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川
【內容摘要】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課程的基本理念是:核心素養為宗旨,內容聚焦大概念,教學過程重實踐,學業評價促發展。新課程標準要求通過生物學的學習,學生能夠樹立生命觀念,形成科學思維習慣,掌握科學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具有相應的社會責任。面對課程標準的新要求,傳統的教學方式還有一些不相適應和亟待改進之處。因此,生物教師需要積極摸索和創新教學方法,立足于學科核心素養,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與探究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生物 教學現狀 教學策略
生物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它通過觀察生命活動并對其進行概括、提煉而形成。與其他學科相比,它有更強的生活相關性。因此,對生物學科的學習,學生必須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具有開展生物學實踐活動的意愿,形成敬畏生命的思想。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基于此,筆者將就本文討論如何在發展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觀念的指導下提高生物教學實效性,從而給學生提供綜合發展的機會,使學生具備現代社會所需的科學素養。
一、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包含一個人的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方面內容,核心素養在生物學科中具體分為四方面:一是生命觀念,生命觀念即觀察生命現象后進行概括和抽象,然后通過實證驗證的觀點。生命觀念是人們進行其他社會活動時遵循的最基本觀念,學習生物首先要明白生命是寶貴的,生命無貴賤之分;二是理性思維,生物是自然科學范疇的學科,具備科學思維并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是生物學科基本素養要求的第二項內容;三是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探究能力是指學生發現生物學問題并能組織、設計一系列方案進行驗證的能力;四是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是核心素養的一項基本內容,貫穿幾乎所有學科核心素養,是涉及學生道德品質方面的內容。基于學科核心素養進行教學是當前生物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立足學科核心素養進行生物教學的意義
1.對學生的意義
在當前應試教育越來越受到批判的環境下,學生綜合發展能力愈受重視。現在的教育研究發現,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操作動手能力對于科研發現幫助作用很大。立足于學科核心素養,有利于增強學生課堂中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將生物核心素養融入高中課堂,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快樂學習,引導學生探究熱情,激發求知欲,讓學生感受生物學的美,引發學生在生活中捕捉生物學問題、分析思考生物學知識,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2.對教育改革的意義
教育事業不同于商業事業,教育關注的不是蠅頭小利,而是關注對人類文明進行推動的長遠作用。關于個人發展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是教育真正的關注點。立足于學科核心素養進行生物教學有利于推動個人和社會發展,是對最新的教育改革的踐行。它推動教育以更全面的標準去選拔人才、培養人才,幫助人發展知識化的頭腦和靈活的動手能力,要求學生學術、技能的全面發展,推動教育向非功利化的方向發展,從而讓教育更關注人和社會的長遠發展。
3.對社會的意義
立足于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生物教學事業,推動人的全面發展,更加適應現代社會對人的需求。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簡單的人力勞動都被機器取代,社會越來越需要人的思維能力的發展。立足學科核心素養進行教學,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革,摒棄傳統教學忽視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推理能力的缺點,它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從樹立生命觀念開始,不斷發展理性思維能力、推理探究能力,關注學生從學科基礎知識到品德素質方面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更有用的人。
三、目前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過分注重知識性,忽略培養學生興趣
高中生物教學依舊留有應試教育的影子,教師注重生物基礎知識的講解,忽略挖掘生物學科趣味性。教學中采用生硬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給學生施加太大壓力,重復性地講解和大量的習題訓練讓學生飽受摧殘,造成生物教學古板老套,課堂上毫無生氣,打消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生物百科全書的編寫、重大的生物科研成果無一不是在生物學家濃厚的興趣下完成的,珍妮因為對大猩猩的生活習性感興趣,一個人在森林中同大猩猩生活了幾十年。生物學研究是需要生物學家艱辛的努力才能換來,這些艱辛的觀察、實驗無一不是生物學家在濃厚的興趣下堅持完成的。過分注重知識性造成生物學科一直無法引起學生的研究興趣,影響了生物科研人才的培養。
2.教學方法落后,抽象知識生硬講解
生物教學雖然是一項基礎研究學科,但教師還是習慣采用傳統的課堂授課方法,不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進行探究,更不注重實驗教學法。這造成學生能力不足,使學生在基礎理論方面掌握得扎實,但應用技能方面很弱。傳統的教學方法使教師把生物學中抽象的知識生硬講解,對于比較晦澀的生物概念、復雜的生物學結構學生通常無法理解。在課上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傳達的信息,無法進行有效的獨立思考,嚴重影響了學生生物核心素養,也造成學生片面關注基礎知識、忽略發展自己的生物應用技能,不利于學生在生物學方面進行長遠發展。
3.教學設備缺乏,學生無法有效實踐
