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凱旋
摘 要: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關鍵環節,可以為將來進行大量讀寫漢字和提高語文素養形成打下堅實基礎的重要階段。我們要為之尋求一個較為實用的途徑和方法。而童謠作為學生常見藝術形式,早在學生幼兒時期就經常接觸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更,容易學習并進行記憶。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寫字存在問題;童謠
一、小學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對教材的解讀不深,童瑤設計不科學
教師在講解字詞義是過于膚淺,在講解時很難讓學生記住漢字的字詞,應該讓識字教學更多元化。為了幫助學生記字詞,很多教師會自編謎語和童謠。但是在編寫的過程中有很多童謠缺少理論支撐,經常給學生錯誤的識字寫字概念。
(二)內容單一,難以激發學生興趣
在學習漢字之后,對于漢字的識字鞏固是很重要,然而大部分教師對于識字課上進行生字的鞏固,有時候只注意到了生字的再現,教學內容的設計形式單一無趣難以激發學生興趣。
(三)忽略寫字、識字兩者之間的關系
在識字和寫字的實際教學實踐過程中,經常性的會將寫字和識字分開教學,其實這樣想法以及看法是不對的,識字與寫字應該相互融合起來,在認識的基礎上學會書寫強調書寫。
二、童謠在小學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中的作用
(一)借助童謠學習漢語拼音
對于剛入學的兒童來說,想要死記硬背的效果并不理想,反而更讓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低年級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可以利用孩子喜歡聽歌聽童瑤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此來激發興趣。
(二)有趣的童謠能讓學生讀準字音
很多字音兒童難以去辨認就會容易讀錯,但是如果能將童謠同相似的字音與形象的情境聯系在一起,就可以讓學生在形象風趣的識字寫字教學環境中進行學習。
(三)創編童謠能讓學生記住字形
漢字是很復雜的文字,很多粗心大意的學生稍不注意還是會寫出錯別字。而且因為教師進行漢字教學方法單一無趣,如果教師在語文識字教學中適當加入童謠識、辨、記并重,那些復雜難寫難記得漢字,用創編童謠來進行區別。
三、童謠在小學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中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是識字為主,文學素養缺失。教師在語文課堂中讓學生朗讀、背誦童謠能加深學生印象,但是這造成了學習內容的單一性,忽視了童謠幫助學生感受音樂之美、繪畫之美等多元的功能性,不利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也不利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二是講授為主,互動不足。教師在教學時,往往采取帶頭朗讀、學生跟讀的講授方式,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沒有充分發揮。角色扮演、師生互動及分小組朗讀等多種活動形式在童謠教學中較少出現。三是書面為主,智能化欠缺。由于童謠形式簡單,內容較少,大多數教師認為運用書面形式來呈現童謠已經能滿足講課的需要了,便不會選擇“多此一舉”地制作動畫來講課。
四、童謠在小學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應用策略
一是在進行識字教學時運用童謠。因為生動有趣童謠可以吸引小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他們對童謠較感興趣,運用童謠進行識字教學,同時還能讓他們對識字寫字教學感興趣。二是開展多樣的童謠教學活動形。同時帶動學生積極參加有關于語文童謠的主題活動,例如去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童謠的特點和它們之間的聯系,或是引導學生動手寫一寫童謠對自己的學習與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影響。三是教師先從教學內容相關的童謠知識點進行教學。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童謠誦讀并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然后以此為基礎,再去引導學生根據生字進行童謠創編,可以增加識字的趣味性。
五、總結
童謠言簡意賅、易學易記的形式幫助學生鋪設橋梁,童謠親近生活、聯想豐富的藝術內涵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搭建了平臺。童謠與語文的識字寫字教學的有機結合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信心,還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起到定的提升作用。所以教師們應該大膽的創新地引入童謠。
參考文獻
[1]朱俊清.小學語文童謠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6,06:74.
[2]秦艷瓊.童謠綜述一從文藝學到教育學[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3]何翠艷.兒歌與智障兒童識字教學[D].煙臺:魯東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