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摘 要: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也是比較難學的學科。步入初中之后很多知識不再是簡單的運算,而是各種概念、數字以及圖形。很多知識和題型都比較抽象,大部分學生感到解題困難。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非常關鍵,只有學生掌握了有效的方法才能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解題能力;有效策略
隨著我國新課程的不斷改革,數學題目千變萬化,對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學生掌握解題技巧應對各種題型。那么,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呢?文章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解題能力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方法和策略,特作以下剖析。
一、初中生培養數學解題能力的重要性
隨著初中數學教學的不斷發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簡單的理論學習,還要了解知識特點以及如何有效地運用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需要先培養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找到問題的規律,然后再找出解題思路。俗話說:“萬變不離其宗”,任何數學題型都是圍繞課本知識展開的,只不過題型不像課本例題那樣簡單,而是經過了變換已知條件,還有的是逆向求解,但是根本的知識還是取決于課本知識。所以,初中生掌握一定的解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穿梭在各種題型當中,發揮得游刃有余。
二、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很多問題,要想提高中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必須解決根本問題,找出問題的所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數學知識的講解只注重概念教學,缺乏實踐性。很多教師在講解例題的過程中只是比葫蘆畫瓢式地套用公式,解題過程不注重解題思路的講解。長期下去對學生的數學思維有一定的阻礙。這樣的方法雖然短期看上去教學效率高,學生也學會了解題。但是,在考試中稍微變換題型或者換種方式提問,很多學生就會出現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現象,導致解題失敗。解題失分,最終影響數學成績。所以,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方法,從解題的根本問題入手,切實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培養初中生數學解題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1.教師要重視初中生數學基礎知識的講解
學習基礎知識猶如蓋房子,只有地基穩固了,房子的結構才會穩固。那么,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也是一樣,任何數學問題都離不開基礎知識。在考試中無論題型如何變化,只要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要考的知識點還是最基礎的知識,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提問。所以,如果學生掌握了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解題技巧,就會在解題中應對自如。
2.教師要讓學生養成審題的好習慣
教師在考試或者做題中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最重要的。解題的第一步是先審清楚題目,拿到一道題之后先仔細、認真地讀題。在讀題的過程中先找到這道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的未知條件,反復讀題找出解題思路。只有充分地了解了題意,才能理清已知條件跟未知條件之間的關系,也能分析所要考的知識點。然后根據所學知識找出解題方法。
3.教師應讓學生在解題中學會數形結合、轉化思維
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幾何圖形占了很大一部分。要想讓學生快速解出幾何題型,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能力。大部分學生在做題的時候都是單純地把圖形類題目當作圖形來做,并不懂得數形結合。例如,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時候,會讓學生認識原點、橫軸和縱軸,由點寫出坐標。讓學生體會到點跟實數之間的關系。這個時候如果教師稍加引導讓學生利用數形轉換,把數字轉化成圖形,這樣就會一目了然。反之,也可以運用圖形轉化成數字。數形結合解題方法是在幾何圖形中運用的方法。我們一定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讓學生多練習解題,要完全掌握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這樣才能解決解題的后顧之憂。
四、結語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非常重要,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必須讓學生先讀題弄清題意,找出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找到解題思路,并列出解題方法。教師平時還要讓學生多訓練,在練習中摸索、思考并探索解題方法和創新解題方法。教師還應讓學生把不同類型的解題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這樣更能反思自己,也讓自己的思維更加開闊。只有這樣學生的解題能力才能不斷提高,最終使數學成績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趙文靜.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J].數學大世界,2017(12).
[2]劉曉麗.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方法和策略[J].華夏教師,2018(9).
[3]周俊偉,王琳琳.如何提高中學生解題能力的方法和策略[J].中小學教育,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