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思維導圖可以巧妙地運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筆者通過教學實例,在小學英語教學學習前、學習中和學習后各個不同的環節對其進行嘗試運用,通過實例探究發現借助思維導圖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小學英語教學,為廣大教育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英語;思維導圖;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胥艷,昆山市陸家鎮菉溪小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們要認識到我們的教學應該是要教會學生學習,而不只是教授學生知識。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盡可能創設出更多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教學活動。
一、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我們現在的英語教學活動主要讓學生以讀、背、默等機械操作來做到對英語的識記,對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卻很少重視。在幾年的英語教學中,我還發現英語教學中還存在以下問題: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非常零散,無法做到整體把握;知識點識記方式比較機械,容易造成遺忘;課內知識很難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語言知識拓展難等。
造成學生學習英語難的主要問題不僅僅在于學生,老師也難辭其咎。在英語教學中,很多老師教學方法單一枯燥,過分地重視詞匯和語法的教學,忽視了語言學習技巧和方法的訓練。
二、運用思維導圖克服小學英語教學中問題
面對一群學不好英語的“失敗”的孩子們,英國學者托尼·博贊創設了一種整理思路的方法——思維導圖,使得這些“失敗”的孩子們很快變成好學生。思維導圖自從傳入我國后,在教育領域產生很大的影響,并逐漸應用到教學中。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將思維導圖巧妙地運用于學習前、學習中和學習后各個不同的環節,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
在學習前應用思維導圖不僅有助于幫助學生梳理、理解文章,還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及時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來調整教學。在學習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大大吸引學生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在學習后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搭建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讓復雜容易混淆的知識點變得更加清晰、有條理,有助于學生的記憶。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真研究教材,努力尋求教材與思維導圖能夠密切結合的地方,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得出,思維導圖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小學英語的教學效果。
1.學習前運用思維導圖,激發興趣化解難點。在學習前,教師布置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預習作業。教師可以適當給予學生要點提醒,讓學生能夠圍繞要點先做后學,在真正學習新知識前就能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點有初步了解,還可以提前設置一些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這樣在真正進行課堂教學時,學生就不會顯得不知所措,能夠做到有備而來,更能促進課堂上思想的碰撞。
例如,譯林版5AUnit7 “At weekends”一課的教學內容為了解Mike, Helen, Su Hai和Su Yang的周末生活,并學習頻度副詞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要想通過布置的預習作業檢測學生的預習成果,就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本課文中涉及的人物、事件、頻度比較多,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可以很快理清課文內容,使文本內容一目了然,更加清晰直觀。
再比如:5AUnit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這篇課文在語言表達方式上不夠生動活潑,而且文章篇幅較長,對于剛開始接觸語篇式課文的學生來說,在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文章內容方面都造成了困難。但本篇文章的每個段落基本都是圍繞主人公Godilocks去了哪里、見到了什么東西、有什么樣的感受等展開的。如果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圍繞地點、物品、感受等幾方面,提煉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簡化大篇的描述性文字,就能有效降低學生對文章理解的困難。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做到有效預習,筆者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提前提出這幾個關鍵詞who/where/what/how(誰/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東西/感覺如何),讓學生回去之后在書本上畫出相關句子,并完成自己的文章脈絡圖。
學生根據所給出的關鍵詞,對文章進行梳理和思考,把一篇長長的文章變成了短短的幾個單詞,借助文章的核心單詞,可以既快又準地將故事掌握到位,有助于他們對文章有一個初步感受和整體把握。
