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茜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地理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所以本文則將對在探究性實踐教學活動中實現初中學生地理實踐能力培養的方法進行一定的探討,希望能夠促進初中地理教學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探究性實踐;教學活動;初中地理;實踐能力
隨著地理課程的改革,對學生能力以及思維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其中通過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實現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就可以促使學生更好的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而實現其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如此一來就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一、完成教材實踐要求
在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受到了教師的普遍關注,而且通過對地理教材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中加入了許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并且其不僅在課內教學中有所展現而且也對學生的課外活動提出了一些建議。而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教材要求的實踐活動就可以潛移默化的實現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激發,而且在這樣的探究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以及創造力也都能夠有效的增強,同時學生在其運用地理知識來進行問題的探究以及解決的過程中,其地理核心素養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培育。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在進行課上實踐活動的組織時就可以通過地理演示、地理制作以及角色體驗等方法來進行實踐活動的展開,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探究問題的設置來讓學生通過對地理知識進行運用來對生活中的地理問題進行解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對地理實踐活動的組織予以足夠的重視,并且要對整個活動的具體流程予以科學合理的安排,與此同時還要讓班級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活動中去,如此一來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才能夠有效的實現地理實踐能力的提高。
二、指引學生動手操作
在地理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操作以及繪圖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且也是實現探究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但是通過對初中生的地理操作以及繪圖能力進行調查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具備繪圖的意識,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不斷的實現學生繪圖意識的培養,并且要在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還要組織學生通過一定的實際操作來促進理論知識的掌握,進而實現知識的內化。例如,在學習《地球和地圖》這一章節內容時,如果教師僅僅以口述的方式來對地球的大小、形狀以及經緯線等知識進行講解,那么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往往很難充分的理解,而為了使得學生能夠對地球產生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并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實現簡易地球儀的制作。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乒乓球來作為制作地球儀的模型,在乒乓球上進行經緯線、赤道、北半球、南半球以及七大洲位置的標注,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在動手的過程中對地球產生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而且在簡易地球儀完成后教師則可以拉上窗簾在教室內營造一個暗示,并讓學生打開手電筒將光照射在地球儀上,這樣學生就能夠對晝夜交替這一現象更加輕松的進行理解以及掌握。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地理建模競賽、地理制圖競賽來實現學生對操作以及繪圖興趣的激發,而且在這樣的競賽活動中學生在競爭意識的影響下就能夠更加主動的進行操作以及繪圖能力的提高,進而實現其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嘗試開設地理實驗教學
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地理實驗,學生們往往就可以更加形象直觀的對地理現象發生的過程產生認知,進而就能夠更加輕松的實現相關知識的掌握。而且在具有實踐性、探究性的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就可以對實踐的結論以及過程產生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這樣學生的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如此一來學生也能夠對相關地理知識以及現象原理產生一個更加深刻的記憶。例如,在對“水土流失”這一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該現象的模擬試驗,可以讓學生先在操場的沙坑里用沙子堆積成兩個高度相等、坡度相同的沙丘,然后在其中一個沙丘上鋪上草皮,而另一個并不做變動,然后再使用一支水管先后對兩個沙丘自上而下的澆水,而在一段時間后通過對兩個沙丘的變化幅度進行觀察,學生們就能夠更加直觀的認識到有無覆蓋物這一條件對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嚴重影響。此外,在進行地理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則必須要具備一定水平的實驗操作能力以及指導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把握實驗的進度使得相關地理知識更加充分的進行體現。所以地理教師就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實踐能力以及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引導學生開展地理觀測
在地理實踐活動中往往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地理觀測能力,而地理觀測指的則是在某地理環境下,觀測者通過使用一定的設備有計劃、有目的的對某種地理現象進行觀察以及測量,并得到相應結論的活動。而在這一活動的過程中就要求學生首先要實現觀察目標以及任務的明確,只有在目標明確的前提下學生才能夠更好的把握實驗過程的重點,進而使得觀察過程達到更好的效果。其次,教師在學生的探究實踐活動中要重視對學生觀察方法的引導,并且要幫助學生制定正確的觀察順序。在地理現象發生時其往往在空間上存在一定的變化規律,因此在對其進行觀察時就需要按照相應的順序,這樣才能夠得到更加準確的實驗數據以及實驗結果。再次,學生在進行實踐觀察時要對觀察的重點進行明確并且還要兼顧全面性。最后,學生需要具備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能力,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實現對地理現象所蘊含規律的總結。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場地引導學生進行地理觀察活動的開展,如此一來學生在地理觀測的過程中就能夠實現自身觀察能力以及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
五、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
地理調查是一種通過訪談、觀察、查找資料等方式來對某種地理環境、人地關系以及人類活動等方面進行調查的活動。而在初中階段往往只需要學生進行一定的社會調查實踐,這一探究活動往往包含著豐富的內容,需要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實現相關問題的解決,并達到實踐能力培養的目的。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本地某一姓氏在歷史上的人口遷移情況進行調查,或者讓學生搜集本地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情況的資料然后對現如今發展的情況展開探究。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某一路口的人流以及車流情況進行分析和統計,并對該路段出現交通堵塞現象的原因進行探究進而找到解決相關交通問題的方法等。通過這樣的社會調查活動學生就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對所學習到的地理知識進行運用,從而就可以有效的實現其地理實踐能力的提高。而在社會調查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充分實現相關調查方法的掌握,而在活動進行時首先則要引導學生制定合理的調查計劃,其中包括調查的地點、時間、內容、方式、路線、工具以及人員的分工等等。其次,教師還要讓學生對調查活動的目的進行明確,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帶著問題進行活動的開展就可以更好的保證活動的質量。在學生的調查活動結束后,教師則可以指導其進行調查報告的撰寫,并讓其通過小組探究的模式來對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探討。此外,在學生的調查活動過程中教師還要及時的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評價,以此來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優勢以及不足,進而使其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實現自身地理實踐能力的提高。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那么教師就要利用好教學過程中的各種資源,并且還要轉變教學理念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探究,同時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對教學經驗進行總結,以此在探究實踐的過程中實現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莎莎.例談核心素養之初中地理實踐力的缺失與補位[J].求知導刊,2020(44):61-62.
[2]李彬.淺談回歸生活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名師在線,2020(29):65-66.
[3]張暉,陳季.基于“四層一體”的中學地理街津口研學旅行活動探究[J].經濟師,2020(10):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