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的實施不僅對學生是一種挑戰,對教育者也是一種挑戰。在此形勢下,高中數學的教學受到新課程標準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可能很難提高教學質量。所以教師在此背景下就要有針對性地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改;教學觀念;教學方式轉變;高中數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漸漸無法適應學生的學習要求。而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更要積極探索,轉變教學觀念,認真解讀和分析新課改,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學習探索能力等。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在學習探索中領悟現代數學的文化本質,掌握一些符合其自身數學發展需要特點的技能,拓展數學知識面,提高實踐應用能力,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加有效、更深層次的領悟。
一、轉變教學觀念,樹立科學可行的教學目標
在傳統的教師角色里,大多數以教師為核心,這種灌輸式的被動教學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會使教學關系出現兩極化。課上以教師為主的單向授課模式現在仍是高中教學的主流,但教師不僅需要提高其教學成績,還要充分體現教學互動。在日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轉變現有的教學模式,還要密切關注各個層次的學生發展,設立科學的課堂教學目標,增強學生課堂互動,整合各個方面的教學資源,展開豐富多元的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發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知識點的探索中,這樣才能確保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穩步提升。
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角色不僅是要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習,還要關注學生自身發展。教師要針對新課程改革轉變教學方式,要結合教學的大綱和學生的情況制訂教學目標。比如,在高中數學“等差數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舉出一個具體例子講解數列,讓學生回憶上節課學習數列的定義,表示數列有哪幾種。接著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講解分析。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函數、應用函數公式的能力;在充分領會理解函數與數列之間關系的前提下,理解函數的思想。新的教學觀念和目標發揮著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借助引導式的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團隊交流能力。
二、創新教學模式,有效引導學生的積極性
高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程內容有效引導學生綜合發展,緊密結合“教學”,激發學生理論學習實踐的積極性,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隨時展開不同的教學模式且記錄不同的教學效果。如果發現學生對開展小組討論和探究等課堂活動參與感有明顯提升,教師可以在新的教學觀念前提下結合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創新,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利用現有資源或網絡開展自主學習,且對學習資源分享展示。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性地講解,引導學生參與教學互動,教師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其學習精神。
高中的傳統教學方式是無休止地給學生安排各類試卷和復習題,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課程學習。但這只會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為此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還應該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建立有效課堂,讓學生在學習中既記得住知識又不會有太大的壓力。例如,在“三角函數圖象與性質”的教學中,可以把三角函數整個作為主干標題,延伸出函數圖象、公式和性質等與本章內容相關的知識點。這樣引導學生有規律地分析總結,建立良好的數學體系,在考試答題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效率。教師再針對學生的學習盲區進行講解,充分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三、改變評價,樹立學生自信心
在部分教師的觀念里,成績是判斷一個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雖然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說,成績是選擇未來的一條路,但學生的成績好壞,只能反映出一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能代表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教師應當改變自身的評價觀念,不能只注重學生的成績而不注重整體發展。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和課堂測試中,從各個方面分析學生的舉一反三能力、自學能力和學習態度等,注重學生自身擅長的方面和薄弱環節,在進行評價時對優點進行表揚,對缺點針對性地提出建議,鼓勵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總之,不管是教育方式還是教學觀念,都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新時代的學生應具有優秀的能力和綜合素質,而教師不應在傳統的教學觀念里止步不前,尤其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新課程改革帶給教師的不僅僅是一種挑戰,還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會。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不斷完善自我,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和不斷進步,有效引導學生提高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努力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賦予我國高中數學教學全新的發展姿態,在滿足實施教學目標需要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周文帝.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路徑[J].數學大世界(小學五六年級版),2019(10):91.
[2]薛榮.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路徑探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28):210.
作者簡介:楊芳(1990—),女,甘肅天水人,本科,職稱:中二,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