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各階段教學過程中是重要教學課程之一,影響著學生們的道德素質與個人素養,引起各學校及教師人員重視,并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扎實掌握相關知識,影響學生個人素質與思維。尤其在小學階段開展此項課程,選擇生活化教學法,使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存在密切聯系,調動學生積極性,降低小學生的學習難度,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學習等,幫助學生們提升自身道德素養。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法;小學;道德與法治
新課標的改革與實施,對各階段教學、學生等產生積極影響,也注重道德與法治教學,從小學階段就加大教學力度,依據學生們實際情況,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與環境,使學生思維能夠受教師引導教學影響,增強小學生的道德水平、法治意識等。同時,生活化教學法,更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性,既可以使學生們對基礎知識更好地理解與掌握,又能拓展學生們的思維能力與知識面,使學生們的個人思想、道德素養等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借助生活化教學法,豐富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
在小學階段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考慮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小學生的自主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再分析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的抽象性、嚴謹性,為避免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還需合理選擇教學方法,重點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降低教師教學難度、學生學習難度[1]。其中,最適合的教學方法就包括生活化教學法,在道德與法治知識教學過程中,一邊教學一邊拓展知識,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內容有一定了解,包括道德與法治內容的起源、應用等,均可調動學生積極性,不斷豐富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摒棄傳統化教學方法,并在教學效果方面有顯著提升。
例如:對《我愛爸爸媽媽》內容教學,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播放一些圖片,每個照片中的內容各不相同。其中,第一張照片里內容,是小男孩在公共場合中大鬧,目的是想要吃零食,而媽媽不給;第二張照片內容,是爸爸帶著女孩區動物園,小女孩想去逗猴子,但爸爸執意不讓小女孩去。結合具體內容,讓學生們自己分析與思考,“你從圖片中懂得了什么?”學生甲:“照片一中,男孩在公共場合中大鬧,但是媽媽也不會給孩子吃零食,更擔心的是健康問題,不讓孩子吃垃圾食品;照片二中,爸爸執意不讓小女孩去逗猴子,是擔心猴子誤傷到小女孩。”
經過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聯系,可以使學生們的思想發生變化,懂得與明白父母對我們的愛從不減退,更不將就,選擇用自己的方式保護我們。教師對教學內容總結,并拓展到生活中,使學生們對父母的愛更理解,多關心父母,從而到達道德與法治教學目的。
二、結合生活化案例,解讀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
道德與法治內容,大部分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因小學生的各項能力還處于發展初期,需教師對學生們的引導與培養,才能更好地理解道德與法治內容[2]。那么從小學生學習角度分析,教師借助生活化教學法,結合生活化教學案例,解讀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并選擇通俗易懂的話語,便于小學生理解與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也可影響到整體教學效果。
例如:對《幸福生活在一起》內容教學,教師可在正式教學前,對學生們提出教學問題,使學生們的注意力集中,如“我們班是否有少數民族的學生?請舉手示意。”此時有2名同學舉手。又問:“你的民族有什么特色,如:飲食、重大節日等。”其中1名學生站起來回答,“大家好,我叫XXX,我來自新疆,我的民族最具特色的就是飲食,以“馕”為主,希望大家有機會可以來到我的家鄉,我帶大家品嘗美食特色。”教師會對學生進行言語鼓勵,增強學生自信心,并對學生表達后的內容進行總結,然后再拓展到教學內容中,使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自然地聯系起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探究,與傳統化教學方法相比較,更能滿足小學生學習需求。
三、合理設計生活化教學方案,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
關于生活化教學法的應用,也需合理設計生活化教學方案,主要是對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的綜合分析,選擇與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相符的生活案例,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細化、延伸、自主思考等,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等,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提升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3]。與此同時,教師人員會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案、教學內容的合理優化,確保所設計的教學方案符合每位學生學習需求,積極影響小學生的道德素質與個人素養,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對《主動學做家務活》內容教學,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反面教材,借助多媒體播放,讓學生們仔細觀看播放內容,說說你看到的實際情況,并指正出播放內容中不好的內容,如果是你,你又如何做?此環節主要是引發學生們獨立思考,對“道德”有一定了解,并有自己的判斷依據。以此為前提,教師把教學內容拓展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為學生們布置課后作業《主動學做家務活》,第一,以視頻記錄方式,把自己主動學做家務活的過程記錄,并上傳到班級群中;第二,寫一篇300字的“勞動感受”文章,讓學生們從生活中發現道德,并依據教師對道德知識的教學,影響學生們思想、行為,自主改掉生活中不好的習慣,懂得自我反思,從而達到道德與法治教學要求。
結語
采用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不僅影響整體教學質量,而且還使小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等受到積極影響。同時,教師人員會結合學生們實際情況,借助生活化教學法,豐富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化案例,解讀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合理設計生活化教學方案,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柳琴珠.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8,62(17):36-37.
[2]林仁玉.淺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法的應用[J].新課程·上旬,2019,48(07):72-72.
[3]趙彩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6(0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