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杰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更應當注重采用多樣化的手段授課,以此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而教師也要以正確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趣味性手段構建高效課堂,加強引導,讓學生能夠跟上教師的授課節奏,提升學習效果。因此,本文將圍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與有效教學模式來展開分析,再提出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可行性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有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7-00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7.025
語文是小學時期的主要科目之一,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文化知識,同時還要提升自身文學素養。但是不可否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依然有種種問題有待完善,并未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采用新型教學手段,構建高效課堂變得更加重要。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取更多專業知識,認識到學習語文的價值和意義,積極配合教師,融入各教學環節中,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一同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一、更新理念,構建高效課堂
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注重更新教學理念,并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構建高效課堂。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也面臨新的要求,教師也應迎合新課改的發展潮流,改變傳統的教學態度,發揮出現代化手段的優勢。但是部分教師由于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較深,并未及時轉換自身教學角色、教學思想,在實際工作中依然以教師為主體授課,未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被動接受教育,缺乏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教師還未能和學生互動交流,學生仍有較強的依賴性,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意識,久而久之會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影響語文思維、核心素養的發展。
以上問題都要求教師緊跟新課改的發展潮流,及時對語文教學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進行系統研究和分析,認識傳統教學工作的缺陷性,端正教學態度,應用現代化教學理念,突破傳統教學思想的禁錮,在后續教學工作中能夠正確認識自身角色,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獲得良好學習體驗。教師還應加強和學生的溝通,在相互交流中掌握其個性化需求、薄弱環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高效學習,構建人性化課堂[1]。
二、明確三維目標,構建高效課堂
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應明確三維目標構建高效課堂。教師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促進語文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應科學合理設計教學目標,各教學目標的設計應堅持依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價值觀以及情感態度來落實。在傳統應試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主要目標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語文成績,而在這一背景下卻忽略了學生各項能力、價值觀的培養,所以教師應彌補教學缺陷,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出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以此來促進語文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維教學目標將會深入貫徹以生為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來為學生設計專業性、全面性、合理性的教學活動,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學習活動中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
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一課時,其中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維度上應落實合理化設計,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實現對《桂林山水》這篇文章的初步閱讀,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體會桂林山水的優美風光,對桂林山水產生向往之情。之后再進一步要求學生細致全面地閱讀文章,并在這次閱讀中分析各語句所采用的寫作手段,體會文章的用詞巧妙之處。在《桂林山水》這篇文章中應用最多的寫作手段就是比喻、排比,以各種修辭手段的合理應用來把桂林的山以及漓江的水的特征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在完成第二次閱讀后,教師再要求學生對文章細細品讀,和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體會作者所塑造的各種意境。
同時,教師應注重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提升學生想象能力,讓學生想象自己正處于漓江之上,看到了什么樣的情景。也就是讓學生把自身想象成為作者,融入文章意境中。在完成教學工作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要求學生說出自身體會。這時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圖片和背景音樂,營造良好教學氛圍,豐富教學情境,真實感受我國大好河山的優美風光,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感,這對構建高效課堂有著積極影響。
三、引導學生加強合作,構建高效課堂
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加強合作來構建高效課堂,新課程改革要求在各教學環節中體現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全面表現自己,將自身價值和優勢展現出來,所以教師應依據語文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優化創新傳統教學方式,讓學生有交流溝通的空間,實現在合作探究中學習,并在這一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觀察和了解,以正確的眼光看待學生群體存在的差異性,依據學生個性化需求開展針對性指導工作,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和發展。所以說,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讓學生能夠相互溝通交流,產生思維上的碰撞,具備良好語文思維能力。在后續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應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科學地為學生分組,依據其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年齡特點等分組,并為各小組選舉組長,讓組長配合和協助教師教學工作。在完成分組后,可以為各小組提出任務共同討論,讓小組當中各成員都有機會發表見解和看法,以此來激發學習熱情,實現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團隊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一課時,在完成分組后,教師可以為小組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三國演義》同學們都較為熟悉,那么同學們知道《三國演義》中哪些人物的性格特點呢?能不能和其他同學分享一下?”“同學們知道《三國演義》中哪位英雄的偉大事跡呢?”再如,為學生講解《白楊》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白楊的各項品質,那么‘白楊的品質和社會中哪些現象能夠相互聯系呢?”提出具有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小組中深入思考,合作交流,產生思維上的碰撞,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認識[2]。
四、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
要想構建高效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前提就是要讓學生積極主動融入學習過程中,改變被動學習的狀態。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發揮出現代化技術的優勢。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在教學工作中也不例外,教師應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發揮出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將各種抽象、復雜的內容以更加直觀、形象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將自身關注點放在學習中,激發學習欲望和主動性。
當前微課、微視頻、慕課教學資源被更多教師和學生利用,深受師生的喜愛,其中微課的特征是時間短、具有較強針對性,在語文教學工作中采用微課資源不僅能突破教學重難點,同時還會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始終充滿熱情和主動性。而且微課的利用能拓展教學空間,教師會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視頻給學生觀看,學生會利用業余時間實現碎片式學習、移動式學習。在后續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落實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術把語文教學重點全面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重點內容,提升學習效果。例如,當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翠鳥》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掌握“翠鳥”的習性,要求教師能夠在授課之前利用多媒體技術收集“翠鳥”的視頻,在授課過程中為學生播放,實現深刻體會[3]。
五、做好準備工作,構建高效課堂
作為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在第一時間轉變教學思想,始終堅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備課環節、授課環節、課后環節都將學生放在首要位置,而教師也要具備終身學習意識,善于反思,總結教學經驗,積極探討各種有效教學模式,通過這些手段來改進語文教學工作,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為了了解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依據學生的課外練習反饋來落實檢查,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注重復習工作,加大鞏固基礎知識的力度。同時還應做好授課的準備工作,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來設置課堂導語,在授課過程中開展有效提問,進行課堂導入,各種手段的應用都會讓學生將關注點放在學習上,并激勵著學生深入探索學習重點。小學時期正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教師是學生的指明燈和引路人,語文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學科之一,其有著感性、生動、形象等優勢,各種文章和小故事中都蘊含著人生哲理,當學生在學習時,如果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將有利于其形成正確的“三觀”以及道德品質,不斷鞭策自己上進。所以,在后期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發揮出現代化手段的應用優勢,構建高效語文教學課堂[4]。
六、結語
通過上述問題的分析,我們充分地意識到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采用多樣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性。而教師也要以一種正確的眼光看待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落實在后續教學工作中更新教學理念、明確三維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加強合作、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以及開展課前準備環節來構建高效課堂,為促進語文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永秀,王來有.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與有效教學模式初探[J].新課程(小學),2017(5):181.
[2]周喜學.基于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7(2):56.
[3]劉海峰.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原則初探[J].情感讀本,2017(2):44.
[4]姜英.淺談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