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嶸
[摘要] 學校育人離不開學校文化的浸潤。仙女鎮中心小學文化歷史悠久,至善盡美、志美行礪的辦學理念清晰。基于學校文化的引領,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校進行了一系列德育實踐探究:打造校園善美文化,教育無痕;構建兩級社團文化,培養個性;創設德育節日文化,鍛鑄品格。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探究中,為學生成為有品德、有知識、有志向、有擔當的時代新人保駕護航。
[關鍵詞] 學校文化;德育實踐;至善盡美;志美行礪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文化的陶冶,在于人格的發展……學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員的影響將更為生動,更為持久,含有更多的文化意義。可見,學校內在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就是其文化影響力,文化育人是最高層次的育人。
揚州市江都區仙女鎮中心小學經過百年積淀,提煉出了清晰的辦學理念,形成了學校的校風——至善盡美、校訓——志美行礪。基于這樣的理解和認識,在教育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一個基本信念,立德樹人,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實現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培養一批有品德、有知識、有志向、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一、打造校園善美文化,教育無痕
校園文化彰顯著學校辦學宗旨,貫徹學校辦學理念,是師生美好愿景、行為準則的體現,能潛移默化熏陶學生,促進他們良好行為習慣以及健康思想的養成。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知行合一”的踐行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校園文化也是生活教育,主要引領師生道德修養、道德實踐等方面,目的是要讓師生能在學校這個小社會里按照校園文化內涵去實踐,不斷自我更新。
為了培養學生的善美品行,學校圍繞“至善方能至美,美善融合一體”的主題打造了百善墻、善德廳、善言堂、慈善銀行、善讀坊、善藝園、善行園、善體園等濃濃的善美文化場所。
善德廳里學生可以循善因。“仙女的傳說”“周元愷興辦義塾育英才”“義務擺渡便村民”等美麗的傳說孕育善的文化,滋養學生善的心靈。了解本地仁人善士行善舉的事跡,知道他們不論身份境況,跨越血緣地域,都在施行善舉,激發學生善的行為。在善德廳里,學生還可以了解星云大師事跡,知道他生于江都,心系家鄉,曾為我校捐贈十萬元建教學大樓,與我校結下了善緣。
從善言堂的墻壁上學生可以了解到國內慈善家邵逸夫、楊善洲、李嘉誠、樊重等人的善行善舉。樓道中的江都好人、身邊的榜樣,更為學生的善行指明了方向。
善讀坊的典雅大方、善行園的整潔活力、百善墻的古色古香,既裝點了校園,也陶冶了學生。善心善行,善果善愿。
善,已在仙小播下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教育無痕,潤物無聲。仙小的師生如一片向日葵,向陽而生,向善而行。在仙小這片灑滿陽光的善園里,深循善因、共行善舉、再結善緣,定會收獲滿園碩果。
二、構建兩級社團文化,培養個性
為了在學校生活中真正實踐“至善盡美,志美行礪”的核心文化理念,學校提出了契合這一理念的社團文化體系。
學校除了通過國家課程(品德與法治、語、數、英、科學、信息、音、體、美、勞技等),培養兒童核心素養外,著重通過校級、年級兩級社團文化體系,關注學生的親身參與,關注學生的成長規律,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
社團文化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善美素養:校級社團中的詩社、文學社、篆刻、書法、繪畫、象棋、圍棋、蕭烏、古箏等,從中華經典文化中汲取營養,培養學生個性品質。
志向素養:注重從體育競技塑造個性,培養強悍意志。校級社團中,籃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田徑等,已經取得較好的成果。在年級社團中也側重體育技能的培養,設計各年級不同的體藝項目。
擔當素養:在年級社團項目中特別關注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地方資源的深厚底蘊、周邊世界的日新月異,從學生興趣與需求出發,開展立志向、勇“擔當”的項目設置。
這樣構建的一個利于學生形成“有品德、有知識、有志向、有擔當”之品質的社團體系,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參與度高,同時也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高度贊揚。學生也在這些社團中將自己的喜好或特長加以發揮和培養,讓他們明白了面向未來,需要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能力和擔當,培養自己的個性。
德育來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這些課程的設置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在做中感受、體驗、領悟,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在“至善盡美,志美行礪”學校文化的指引下,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生活中自主管理,自主參與生活,鍛煉實踐能力,履行社會責任,學生的道德核心素養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創設德育節日文化,鍛鑄品格
節日文化具有自主性、開放性和探索性特點,有助于把德育的“說教”模式轉為“實踐體驗”模式,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學習,在參與中自主發展,感受道德情操,培養良好品格。在學校文化理念的指引下,創設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學生們積極參與,在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氣息中,孕育自己的品行,力做有品德、有知識、有志向、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1.動感節——舞動快樂人生,展示自我風采
學校各中隊積極創建紅領巾動感中隊。孩子們商議動感中隊的名稱、“五小”活動的LOGO標識,積極開展各項活動。動感節那天各中隊紛紛展示 “紅領巾小書蟲”“紅領巾小主人”“紅領巾小百靈”“紅領巾小健將”以及“紅領巾小創客”活動開展情況,內容豐富。整個活動提高了孩子們的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了學生樂觀、進取、向上的積極心態。
2.讀書節——閱讀點亮人生,書香潤澤心靈
在每年為期一個月的讀書節活動時間里,隊員們根據各年級各中隊的主題開展好書推薦、詩配畫、圖書漂流、詩詞大會、作家進校園、閱讀知識競賽等活動。學生們廣收博覽、厚積薄發,在各項競賽活動中嶄露頭角、開花結果。讀書節讓仙小的每一位師生、每一戶家庭在書香中沐浴文化的恩澤,接受傳統的洗禮,享受閱讀的快樂,拓展視野,提升品格。
3.文明節——規范自我言行,享受生活樂趣
文明節一直是仙小學生踐行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的重要途徑。每年的文明節,隊部發出倡議,各中隊利用“評選志美行礪文明小天使”的契機,積極利用晨會、隊會開展活動,在民主推薦的基礎上推出“文明小天使”。這些活動讓孩子明白,有品德、有知識、有愛心、有修養的少先隊員是值得別人尊重和學習的。
除了這些節日,學校還創設了藝術節、英語節、科技節、體育節等節日。一年的節日活動,結出了累累碩果,讓校園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氣息,充滿了活力與魅力,在學生“人生拔節孕穗期”鍛鑄美好的品格。
在“至善盡美、志美行礪”的辦學思想引領下,時代新人品德優良、知識淵博、立志高遠、敢于擔當。
[參考文獻]
[1]林木賢.以“先”文化為統領培養傳承與創新人才[J].中小學德育.2018:6.
[2]林偉貞.讓每一個孩子有個性地成長[J].中小學德育.2018:1.
[3]魏德飛.鄉村小學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的傳統美學考量[J].今日教育.2019:10.
高 嶸?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仙女鎮中心小學副校長,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