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定
【摘? ? 要】新課改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進行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以改革創新為教育教學的目標,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實現教育教學信息化。初中教師應從整合學科的角度著手,利用微課等新型教育教學手段,拓展教學資源,構建初中化學信息化教學,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并不斷地進行教學探索,以此來提升化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微課? 初中化學? 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066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給予了我國教育事業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方向,加速我國整體經濟建設的發展進程。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各類教學信息資源愈發豐富的形勢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逐漸成為衡量初中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而微課作為當下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主體形式之一,其教學運用尤為關鍵。
一、課前預習階段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微課教學作為輔助學生課前預習的工具,幫助學生提前自主預習所學的化學知識,為課堂上的高效性學習奠定基礎。由于化學學科的知識點比較分散,所以利用微課視頻能夠有效的整理知識點,教師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群或QQ群等方式,向學生發送預習的視頻,讓學生利用課前的5分鐘-10分鐘知識進行預習。這樣學生在課前預習中,能夠了解具體的化學知識,并且形成初步的記憶,有利于學生大致了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以便學生明確地知道自身對知識點的理解情況,從而在課堂上能夠進行重點的學習,促進學生化學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靈活構建課程教學情境
初中學段的學生,其化學學習處于初始發展階段,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學引導轉化知識內容,并構建新知識與原有知識儲備或化學認知的聯系,進而實現學習遷移。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的直觀性與全面性,利用其優化課堂教學情境內容,令學生在情境影響下高效轉化知識內容。例如,在“分子和原子”的課時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微課,從宏觀與微觀兩個角度展示與課時知識相關的生活現象,如從宏觀角度展示公園中聞到花香、白糖放入熱水中迅速消失、濕衣服在晴天與陰天的晾干速度差異等,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入手,觀察物質形態的變化。此時,教師可展示微課中設置的問題情境“能否從化學角度闡釋剛才展示情境中的現象?”引導學生生成具體的化學認知,促使其調動化學思維分析情境中的物質屬性及其變化規律,然后教師可以引入分子與原子知識概念介紹的微課視頻,并借助微課中的動畫演示,從微觀角度演變之前的生活情境內容,側重展示其物質分子變化過程,令其在情境觀察與問題探究基礎上,學習分子的概念與性質。相較于以往的教學形式,情境鋪設與知識講解結合的微課教學形式,能夠提升知識導入與探究學習環節的銜接性,更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觀察與思考,完成具體生活現象與抽象化知識概念的認知轉化,并有效鍛煉其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力。
三、微課教學體現科學化因材施教模式
由于學生的化學基礎學習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化的教學。而微課教學就很好地踐行了這一教學理念,教師對具有抽象性的重難點化學實驗進行微課制作,以這種形式使學生可以自由觀看并根據自身的學習進度進行暫停或回放性學習,以此來達到鞏固學生化學學習的目的。例如,在教學“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這一內容時,教師應先搜集足夠的化學學習資料并進行整合,研究實驗中的教學重點,在此基礎上進行微課制作,使學生能夠清晰地看到氧氣實驗制作的詳細步驟,總結化學實驗結果,幫助學生對抽象性的化學實驗有更好的理解。解除時間和空間對學生學習的限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使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調節學習進度,以此來達到科學的因材施教的教學目的。提高學生化學基礎能力,拓展化學學習途徑,更好地構建高效的初中化學教學課堂。
四、采用碎片化的教學夯實學生的基礎
初中階段的教學時間緊、任務重,每一個科目的教師都在爭分奪秒地為學生安排各種學習內容,除了課堂時間之外,學生很難抽出大把的時間進行專項訓練,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為學生提供微課視頻,建議時長不超過五分鐘,以2分鐘-3分鐘為宜。微課視頻對于重點和難點進行精煉講解,不會耗費學生太多時間,而且能夠讓學生充分利用坐車、晨讀等碎片化時間進行觀看。傳統的視頻教學時間長,學生很難長時間集中精神觀看,微課短視頻還能幫助學生將需要背誦、記憶的內容反復循環,讓學生熟記于心。通過整合碎片化的初中化學教學資源,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理解與感知能力,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提高微課的利用效果,打造現代翻轉課堂。
五、化學實驗微課的開發
微課的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成為現代網絡學習研究的熱門之一。如何避免微課僅僅成為華而不實的一種形式,使微課發揮其作用,成為提升學生學習實驗效果的加速器,在教學中可以這樣做:1.通過微課與化學實驗教學相結合,制作化學實驗微課課程,并在教學中實施,檢驗教學效果。2.開發和整合微課資源。通過對現有優秀網絡化學實驗微課資源和視頻的再加工和利用以及進行原創教學資源開發兩種途徑將微課按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策劃等環節融合形成完整的教學資源。3.讓微課成為學生學習和溫習鞏固知識的利器,同時滿足部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真正使微課與化學實驗教學有機結合,發揮化學微課的有效性,同時有效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力。
六、結語
微課的教學形式是對傳統化學課堂的有效補充,利用微課的形式進行輔助性教學,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有利于學生移動性學習和化學知識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教師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效化學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李寶寧.微課構建初中化學生本課堂[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16):55.
[2]劉乾陽.淺談如何借助微課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J].考試周刊,2020(20):123-124.
[3]高薛琴.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創新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