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英
【摘要】在過去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往往是作為獨立的教學部分存在,兩者并未形成有效的教學聯動。導致學生無法將自身的語言知識儲備,通過寫作的方式轉化為語言能力的輸出,從而導致學生陷入語文知識學習的困境。因此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通過群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實現了閱讀與寫作的有效聯動。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獲取效率,還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寫作習慣。
【關鍵詞】群文閱讀;讀寫結合;教學研究;
在當前積極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理念下,因為閱讀與寫作之間有著緊密地聯系,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更是得到了有效地有效運用。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而且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多種不同的語言表達風格和形式,為學生的寫作能力打下良好的語言知識基礎。同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積極地吸收作者的思想和表達的情感,并在寫作過程中形成有效的語言輸出,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本人將結合筆者在群文閱讀教學理念下的讀寫結合教學經驗,總結歸納出以下幾種有效的教學措施。
一、群文閱讀中讀寫結合的積極意義
伴隨著中國教育行業的改革不斷深入,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也在進行著積極教學改變,在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開始積極實行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了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教學地位。同時,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并強化學生在寫作上的表達輸出。教師在課前需要明確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并對需要學生閱讀的文章進行精心地篩選。同時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及思維和智力正在發育階段,自身對于生字和詞語的積累不足,這就需要教師積豐富學生的教學體驗,從而有效地將讀與寫進行融合,讓教學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
二、讀寫結合與群文閱讀相結合的教學策略
(一)開展主題閱讀,優化讀寫教學內容
在群文閱讀教學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積極設定科學的閱讀教學主題,并利用主題教學內容作為驅動,引導學生積極意愿閱讀相似主題的文章內容,從而設計出良好的課堂教學體驗。并通過對相同主題文章的有效閱讀,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討論效果,積累大量的相關寫作素材以及描寫技巧,從而對該主題內容形成良好的感性認知,有效地運用到寫作中。
例如,當教師向學生講解《鄧稼先》的內容時,需要引導學生了解人物傳記寫作特點,就可以開展人物傳記主題的群文閱讀,結合聞一多先生和魯迅先生等的人物傳記,讓學生認識到人物傳記寫作方面的特點,了解人物傳記是記錄人物生平事跡的一種實用文章。不僅可以記述自身的生平,還可以記敘他人的生平,通過對寫作方法、寫作內容的有效了解,從而了解寫作人物的思想、學習、工作和生活情況。
(二)強化閱讀積累,提高語文知識應用
初中階段的學生經過多年的語文教學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在筆者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在寫作時表現出畏難情緒。這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閱讀積累。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隨時記錄下文章優美的詞句,并嘗試寫作讀后感,記錄下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幫助學生地將積累的語文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語文素養,在寫作過程中有效地描述自身的真實所見所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
例如,當教師向學生講解《黃河頌》的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對詩歌的品讀能力,并感受詩歌中蘊含的強烈情感因素。教師就可以開展詩歌主題的群文閱讀,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詩歌中所歌頌的黃河,以及偉大的中國民族文化,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起為中國民族興旺發達而奮斗的思想。
(三)鼓勵個性化閱讀,有效提高寫作技巧
由于語文閱讀和寫作之間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同時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個性化喜好表現,教師需要積極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學生當前的興趣愛好,設置個性化的閱讀目標,激發學生對閱讀活動的積極興趣,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并要求學生將閱讀體驗展示到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與他人分享的興趣,形成良好的讀寫結合的循環的教學模式。
例如,當教師向學生講解《老王》的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有效的感受文章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作者所蘊含的深刻情感。教師就可以結合相似的教學主題,選擇多種類型的教學文章,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以及興趣特點,開展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文章主要情節的理解,學會如何在生活中善待他人,關注生活中的弱者。
綜上所述,伴隨著當前積極性起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教學,必須深入挖掘群文閱讀模式下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有效提高學生對課堂閱讀教學的興趣和參與積極性,建立起高質量的閱讀教學課堂,并借助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積極強化學生的閱讀知識儲備。并將其有效地轉化為寫作時的教學素材,提高學生語文的發散性思維,并進一步促進學生形成讀寫結合的學習思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唐利.基于分級群文閱讀的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探究[J].全視界,2020.
[2]吳瑞芳.基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讀寫教學的結合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