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
摘要:伴隨教育現代化進程加速,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信息化教學意識,為學生構建生動又富有新意的課堂,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對多媒體的應用,激發學生的美術創作熱情,讓他們具有審美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合作探究,助力他們的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協調發展。在此,筆者結合自身實踐,淺議小學美術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美術;教學應用
引言:
新課標中指出“應使美術教學具有實踐性、視覺性、人文性與愉悅性[1]”。為突出學科育人優勢,促進學生快樂學習,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教師應重視對多媒體的靈活應用,并且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使學生走進藝術,讓他們形成鑒賞能力,在接觸美、感知美與欣賞美中,提升創造美的能力。
一、多媒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新課標強調“應使教學工作面向全體學生,能夠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使藝術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2]”。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積極應用多媒體,其主要優勢體現在:教學資源選擇性強,靈活度更高,信息容量大,可以構建智慧美術教學平臺;教學形式生動、直觀、形象,通過文字、圖形、聲音的有效結合,避免枯燥、乏味的定式課堂教學,優化美術教學效果。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學生感知藝術,具有探究意識;讓他們合作學習,形成互助能力;促進教學融合,使學生兼具信息操作能力與藝術學習意識。
二、多媒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革新教育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使美術教學更直觀、生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驗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美感。同時,也有助于吸引學生關注力,提高其學習與創作興趣,使其積極參與多樣教學活動[3]。
在以往課堂教學中,多為教師講、展示藝術作品,學生聽、進行機械學習。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一改傳統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應用,借助聲音、視頻、三維構圖,對經典的美術作品進行展現,學生不僅能夠全面地了解作品創作背景,還可以拉近仔細觀察藝術作品的細節。如在《我國古代建筑藝術》教學中,可以對建筑物內部構造、群體布局、裝飾色彩等進行展示,讓學生在動態演示、影像結合中,充分感受祖國古代的建筑藝術。
(二)促進教學融合,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還需要不斷提高他們的藝術欣賞水平,使其具有美的感知。教師可以通過其他學科知識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從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出發,使學生能夠通過美術學習,進一步對其他學科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現階段,小學美術課程主要通過繪畫和手工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和思維創造力,教師應用多媒體,能夠更好地整合和拓展教學資源,與其他學科資源有效結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深入探究能力。
其中,合作學習是最為常見的教學方式,教師可結合教學任務,促使學生分組學習。在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同時,鼓勵生生合作、營造良好的藝術學習氛圍。如在《電腦美術──電子報》學習中,教師可將學生分組,讓他們利用電腦,完成以保護動物為主題的電子報。小組成員可根據大家所擅長的領域,進行合理分工,有的負責對相關素材的收集;有的負責進行版面設計;有的負責圖文制作等等。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配合、小組協作,使學生溝通能力、創作意識得到提升,提高其電腦操作水平,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自然世界,增強他們保護地球、珍愛生命的意識。
(三)促進教學觀察,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小學美術教學作為學生審美意識培養的重要課程,對于學生藝術欣賞水平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形象、生動、有趣、具體的教學情境創設,快速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其展開學習觀察。進而,不斷優化和創新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欣賞和感受美術作品,從而讓他們具有審美品位,發揮藝術學科教學優勢。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通過對音樂、圖片、視頻等元素的合理運用,充分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優勢,使美術作品能夠更豐富、立體地呈現,對學生審美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切實提高美術教學效率。如在《葉子上的小“血管”》教學中,需要讓學生觀看微課件,使其認識樹葉中的小“血管”,提高其線條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模擬下雨時樹葉的隨風搖曳情境,讓學生觀看在風的“感召”中,樹葉的舞動之美,讓學生一邊欣賞一邊觀察,使其展開動態學習,進行寫生創作。
(四)關注教學拓展,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對于其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有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同時,小學階段也是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應當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實現教學拓展,關注學生思維發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普遍存在著教學手段呆板、模式化的問題,導致創新性不足,學生學習方法單一,制約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因此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通過聽覺、視覺等多感官觸動,幫助學生全身心地感受藝術。如在講《盤泥條》課程的學習中,教師可收集和整理好古今中外陶瓷藝術家的作品,并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制作成PPT,進行播放。為學生們展示生活中常見的陶藝作品,使小學生能夠在觀賞陶瓷藝術作品過程中,感知其獨特的美,并對中國瓷器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強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建立文化自信。
三、結語
總之,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促進他們具有學習興趣,使其形成審美意識,需要教師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只有使多媒體技術與小學美術教學充分結合,才能使課堂更鮮活,打破教材的限制,讓學生具有創作熱情,讓他們進行合作學習,鼓勵其進行觀察與感知,使學生擁有創造力。在構建高效美術課堂的過程中,拉近師生距離,密切生生互動,讓教學氛圍更加活躍、融洽,使教師對學生展開針對性引導,讓學生更加喜歡美術,能夠在課堂中保持和集中注意力。
參考文獻
[1]陳冠文.自然材料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5).
[2]秦鳳珍.淺談多媒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記錄材料,2019(3):1.
[3]田佩鑫.啟發式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索[D].遼寧師范大學,2020(4).
(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椑木鎮椑南學校 ?四川 ?內江 ?6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