值遠低于展示價值。三是缺乏市場定價機制。目前,由于我國仍缺乏統一的市場定價機制,導致部分公共圖書館的文創產品價格虛高,嚴重違背了商品市場的等價交換原則,使顧客對圖書館文創產品產生“質次價高”的印象,不利于文創產品的銷售和推廣。
3 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發展路徑
3.1 加強政府引導
筆者認為,政府應做好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工作,對公共圖書館在文旅融合過程中的職責和義務進行具體、明確的規定;處理好文旅融合過程中的利益問題,進一步明確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嚴格監管項目經費的使用情況;建立財政保障機制,針對有前景的項目設立專項資金。
3.2 完善機制建設
公共圖書館在文旅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應優先完善機制建設。建立和完善與文旅融合發展相適應的管理機制,對于公共圖書館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公共圖書館的交流機制、外部協調機制、對外合作機制、游客安全保障機制、宣傳營銷機制及人才保障機制等。
3.3 積極發展合作伙伴
公共圖書館在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的合作伙伴主要有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公益性文化機構和景區、旅游企業、文創企業等旅游相關實體。在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公共圖書館應積極發展合作伙伴,開展跨界合作,加強與旅游相關實體的合作。公共圖書館還應主動加強與旅游服務組織的聯系,加大在平臺建設、資源共享、行業協調等方面的合作力度。
3.4 不斷開展創新的文旅融合服務
公共圖書館在文旅融合過程中應大膽創新,積極探索與旅游業的結合點,找準與區域發展相適應的發展方向,不斷開展創新的文旅融合服務。例如,公共圖書館可根據所在區域的文化特點,打造茶文化、棋文化、佛學文化、道學文化等,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文旅融合服務。
4 結語
隨著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增多,公共圖書館肩負的社會責任越來越大。公共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對旅游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公共圖書館應樹立包容并蓄、開放合作的理念,處理好守正與創新的關系,推動文旅融合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安妮,陳雅.文旅融合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路徑[J].圖書館,2020(2):35-40,52.
[2] 宋瑞.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做好“四合”尤為重要[N].中國旅游報,2019-01-07(003).
[3] 胡聰.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發展路徑[J].辦公室業務,2020(10):56,63.
[4] 王世偉.論圖書館旅游功能的發揮[J].圖書館雜志,1995(6):33-34,32.
[5] 黃雅麟.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發展策略分析[J].圖書館學刊,2020(5):46-50.
[6] 羊漾.融合發展視野下公共圖書館文創開發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7):44-50.
(編校:馮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