學生課前運用思維導圖將文章脈絡梳理清楚,課堂上再對相關細節做深入講解學習,可以大大節約課堂時間。通過思維導圖呈現出來的問題也能讓教師及時以學定教、調整教學,有利于在課堂教學時進行針對性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學習中運用思維導圖,梳理知識把握重點。在學習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導圖將圖片與文字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將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放在一起對比,使得繞口、冗長的知識點化為形象生動的圖畫或關鍵字等,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易于記憶。
例如,在講解4AUnit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中,很多學生對于some和any的用法比較容易混淆,但是如果用文字來表述會很冗長:some和any都表示一些,后面加可數名詞復數或者不可數名詞;some一般用于肯定句子,any用于否定句和疑問句當中。用這樣的呈現方式,不僅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不利于學生記憶。但是借助思維導圖,只要通過兩個簡單的圖形框架,就可以很形象地將兩者的區別表示出來。此外,在后面的學習4AUnit3“How many”中,涉及many(許多)和how many(多少)的用法。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很容易把這兩個詞與之前學習的some/any(一些)混淆。這個時候,同樣可以用思維導圖進行對比,梳理知識點。利用思維導圖,學生就可以直觀地了解some、any、many和how many四個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學生對于圖片的記憶會比對文字的記憶要來的長久。
又如,在學習4AU8“ Dolls”一課中,為了加強學生對本課的重難點句型He/She is...,His/Her...is/are...的掌握。在課堂教學中可借助圖片和不同顏色標記加深學生對不同的詞匯和句型使用,男生都是用藍色來做標記,而女生都用紅色來標記,讓學生能夠正確區分出“他”與“她”。對于His...is/are...與Her...is/are...同樣如此,并給后面的五官單詞以圖片加單詞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知道his與her后面要加上一個名詞來使用。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來呈現,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he/his與she/her有一個更形象生動的印象。學生就不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區分這四個單詞了,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3.學習后運用思維導圖,整合知識發散提高。在學習后同樣可以運用思維導圖,課堂教學可能更加側重于對新知識點的講解,對于舊知識的復習可能就有所疏漏。在學習后讓學生制作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促進他們進行積極思考,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將零散的知識點整體化、系統化,促進新舊知識的結合。同時,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也能檢測其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便于及時查漏補缺。
例如,在學習了4AUnit1 “I like dogs”這一單元后,筆者給出關鍵詞like,要求學生分小組盡可能想出和like有關的句型或語法知識,并繪制思維導圖。這一做法使得原本很枯燥的復習課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們集思廣益、積極開動腦子思考,更能激起學生的思維火花。在激烈的思考之后,學生根據腦中所有的知識來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當小老師,來給其他同學講講有關like的用法,在小組內比一比哪個小老師更棒一些,想到的內容更全面一些。
再如,在小學高年級的英語作文寫作中,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開拓視野,讓學生都能有話可說。學完5AUnit6“My e-friend”一課后,要求介紹一下你的網友,很多學生會有些不知從何說起。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圍繞網友這一話題,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進行介紹,不同學生的思想火花進行激烈碰撞的同時也打開了學生的思路——年齡、居住地、愛好、喜歡的學科……在進行這樣的操作后再讓學生來寫作,就會顯得簡單很多。
學習后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及時思考、總結,這對于零散的知識點記憶尤其有效,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時候,教師也可以采取競賽機制,比一比誰總結的多,誰畫的全面,在學生中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結語
總之,思維導圖可以在教學的各個不同環節進行運用:在學習前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化解難點,緩解畏難情緒,提高學生的自學本領;在學習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重難點,加深記憶;在課后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整合知識,促進新舊知識融合。
然而,思維導圖在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尚不普遍,很多只是作為公開課的一個亮點,為了使用而使用。另外,在運用思維導圖時也有許多困難,每個孩子的作業都不一樣,給教師帶來了沉重的批改任務等。但是,筆者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實踐探索反思,不斷學習改進使用思維導圖的方法,相信思維導圖可以帶領小學英語教學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劉金琢.思維導圖之小學英語學習運用探究[J].華夏教師,2019 (21):30.
[2]侯媛媛.思維導圖,小學英語教學“好助手”[J].校園英語,2018 (19):142.
[3]毛寧.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9 (0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