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娟
【摘要】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任何學科都離不開閱讀.數學是一門以數字為主體的科目,而且邏輯性非常強,所以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充分準確地理解題意,對問題做出解答.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有一定成效的,還可以培養出好的學習習慣,進而體現出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有效路徑
引 言
因為數學是一門以數字和邏輯為主要方向的學科,所以很多小學生認為閱讀應該體現在語文學科和英語學科中,其實這是一種思想上的錯誤.數學教師應該從多種角度引導學生,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意識和興趣,從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會閱讀、思考并解決問題,感受數學語言的嚴謹和魅力.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為學生將來的數學學習創造有效條件.
一、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現狀分析
(一)思想上對閱讀的認識不夠全面
從整體方向來說,大部分小學生對數學閱讀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根本就沒有意識,學生認為數學只要記好公式和理論,在做題的時候足夠細心就好,所以在這種意識的引導下,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出現錯誤時,總認為是不細心造成的.其實,這就是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欠缺導致學生沒有理解清楚題意,所以在解答的過程中會出現題意理解偏差的情況,進而出現錯誤的答案.如果學生不能及時地意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那么對學生后期的數學知識學習和理解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對學生的閱讀思想意識做出全面的引導,讓學生從自身的意識中改變對閱讀的理解,從而養成一種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
(二)欠缺對學生數學閱讀方法的引導
因為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判斷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比較差,自身對數學閱讀方法和學習技巧難以分析和總結,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對教學工作的改革和創新是尤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大部分數學教師總是以自己為主導進行問題分析,對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沒有認識,剝奪了學生數學閱讀的機會,抑制了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發展,導致學生的理解能力下降.學生長時間接受這樣的教育,就會養成一種惰性的學習習慣,依賴教師,降低學習態度,思維邏輯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探索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對學生整體的數學素養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三)數學閱讀環境的創建不到位
良好的環境氛圍可以提高人的專注度,形成一種積極的態度.小學的語文閱讀一般都是圖文并茂的,正好符合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可以很好地吸引小學生,帶著興趣進行閱讀,提高學習效率.但是數學是以簡單嚴謹來命題的,所以題目和問題在直觀上可能會顯得枯燥無味,學生自然失去了對數學閱讀的興趣.數學閱讀能力得不到提升,導致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每一個字和字之間的意思理解不清楚,或是匆匆理解題意就開始答題,結果導致問題百出.還有就是數學教師沒有根據教材知識內容設置有效的教學環境,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造成學生對數學閱讀的忽視,有時候甚至看見題型直接作答,忽略了數學閱讀的重要性,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非常不利.
二、有效提高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路徑
(一)營造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
興趣是一種強有力的助長劑,有了興趣可以事半功倍.數學是一門以數字為主體的學科,所以很多小學生面對大量的數字就會覺得枯燥,沒有學習興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對數學課堂教學進行有效革新,結合教材內容和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制定一系列有效策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把知識點形象化,來豐富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數學閱讀興趣的培養,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效率,還可以讓學生擁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善于發現探索,還可以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對學生的數學整體素養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觀察物體”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又好奇的性格特征,結合教材知識對課堂教學進行氣氛的烘托,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首先,教師可以準備幾個不同的毛絨玩具,學生一見到毛絨玩具情緒就會激動,注意力就會集中,學習興趣和對學習的渴望就會明顯高漲.接下來教師可以將玩具放在桌子上,然后讓學生舉手參觀玩具,參觀完了教師將問題寫在黑板上,并對應地畫出玩具四個面的直觀圖,讓學生回答.學生通過對玩具從不同方位直觀的觀察結果和問題相結合,就會準確地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回答問題的前提是學生要對問題進行閱讀,并且理解意思.比如,從左邊看,學生就要清楚文字的左邊代表的就是以玩具正面作為參考點的左邊,其他幾個方位也一樣,以此類推,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
教師通過這樣的引導,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還可以將知識點變得簡單,方便學生吸收,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讓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明顯提高.