生物學科是一項實踐性強的學科,很多知識都需要實驗輔助學生理解,例如,學習細胞的結構時,有能力的學校可以讓學生進入實驗室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但是很多學校都沒有這個條件,造成教師只能生硬地口頭講解或者在黑板上畫細胞的結構的現象。這種教學方法不符合人類思維發展規律,極易造成學生遺忘。生物教育體制長期以來不注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所以很多學校實驗設備缺乏,無法讓學生進行課上實驗。甚至有的學校生物實驗室改造成考場、教室,在這種教學環境下,生物教學只能采用刻板的傳統課堂方式教學,知識的講解依賴教師語言描述。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發展生物核心素養。
四、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策略
1.設置探究式教學情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設置探究式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在以往的生物教學中,提問方式簡單,不注重對學生思維進行引導,使學生缺少獨立思考能力。探究式教學情境的設置應該按照學生思維邏輯順序,由淺到深進行引導。這樣,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好生物,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生物探究能力。例如學習孟德爾的遺傳雜交規律時,可以設置“豌豆的性狀可能是什么樣?”然后引導學生探究基因自由組合規律。分析遺傳問題時,可以用遺傳病的系譜圖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通過設置比較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去做推理、驗證。首先,確定系譜圖中遺傳病是由顯性基因導致還是由隱性基因導致,如果雙親都表現正常,而子代中有疾病患者,那么一定是隱性基因致病,如果雙親都患病,但是子代中有正常者,那么一定是顯性基因致病。其次,引導學生分析疾病是由常染色體遺傳還是伴性遺傳,在確定是隱性基因致病的情況下并且雙親都正常,如果有女兒患病,那么一定是常染色體致病,如果有女兒表現正常,那么一定是伴性遺傳。探究式情境教學也可以引導學生用反證法思維思考問題,先進行假設,然后證明假設是否成立。
2.運用直觀式教學方法,加深學生的生物認知
直觀式教學方法是運用實驗、多媒體手段,直觀展示抽象性的知識。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了加快講課進度、培養應試技能,而用講代替動手實驗,學生學習抽象知識只能靠抽象邏輯和死記硬背,教學效率低。因此,教師在生物教學中應該注重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用直觀式的教學加深學生的生物認知。一方面可以用實驗探究法,設置生物探究問題后,根據生物基礎知識和理性思維邏輯進行假設,然后設置實驗步驟,對實驗步驟進行設計整理;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多媒體直觀展示法,展示細胞的運動、復雜的生物實驗過程等等內容。例如,學習植物細胞的結構時,可以在實驗室中用顯微鏡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由于鹽酸可以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體跨膜運輸,并且還可以使DNA和蛋白質分離,便于DNA染色。甲基綠使DNA顯綠色,吡羅紅使RNA顯紅色。根據這些原理,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質和細胞核的染色情況。由此,既幫助學生具備設計實驗提高學生動手的能力,又讓學生直觀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加深學生印象。
3.教學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生物探究能力
生物核心素養之一生命觀念的樹立,需要教師從生活入手,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探究生活中有意義的生物研究。例如,進行“光合作用”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操場上的樹木,感受生命是如何利用地球上的陽光雨露的資源生存的,領悟整個大自然的循環過程,體會綠色植物對整個生態系統的重要性。教師可以結合科研熱點,例如第四代雜交水稻的培育。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被授予“共和國勛章”,他創建的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不光對中國水稻研究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世界糧食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超級雜交稻技術目前已經研發至第三代,第四代超級雜交水稻正在研發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水稻雜交技術,讓學生結合生物課程中學到的遺傳學相關知識思考雜交水稻的培育方法和培育過程,激發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并學習生物學的熱情。了解生物學相關科研成果的過程可以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索熱情,推動學生不斷提高和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
結語
在當前教育界高度關注核心素養的環境下,立足生物核心素養提高生物教學很有必要,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基礎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要培養學生生命觀念和理性思維,幫助學生成為滿足二十一世紀人才需求的人。在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方法,合理設置疑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在探究過程中領會生命的美妙,樹立生命觀念,同時教師還要運用當前先進的教學工具和設備,讓學生體會科學研究過程,激發學生致力于科研學術事業的熱情。從多方面對教學進行創新,從而構建最有利于學生發展生物素養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喻梅,汪劼.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培養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24):99-100.
[2]張云.高中生物教學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與思考[J].試題與研究,2020(24):195.
[3]旦正才旦.探索高中生物教學及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之道[J].讀寫算,2020(24):19-20.
[4]李楠.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讀寫算,2020(24):93-94.
(作者單位:廣州市第六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