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內容和題型也做了諸多調整,以順應我國高等教育不斷發展的新形勢,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本文對傳統的詞匯和結構題與新出現的選詞填空題型進行對比,結合與受試對象的一對一訪談,試圖發現新時代語境下題型變化對大學生英語學習模式帶來的影響,并對其學習策略提出指導意見。
【關鍵詞】新時代語境;詞匯和結構題;選詞填空題;大學英語;學習模式
【作者簡介】張旭寧(1987-),男,河北人,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外語教育技術、語言測試。
【基金項目】2019年度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外語專項項目“基于新時代人才需求的大學生英語學習模式偏差分析及適配度提升研究”(項目批準號:2019WYZX14)。
一、引言
王守仁(2016)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發展,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新時代國家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產生新需求背景下,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發布了《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其中強調大學英語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新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大學英語作為一門核心的通識課程,對人才培養的作用極其重要,對滿足學生成長成才需求和國家戰略發展需求不可或缺(何蓮珍,2020)。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大綱》(2016)指出,四、六級考試在內容和題型方面做了諸多調整,以順應我國高等教育不斷發展的新形勢,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在試卷構成上,新四級考試進行了改革,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取消詞匯和結構題型,在閱讀理解部分增加選詞填空題型。本文將通過兩種題型的對比分析以及一對一訪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題型變化對大學英語學習模式的影響,對新時代語境下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提出指導意見。
二、題型簡介與考點統計
1. 選詞填空。選詞填空又稱為集庫式完形填空(banked cloze),是2006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改革時增加的一種“15選10”選詞填空形式的閱讀理解題。這種題型主要考查考生對篇章語境中詞匯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要求考生閱讀一篇刪去若干詞匯的短文(篇章長度為200-250詞),然后從詞庫(Word Bank)中選出10個從各方面均符合原文的單詞分別填入相應的空格中,使短文復原。
2. 詞匯和結構。詞匯和結構(vocabulary and structure)是改革前大學英語四級試題的第三部分,共計30小題。題目中40%考查詞匯,60%考查語法結構。該題型為所有英語學生所熟知,是日常練習和考試中最常見的題型之一。
3. 兩種題型的歷年考點統計。筆者分別選取了2016年至2019年新四級真題中的選詞填空題以及2002年至2005年的舊四級真題中的詞匯和結構題,對它們的考點分別進行了統計。
統計結果顯示,選詞填空題的15個備選項包含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四類。考生答題時要先識別詞性,后結合上下文作答。四級考試中,該題型所涉及的文章一般有在以下特點(有時稍有出入):15個備選項中,4個名詞(含1個干擾項),4個動詞(含1個干擾項),5個形容詞(含2個干擾項),2個副詞(含1個干擾項)。而且隨著四、六級考試改革的不斷深入,備選項中也逐漸出現了針對連詞、介詞和代詞的考查。
而詞匯和結構題主要集中于四類問題:一是詞匯的特殊用法問題;二是語義問題,如多義詞、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和形近詞等;三是搭配問題,即實詞與虛詞間的同類或交叉搭配;四是語法句法結構問題等。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大綱》(2006)中稱:“詞匯和語法知識不再單獨列為考項,而融入了其他各部分試題中進行考核。”顯然,詞匯和結構題針對詞匯和語法的考查更加細致,但需要注意的是,選詞填空不僅考查考生對詞匯的認知和語法結構的理解和把握,亦考查考生對語篇語段整體特征的識別和把握,及其對詞語在實際語境中的理解力。較之傳統的詞匯和結構題,選詞填空題型中的詞匯測試更加注重詞匯在實際篇章語境中的運用,完全脫離了孤立的詞匯理解測試形式。考試改革與題型變化對英語學習者形成了明顯的反撥效應,對學生的詞匯學習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研究現狀
2006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新題型試點前后,已經有學者和英語教師針對選詞填空題型進行了題型分析和實證研究。如:何蓮珍(1999)前瞻性地對傳統的完形填空題型和選詞填空題型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傳統的完形填空題型與詞匯和結構題型相關性較高,而選詞填空題型與閱讀理解題型相關性很高。因此,選詞填空題型是一種具有較高效率的閱讀理解測試方式。高曉瑩、辜向東(2008)運用內省法對集庫式完形填空的答題過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句子水平的信息(clause-level information)對答題過程的貢獻最大,并且答題者很大程度上偏向用由下而上的處理策略(bottom-up processing strategies)進行答題。韓秋霞(2009)研究了語篇分析理論在選詞填空類閱讀理解題中的應用,認為這種題型能夠更全面地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使用能力。張彤、孟巍(2009)針對選詞填空的題型特點進行了分析,為廣大學生加深對該題型的了解,為學生形成有效的答題策略提供一定的幫助。
