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敏麗
【摘要】高效課堂中學生的認知與情感相互影響,教育者善于調動學生的課堂情感體驗,掌握情感策略相關技巧,能增強課堂教學的魅力,增進師生的教學心理距離,感染學生自發地內化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適當的策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尤為重要。本文對課堂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作了探析。
【關鍵詞】情感體驗;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提出的情感教學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情感為基調,教師是促進者,學生自我發起的學習與教學模式。學習是個人情感和認知兩方面都投入學習活動,即使有推動力或刺激來自外界時,但發現、獲得、掌握和領會的感覺通道是來自內部的。通過情感功能的發揮促進學生自發形成對知識的接收、吸取以及內化,才能達到教學效果的持久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兩者的情感調動是相互影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感投入,既受教師的情感投入的重要影響,也反作用于教師的情感。下面就本人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的教學策略談幾點體會。
一、有情才有理,情感體驗是教學效果的神奇催化劑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有的態度與體驗,教師在教學中重視情感因素,能把課堂教學變有意為無意。如果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一味地想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容易讓課堂教學缺乏生氣。所以要激活書上知識狀態,需要緊密地聯系與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關,從而喚醒學生對知識的內在需求和興趣。而情感體驗的注入能很好地使知識與人之間建立聯系,從而激發學生探求的欲望。
二、用情真切,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共鳴
課堂上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點是固定的,但教師上課選用的為知識點作鋪墊引導的材料是靈活的。初中思想政治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當然是選擇身邊的例子材料。要盡量貼近學生的身邊生活,可以是宿舍里、班里、學校里,就是盡可能地密切,就更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從情感上調動學生,因為人們總是容易把興趣放在與己相關的事情,以及產生伴隨該事件的情感、價值判斷,這就需要教師掌握學生生活的信息。例如,初一思想品德中《認識新伙伴》,可以向班主任了解該班學生中人際交往出現的問題,把其中一個學生問題作適當的修飾后作為案例,供學生課上討論學習,既能夠使學生從案例中找到實際問題的解決思路,也因為在實際中曾經經歷過或感受過而得到適當關注和自我反省,引起情感的反應。只要老師把握好,恰當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更能夠在實際生活對知識進行擴展和運用。
三、情知交融,讓課堂知識與學生情感交互融合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情感調節的策略,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情感融合與知識的傳授中,使情感信息交流和知識信息交流融為一體。在思品課堂認知過程中,教師應將情感信息交流回路和知識信息交流回路交織在一起,使它們彼此依存,形成相互影響的統一體。我們在設計《同伴交往》這一課時,為了促進學生對人際交往用語中的換位思考能力,特意設計了一個角色扮演環節,讓學生小組扮演一個語言攻擊情景,探討如何更好地在同伴合力中應對語言攻擊環境。這個設計能從情感激發學生解困的積極性,同時學生也會揣摩角色的心理過程,自覺地抵制這種行為同時掌握相應的應對知識。
四、以情促志,情感體驗讓知識轉化為行動力量
朱小曼在其《情感教育》一書中指出,“人的情感體驗以滿意和不滿意的感受狀態把人本身的自我感覺、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攜帶構成一個主體對自己的活動關系的內部監控系統,并以此來調節外部客觀要求與自身原發性需求的關系,理解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各種現實的和可能的意義和關系,審度其中利弊從而做出最終的選擇”。由此可見,個人情感與人的行為反應有重要的關聯。
要引起學生深刻的體會和感受就需要情感的帶動,在各種活動中引發學生真情實感。例如在《我和父母》的教學中,重點是要講怎樣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但是如果只是正面的知識引導,很多學生都覺得很容易,懂得判別做法的正確與否,但是不懂得在實際中踐行。所以我首先讓學生列一張“愛的清單”,列出實際中父母為我們做的事,以及我們曾經為父母做的事,最后清單列完后學生自覺地產生一種愧疚感,因為學生為父母做的比起父母為自己所做的真是微不足道,從而就激發起學生探究如何在實際行動中孝敬父母的強烈愿望,這樣既使得學生積極性提高,也提升學生對父母愛的情感。
五、師生的情感磁場,貫穿情感教育的課堂始終
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互動的能量墻,彼此的情感體驗會相互影響,學生在良好的情緒裝下更能主動地吸收知識,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也”。通常,在走去課室的路上,我會主動地調節自己的情緒狀態,充分利用進課堂的幾分鐘,帶著微笑懷著快樂的心情走進教室。偶爾也會對班里學生的狀態調侃幾句,調動學生的快樂情緒。作為教師可以多熟記運用一些肯定性評價的詞匯,適時肯定學生的具體回答或行為表現,讓課堂成為一個溫暖情感的流動場。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前和課后的幾分鐘,加強與學生溝通,可以是生活上的閑聊也可以是課堂效果小調查,有時會發現課前進行小聊的學生課堂的投入度會更高,更容易與其形成課堂上的情感聯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精神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是帶來疲倦?!痹谖覀兲骄咳绾螌崿F高效課堂時,在教學設計中有意地調動學生情感的投入程度,通過情感的投入推動思維、智力等認知過程,促進學生學習的自動參與性,進而實現知識的內化,達到持久的教學效果。在高效課堂中,嘗試多角度滲透知識的情感、教師的情感以及師生間的情感,充分發揮教學過程中情感的功能,以生為本,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現自我的舞臺。
參考文獻:
[1]阮芳.師生情感互動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9.
[2]張二慶.教師的教學情感及其作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4(5).
[3]楊琳.論教師教學情感對課堂教學的積極影響[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2).
[4]董自華.點亮學生心中的價值明燈——例談初中思品課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思想[J].新課程,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