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摘要: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邏輯思考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時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促進數學學科發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枷鎖,讓學生能在有限的課堂中盡可能多掌握學科知識和提高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計算教學;發散性思維;能力培養
在教育現代化背景下,怎樣完成對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已經成為了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完成的主要教學目標。但是,現在很多教師在知識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方法都還比較滯后,影響了預期教學目標的實現。所以,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按照學生實際展開教學模式優化,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推動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提升。
一、發散性思維培養的重要意義
(一)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
初中階段的數學計算教學已經和小學截然不同,小學階段只需要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四則運算技巧,保證計算的準確率即可。但是,初中階段的數學計算教學抽象性更強,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只有具備發散性思維,學生才能在數學學習中學會舉一反三,鍛造自己的創新意識。所以,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實際是為學生的長期發展而制定的舉措,其影響意義不僅僅停留在初中的數學學習,更是影響學生的人生和未來。
(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新教育體系下的初中數學教學主張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素質導向下的學生綜合實力提升的重要媒介。初中數學作為一項基礎教育教學科目,對于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具有現實意義,培養學生抽絲剝繭、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有必要將教學側重點集中在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上,促進學生數學學科學習能力的進步,也促進學生理科思維和探索意識的發展,提高學生綜合實力。
二、初中數學計算教學中發散性思維的培養策略
(一)創設良好情境,激活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初中數學探究中,教師既需要給予學生良性、科學、有效的引導,又需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興趣。而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重要措施。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極具生命力和活力的課堂空間,從而讓學生在數學探究中掌握數學知識的內在關聯,實現自身思維發展。
良好的學習情境中,學生不但能維持輕松、愉悅、良好的學習狀態,也能在靈動的課堂氛圍中,表達對數學知識的探究觀點,從而激發自身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真正實現持續性發展的目的。
(二)合理應用思維導圖,增強學生發散性思維
數學這門科目要求學生擁有比較強的思維能力。在進行初中數學知識學習的時候,學生會經常遇到包含很多不同知識點的數學題目,需要合理應用不同的方式展開知識教學才能夠計算出正確結果,還有的題目存在不同的解答方法,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展開思考。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綜合考慮數學題目展開發散思考,探尋更多的解題方法,從而使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思維導圖是通過圖像展示知識點間的關聯性,以此來幫助學生更清楚深入地了解相關知識點,進而為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提高做出更大的貢獻。
例如,在進行《認識三角形》這節內容教學的時候,教師就能夠綜合考慮三角形條件以及性質對其展開分類處理,根據角度情況三角形可以分為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根據邊長三角形可以分為普通三角形、銳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提高分類的明確性,并以此為基礎展開三角形性質教學,幫助學生準確深入地了解三角形內外角、邊關系等知識。同時,在進行思維導圖制作的時候,教師可以認識到鮮明思維可以使學生印象更為深刻,并使用相同顏色標注同類知識點,讓學生更為清楚地了解哪些屬于同類知識,然后使用醒目的紅色標注重難點知識,以此來進一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記憶深度。
(三)引導學生進行例題改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流暢性、變通性和深刻性是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內容的特點。學生數學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于推廣問題知識引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大膽地根據例題或習題的現有條件,對題型進行有效創新,讓例題變得更具有發散性。通過這樣的方法,首先,可以讓新的數學問題變得更具有層次性。其次,在學生進行例題的改編過程中發現學生的思維層次,了解學生思維發展狀況。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達到多種教學效果,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初中數學計算教學中,單純對于計算能力的掌握已經不足以滿足現今時代學生的素質要求,教師必須深入挖掘教材資源,探究針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路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海良.初中數學發散性思維能力培養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3(12).
[2]田穎.淺議初中數學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2):38.
[3]蘇琴.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策略探討[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20):61-62.
(凌源市刀爾登中學 ?12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