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達
摘 要:語文課程是小學生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的一種有效載體,學習好語文知識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自身文化底蘊。小學生身心發展還不成熟,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養可以為小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奠定良好的基礎。可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比較呆板的,學生的思路基本就是教師思路的復制版,這樣不利于我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趣味教學剛好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的不足。
關鍵詞:趣味教學法;小學語文;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7-01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7.076
一、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趣味教學法就是在課堂上加入一些幽默的語言,或者一些夸張的肢體動作,活躍了課堂的氛圍,為小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小學生對語文學習有全新的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小學的語文教學是一種任務型教學,所以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尤其是提高學生閱讀的學習能力,我們要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過去的語文教學方式很難引起學生的教學興趣,甚至有些學生還會對語文產生厭煩。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趣味教學的方式不僅可以豐富教師的語文教學方式,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致,激發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興趣,更好地彌補過去教學方式的不足。
(一)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趣味教學法考慮到了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利用他們的好奇心,調動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思考,同時再利用一些趣味性游戲、優美的圖片、短視頻甚至多媒體等將知識進行包裝,讓學生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不知不覺就學習了文化知識,增加了他們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傳統教學法導致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只是一味將知識灌輸給小學生,缺乏對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關注。
(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感悟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語文知識的學習也充滿了挑戰,語文不像數學一樣有一個標準答案,語文教學開放性是比較強的,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主要就是感悟與理解。每個人的文化底蘊、生活環境、工作性質等都不相同,所以每個人對于同樣一句話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趣味教學法,通過夸張的語言和肢體動作,調動了小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了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感悟,不斷提高他們的獨立思維能力。所以,以往的“填鴨式”教學并不適合小學語文教學,這就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將語文教學也變成了一種呆板的教學。
二、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只需要聽,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就可以了。這樣的教學沒有活力,教師教得累,學生還沒有興趣。但是加入一些夸張的語言和肢體動作,通過語調的變化等來吸引學生,就可以讓學生不斷地去思考,讓他們融入課堂中,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不斷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為趣味性教學提供了便利,可以將講臺授課與多媒體授課相結合,教學環境和教學方式的變化,可以讓小學生更加真實地去感受課本的知識,鍛煉小學生的思考能力,增加他們對中國文化知識的喜愛之情。
(二)提高作業的趣味性
現代教學都提倡減負,但是減負并不是讓學生不寫作業,而是通過創新作業方式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理解,而不是靠單一的手寫來加強對知識的學習。現在好多小學生寫作業要寫到深夜,沒有充足的休息就無法保證課堂的效率。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布置作業中,增加作業的趣味性。例如,回家后將課文所講的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將古詩中描述的事物,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分角色朗讀課文等。這樣的作業開放性比較強,在輕松的環境中就可以完成課后作業,這為小學生的個人成長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為他們的閱讀寫作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利用好小學生課外實踐
學習到的東西要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只學不用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課外實踐可以開闊小學生的眼界,增加他們的見識,這有利于提高他們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小學生作文的寫作都是以生活為基礎,所以教師要多組織課外教學。處處留心皆學問,尤其是語文課程的學習,要抓住課堂,同時也要抓緊課后。
例如,在學習《春》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小學生先觀察一下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再學習課文中作者眼中的春天,將兩個春天進行對比,這樣不僅激發了他們對語文學習的熱愛,同時可以提高他們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植樹節可以讓他們自己種樹,然后觀察小樹的變化,并用文字記錄下來,過段時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這就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在語文閱讀的教學當中增加趣聞
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較強的階段,所以在課堂當中加入一些生動的小故事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繼續學習。教師可以在小學的語文教學當中加入一些較為有趣的相關故事,如在講解古詩詞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作者有趣的生平故事,這樣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
例如,當講到蘇東坡先生的詩詞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講一講蘇軾和蘇洵以及蘇轍進京趕考的事情。當時蘇軾參加考試,主考官歐陽修在看到蘇軾的文章之后覺得此文章氣勢非凡,他誤以為這篇文章是曾鞏所寫,而為了避嫌就沒有把文章評為第一名,但是最后發現原來這篇文章是蘇軾寫的,歐陽修十分后悔,但是蘇軾卻并沒有對這件事產生抱怨。當學生在了解一些蘇軾的事跡之后,就更容易對蘇軾的文章產生興趣,產生閱讀的欲望。
(五)合理設計文章的導入方式
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制作精美的課件,讓學生通過觀看課件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當中描寫的事物,這是傳統的口頭教學所達不到的效果,這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更好地感受到文章所描繪的情景。
例如,當在教學《桂林山水》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桂林山水的相關圖片和視頻,本文主要就是作者對漓江水的描寫,漓江水不同于西湖的平靜也不比大海波瀾壯闊卻別有一番風味,雖然文章描寫細致,但是學生沒有真正見過漓江的水,所以很難真正理解漓江水到底有多美,而通過多媒體設備的展示,學生就能夠更好地體驗漓江水的美,進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將文章中描寫的語句帶到圖片和視頻當中去,進而感受到漓江水真正的美。
(六)用講故事的方法教學
抓住小學生具有強烈好奇心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在課堂上講故事的方式引入課堂教學,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的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還能夠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
例如,在教學《稱象》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先用講故事的方式將課文講述出來,這樣學生能夠聽得更認真,通過這樣的講述,學生就能夠基本掌握文章的內容以及文章的發展。這種講故事的教學方式不僅僅能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當中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還能夠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述《烏鴉反哺》的故事引入正式教學,通過這個故事學生能夠知道小烏鴉不僅聰明還懂得感恩,進而達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七)及時鼓勵學生
新課改當中明確指出,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舞和肯定。在小學的語文教學當中教師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采用鼓勵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并且對于學生的鼓勵要多樣化,對于不同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鼓勵方式,不能一概而論,對于不同的學生進行模板式的鼓勵。
例如,對于一些能夠認真閱讀語文課文的學生可以進行口頭的表揚,而對于那些能夠全面掌握課堂學習內容的學生可以獎勵一面小紅旗,對于一些進步空間大的學生要給他們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適當的獎勵和表揚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閱讀。
(八)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過程當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方式,利用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活躍思維,讓學生能夠對于更深層次的問題進行探究,更好地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在建立課堂問題情境時,教師要注意方式方法,所提出的問題情境要能夠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從多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課堂中建立問題情境時,教師所建立的問題情境能對學生的學習方向起到引導的作用,還能夠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明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生面對一些問題時才能夠更好地自主思考、自主探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突破學習的重點難點。
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之后,要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語文能力進行問題的探究,最終得到答案。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也不盡相同,對于一些事物和問題的理解也不相同,這就需要教師對于不同的答案有包容性,并且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問題的行為,讓學生建立起學習的信心。
語文教學在小學生的學習生涯乃至整個人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了小學生的文化修養,鍛煉了他們的思考能力。趣味教學的加入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的不足,提高了課堂氛圍,調動了小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所以說,在語文教學當中應用趣味教學法既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欲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夠更好地活躍語文課堂的氣氛,為學生打造放松的課堂學習環境。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合理引入閱讀材料并精準地把握材料的主題,不斷鼓勵學生,使其熱愛學習語文,提升語文素養,從而獲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袁衛紅.趣味教學法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三四年級版),2018(6).
[2]劉克艷.試論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8(10).
[3]周燁.趣味識字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課外語文(下),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