(二)通過問題分析,培養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
凡事都講究方式方法,掌握了正確有效的方法不但可以解決當下的問題,還可以為以后解決問題積累豐富的經驗.閱讀也是要有一定的方法才可以稱為有效的閱讀,才能體現閱讀的意義.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處在萌芽期,分析和判斷能力不完善,因此小學的數學閱讀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可能會存在一些方法上的錯誤,導致閱讀結果受到影響,所以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對小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學習效率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用問題的推理和分析,對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方法的有效指導,讓學生通過數學教師直觀的引導和分析明白閱讀方法對解答問題的重要性,進而對問題做出有效判斷,得出正確答案.這樣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對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培養有著重要意義.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表內乘法一”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應用題來進行分析和推理,教授學生正確的數學閱讀方法,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有用信息,什么是無用信息,對其做出標注.例如,教師出了這樣一道題目:小紅的媽媽買了三塊蛋糕和五包餅干,一塊蛋糕6元錢,問媽媽買蛋糕花去了多少錢?針對這個問題,有的小學生如果數學閱讀能力不是很好,就有可能被誤導,找不出正確有效的關鍵數字.這時教師可以借助這樣的例題對學生進行引導,首先,教師讓學生把題目讀一遍,了解到買了兩樣東西和各有多少,知道蛋糕多少錢一塊.其實關鍵在最后的問題,教師從后往前開始找關系,想要知道蛋糕總共花了多少錢,就得知道一塊多少錢,那就把蛋糕的單價畫出來,接著問學生,哪個是有用信息,這時解題思路已經很清晰了,學生很清楚地知道是蛋糕的總數量,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所以說數學教師在教學生數學閱讀的時候可以借用例題來進行示范指導,通過有效的數學閱讀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進而明確解題思路,達到數學閱讀在學習中的最終結果,因此,讓學生學習有效的數學閱讀方法,對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三)通過課堂交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一種獲取知識非常有效的方法,學會有效閱讀并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就更為重要了.而且習慣培養得越早,獲取的知識就會越多,小學數學知識是學習數學科目的基礎,因此小學階段就是數學閱讀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機.但是小學生的自律性一般都不是很好,所以想要養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還要通過數學教師的不斷努力和培養來實現.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交流來對學生的數學閱讀習慣進行培養,教師和學生交流,或者是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探討,在交流和探討中更深度地進行數學閱讀,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養成數學閱讀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地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課堂的交流互動來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習慣.教師提出問題:三個小朋友比賽跳繩,小紅跳了45下,小李比小紅多跳了36下,小明比小李少跳了30下.問小李跳了多少下?像這種應用題學生必須多讀幾遍才能搞清楚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要不然就會不知從何下手.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舉手的方式來對題目進行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其他學生也會小聲地閱讀,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就會對問題關系越來越清晰,列出正確的算式.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提出問題,這樣每個學生都在思考問題的組成條件,也就會不斷地對數學問題進行閱讀和理解.
因此,教師通過交流互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提升,明確解題思路,讓學生對數學閱讀有所認識,養成數學閱讀的好習慣.
結 語
總的來說,小學數學閱讀在小學階段是相當重要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有責任對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和習慣進行有效引導和培養.以改變課堂學習氣氛來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可以利用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數學閱讀方法,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還可以增加課堂的多種交流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教師通過這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幫助學生達到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虞新偉.以讀助思 以思促學——淺談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數學之友,2020(12):62.
[2]謝學宙.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途徑[J].天津教育,2020(16):69-70.
[3]王寒冰.“四問”提升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J].名師在線,2020(20):18-19.
[4]陳輝玉.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例談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20,6(5):80-81.
[5]賴海蕓.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探討[J].廣西教育,2020(33):49-50.
[6]劉元軍.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實踐策略分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1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