可見,現有的針對選詞填空題型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同傳統完型填空題型的比較、答題過程、答題策略及選詞填空題型本身的特點等方面。而與改革后已經取消的詞匯和結構題型的比較則相對少見。這兩種題型的一減一增是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改革后在試卷構成上最明顯的變化。因此有必要對二者進行對比研究,以揭示題型增減對考生帶來的影響。
四、研究方法
1. 研究對象及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非英語專業一年級本科生60名,均從各專業各班級中隨機抽選。為保證測試題目的難易度、效度等,選詞填空題選擇2006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新大綱的樣題;詞匯和結構題為2000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真題,以保證盡量少的受試對象在接受本測試前做過相似題目。所有受試對象均表示在本次測試前未做過這兩個題型的原題。
2. 研究過程。本次測試主要用于發現選詞填空題與詞匯和結構題之間的聯系。受試對象被要求在一次測試中先后完成詞匯和結構題及選詞填空題。前者按照改革前的大綱要求在20分鐘內完成;后者要求受試對象在10分鐘之內完成。兩題型分開計分,并且為了保證數據分析的準確性,均采用計算正確率(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的形式(即回答正確的題目數占題目總數的百分比)。另外,所有受試對象在測試完成后接受訪談,描述自己測試時的心理感受及對題目完成情況的反思、題型對自身英語學習模式的影響等方面。
3. 數據及訪談分析。經過測試,60名受試對象均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所有的題目,測試結果有效,兩種題型的測試結果均被收集,作為進一步數據分析的原始數據。所有收集上來的測試結果,即正確率在分析前分別乘以100,轉化為兩種題型各自的分數,然后將所有的分數輸入SPSS進行相關性分析,如表1所示。在測試之后,所有受試對象接受了一對一訪談,訪談內容匯總如表2所示。
五、研究發現
從上述統計數據不難發現,選詞填空題與詞匯和結構題的相關性并不顯著(相關系數=0.171,p=0.068)。結合何蓮珍(1999)的研究成果,即選詞填空與閱讀理解測試呈現高度相關性,而詞匯與語法結構則與傳統的完形填空有較高相關性,從側面證實了本統計數據的有效性。
研究結果表明,雖然兩種題型在內容上有所重疊,但它們的測試重點卻有較大區別。新四級考試中選詞填空題被設置在仔細閱讀題目中,也說明該題型更加注重考生對語篇、語段整體特征的識別和把握,及其對詞匯在實際語境中的理解力,因此閱讀能力較強的考生在該題上的得分率往往更高,但也可能導致學生在考試中偏向放棄作答該題,從而使考試的信度和效度受影響。
新題型對考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測試的難度相對有所提高,因而歷次新四級考試中這部分題型的得分率不高(韓秋霞,2009)。在對所有受試對象的訪談中,他們均表示選詞填空題使考試的焦慮感和恐懼感有所上升,在作答新題型時感覺比原有的詞匯和結構題更加難以把握,結合高曉瑩、辜向東(2008)針對選詞填空答題策略的研究成果,即大部分考生采取自下而上的處理策略來完成作答,也可說明考生的篇章把握能力及閱讀理解能力等有待提高。但所有受試對象都認為,選詞填空題對自己今后的英語學習模式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能夠更有效地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相較之下更適合作為日常練習材料。
六、結論
增加選詞填空題而取消詞匯和結構題,對學生的測試表現和情感因素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新四級考試將詞匯和結構題融入其他各部分試題中進行考核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兩種題型相關性偏低的事實。但是,大學英語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必然要求學生加大有效語料的輸入,在學習和訓練過程中接觸更多更翔實的語言材料,并沉浸于更加真實的語境中,從而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的大學英語學習也應該從過去單一分散的知識點學習模式及時轉變為建立在豐富語料、真實語境基礎上的語言綜合訓練模式,并在掌握好語言知識的同時,培養和增強自身的人文素養。結合新時代的人才需求,選詞填空之類的練習和考題能夠更加有效地訓練和測試考生的綜合語言理解運用能力,進而對大學英語教學產生有益的指導作用,最終有利于英語學習者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從事中外文化交流事業,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注入新活力。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四、六級標準考試設計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綱(2006修訂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大學英語四、六級標準考試設計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綱(2016修訂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6.
[3]高曉瑩,辜向東.集庫式完形填空答題過程的內省法研究[J].中國英語教學(雙月刊),2008(4):3-16.
[4]韓秋霞.語篇分析理論在選詞填空閱讀理解中的應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3):159-160.
[5]何蓮珍.分題選擇完形填空與集庫式完形填空的對比試驗[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6):97-102.
[6]何蓮珍.新時代大學英語教學的新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修訂依據與要點[J].外語界,2020(04):13-18.
[7]王守仁.《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要點解讀[J].外語界,2016(3):2-10.
[8]張彤,孟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選詞填空題型特點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09(3):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