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義芳
摘 要:作為班主任,教育每一位小學生,都要盡最大可能去關愛他們、尊重他們、鼓勵他們,要懷有一顆理解、寬容、智慧的心,身體力行地打動學生、感化學生、教化學生。班主任要在整個班級管理中運用一定的策略,結合班級情況進行獨立自主、科學評判的全方位的組織與管理。因此,在這個過程中,要始終圍繞學生這一中心進行,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與思想,真正以愛喚醒愛,以心喚醒心,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助力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班級管理;愛的藝術;以人為本;有效
一、以情喚情,挖掘閃光面
教育要以情感為基礎,注入愛的活水。沒有情感的管理與教育,顯然是蒼白無力且沒有人情味的,容易讓班主任與學生的距離越來越遠。所以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要用“情”說話,用“愛”管理,注重運用情感因素來撬動學生的心靈,通過以情換情,用愛來融化每一顆心,才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班上曾經有一位學生不認真聽課,愛搗亂,嗓門大,作業丟三落四,還常常和其他學生發生矛盾,周圍的同學都不喜歡他,排斥他,不愿意和他交朋友。經過班主任耐心細致的交談發現,原來這位學生是因為被家里過分溺愛而造成了任性與霸道。為了讓這位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言行錯誤,班主任一方面與他親切交談,另一方面則是及時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讓他發揮嗓門大的優勢,帶領學生跑操喊口號,同時在班級組織的集體活動中,也讓他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由此,在班主任為其“量身定制”的措施中,這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斷擴大為閃光面,也贏得了其他學生的信任與尊重。正是因為教師投入了情感,才使得其所制定的措施一步步得到了落實,也正因為了解了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從而讓班主任有的放矢地進行管理與教育。在這樣的管理過程中,師生之間情感交融、心靈相通,從點到面,挖掘了學生的潛能,為其提供了個性發揮的平臺,真正達到了以情施教的目的。
二、以理服人,助推成長成熟
很多時候,班主任會強化自己的主導地位,而對于學生的主體角色不夠重視,潛意識中“我說了算”這種權威性的說教也成了一些班主任下意識的習慣,這也導致學生處在被動地位。主體角色被淡化,師生地位失衡,導致一些學生不敢與班主任接近,或者是有的學生對班主任的“硬性”說教產生抵觸心理。還有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苦悶、疑慮、困惑,因不敢向教師、家長傾訴,造成了他們心靈上的“堰塞湖”。學生的思想觀念轉不過彎來,心靈深處淤積了很多問題,如果得不到有理有據的及時疏通,就會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因此,作為班主任要有一雙明察秋毫的眼睛,要從學生的精神狀態上發現蛛絲馬跡,對他們存在的各種問題及時進行講解,態度要溫和,用語要溫柔。同時還要講透徹,講清楚,講準確,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以理服人,使學生心理得到疏通,思想觀念得以轉變,學會區別善惡,明辨是非,分清美丑,讓他們從自己的經歷中體會和感悟做人的道理。可以說,班主任對整個班級管理都要用情說話,用理示人,從而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具有一定的判斷力,使學生不斷向著思想成熟、觀念成熟、行為成熟等方面發展。
三、家校共育,助力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尤其對于小學生,其家庭教育一定不能缺失。那么在進行學校教育的時候,班主任要能及時與家長建立密切的溝通與聯系,從而關注小學生的心理變化以及思想觀念的變化,共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出謀劃策,建立一定的有效措施,實現課上課下、校內校外教育不掉線。通過有效舉措,不斷促進學生的心智發育。作為班主任,需要不定期進行家訪,要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就學生存在的具體問題與家長進行融洽的交流。共同想辦法、出點子,來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尤其對于現代一些農村家庭,不少孩子是留守兒童,那么教師既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家庭狀況,同時還要保護其自尊心,真正關注學生內心的成長,防止有的學生因為家庭教育缺失而破罐子破摔。家校合力,才能扶助孩子健康成長,也才能給予他們快樂童年。因此,家校要多聯系,學校要搭建各種平臺,請家長進校演講、座談、參加班級活動等,由此,讓家長體驗班上的學習生活,進一步了解孩子的學習環境,摸清孩子的學習狀態,與班主任攜手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此外,當前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其獨立性比較差。那么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放手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從而真正產生積極向上的進取心,并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思想品質。
總之,班級管理充滿創造性和挑戰性。作為班主任,要不斷提高個人魅力,提升管理水平,讓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穩。
參考文獻:
[1]陳艷平.也議班級管理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3(4).
[2]柳淑琴.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發展[J].亞太教育,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