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芳
【摘要】生活中處處需要數學,而計算是數學的基礎。計算課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但實際數學課堂上出現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學生參與程度不高等現象,說明教師的教學不能充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數學計算課的學習體驗感較差。由此,探尋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就十分重要。本文就低年級的小學數學計算課有效教學策略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給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課;教師;低年級
對于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不少數學教師都認為唯有“多學多練”才是“王道”。因此,課堂上占用絕大部分時間用于講算法、讓學生做大量練習。我們并不否認練習的重要作用,但是枯燥、單一的教學,久而久之,會讓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興趣降低,甚至嚴重影響學習效果。構建生動活潑的數學課堂,激發學生對計算學習的熱情,提升學生在計算課的學習體驗感,促使從學生被動地進行“多學多練”轉向“自覺”,才是真正提升數學計算課效率的關鍵所在。以下就如何在實際的數學計算課展開有效教學的具體策略進行簡要論述。
一、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低年級的小學生處于剛開始學習數學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的興趣培養尤為重要。由于其認知相對局限,并不能夠對計算的重要性有深刻理解。因此,數學教師要采取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法方法,讓學生感受到進行數學計算的快樂,就顯得尤為重要。基于計算本身枯燥性的特點,教師在進行展開課堂教學時,就可以通過構建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可以結合課堂教學主要內容,選擇學生們相對感興趣的話題、事物來構建具體的教學情境,來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
例如,二年級的《加與減》的課堂教學導入,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設備,在大屏幕上給學生們展示“踢毽子”游戲的視頻,視頻中的孩子們三個人為一組,以組為單位進行對戰,玩起了“欠債”游戲。教師由此再巧妙地引出加減法計算的話題,讓學生試著展開進行計算,學生們的學習興致都相對表現的較為高漲。踢毽子是二年級小學生經常玩的游戲,以此為背景來構建的教學場景能夠較好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引發學生的共鳴,同時將抽象的數學算法通過具體的游戲展現出來,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進行理解,提高對于加減運算的學習興趣,以此降低知識的學習難度。
教學情境的設計,首先要貼近學生生活,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有代入感,其次是在情景內增加符合趣味性內容,讓學生更有意愿積極參與進來。
二、將課堂教學與生活相融合
著名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學生們學習計算的最終目的有效將其應用于生活。為提升數學計算課的教學實效,我們教師要積極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將計算課與學生的生活有機融合,在課堂上多舉一些生活當中運用數學計算的例子,充分給學生揭示出計算在生活實際中的重要作用,以此真正促進學生提升對計算學習的認識,使學生們立下學好數學計算的決心,學生們才會在課上認真學習、在課下勤加練習。
例如,上文所提加減法的學習,教師可以引入學生超市采買購物的例子,讓學生試著想象自己手里有100塊錢,自己進行學習物品的購買,算一算能夠買多少種學習用品?再比如,引導學生們學習除法時,教師可以用動物飼養員給動物們分飼料的例子進行情景構建,在教室的大屏幕上先后展示飼料與動物的圖片,讓學生們試著進行計算“如果你是動物飼養員,怎樣去分才能保證我們養的動物都能吃到一樣多的飼料呢?”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將生活現象與數學計算題相聯系,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還能夠培養小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讓他們知曉學習數學計算有助于解決生活問題,利于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三、積極運用高效的探究性學習方式
探究性學習是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系列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對知識進行理解,同時能夠獲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且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探究性學習更加關注個體的學習過程,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因此,在小學數學計算課上積極適用探究性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去找尋計算的規則、體驗學習計算的快樂,能夠促使學生對數學計算有新的認識與感受。例如,上文所提的除法的“分飼料”教學案例中就可以試用探究性學習方法,把學生們分為幾個學習小組,針對24個桃子分給2個猴子的問題進行探討,然后獲得最終結論,最后每個小組自行選舉一個代表把學習成果呈現給全班同學。學生在合作交流的探究學習過程中,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問題解答,有的學習小組通過畫圖法獲得答案;有的學習小組的學生把24個桃子拆解為20+4個,20先平均分成2個10,再把4分成兩個2,最后獲得2+10=12。通過合作學習的探究性學習活動,親歷知識的獲取過程,教師再引導學生認識除法、了解除法的意義、掌握除法的算式,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容易、對除法的認識也更加深刻。因此,積極將探究性學習方式運用于數學計算課上,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夠讓學生動起來,思維活躍起來,提升學習體驗感,進而大大提升數學計算課的教學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升小學數學計算課的效率的關鍵是激發小學生在計算課當中的學習興趣,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的產生。本文提出構建趣味數學課堂、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適用探究性學習方式等三個具體教學策略。歸根到底就是希望廣大數學老師在不斷地實踐當中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研究新的教學模式,從固有的教學困境中走出來,真正踐行全新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需求、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感、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真正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亞晨.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以“20以內的進位加法”單元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21(8):70-71.
[2]阮麗華.注重思維可視? 促進算理巧辨——“多元表征”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9):54-56.
[3]劉燕.由一道題拓展到一節課——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圓》的復習課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21(6):37.
[4]黃姍姍,陳靜.合理遷移? 讓計算學習自主發生——“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教學研究,2021,22(1):3-8.
責任編輯? 溫鐵雄